论文辑录

做出“丝绸之路”项目的西安特色

作者: 方兰

    
  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是一个综合概念。既然谈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看来,更多的应该是一条以产业做支撑的经济带,否则这个丝绸之路是没有活力的。从要素禀赋差异上讲,我们和中亚地区在资源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领域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以经济为纽带,加强与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与互补,既可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再发展,又能使亚洲共享中国经济的发展“红利”。
  从我国和我省的角度来说,其实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稳定一条能源的通道,整个丝绸之路这条线上除了公路、铁路、航空,还有输气管道,更多的是希望带动整个带面的经济发展。中亚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能源储量对于中国来说也十分具有吸引力。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中亚国家经济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陕西作为古丝路起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无论从市场、资金、技术还是人口、文化上,对中亚国家都很有吸引力。双方优势明显,互补强烈,合作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我相信这些国家也希望到西安来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这个最重要的支撑还是自身的产业,我们企业能走出去,这样才能让这些国家了解我们的产业,了解我们的优势,进而对他们形成吸引力。现在整个东部地区也已经开始做这个事,虽然这些地区不在丝绸之路上,但现在这个“丝绸之路”概念不是简单的一个带了,况且还有跨越时空限制的互联网挑战,所以说西安如果想把“丝绸之路”产业做大的话,真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行。
  我们讲产业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产业发展了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产业发展不是“撒胡椒面”式的全面推进,而是重点突出,扬长避短。作为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的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独树一帜。那么怎样才能打造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竞争力”呢?西安拥有较西部其他地区相对较多的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和科研基地,是西部地区商贸、旅游、金融以及现代物流中心,又是西部交通、信息的枢纽,具有不可比拟的核心优势。国家给西安的一个战略定位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因此西安大可以积极利用现有优势,整合教科文资源,充分挖掘丝绸之路的文化潜力,以历史文化产业为龙头,来带动相关旅游、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西安以航空航天研发与飞机制造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加强与中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就能以文化产业开发为主打,以高新与能源产业合作为推手,打出西安核心竞争力的“组合拳”。
  大唐西市做“四丝”项目非常具有前瞻性,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来。目前以丝绸之路来命名的项目很多,据悉,最近兰州“兰洽会”就更名为“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名称非常相近。所以很多项目的策划要尽早开始注册,即所谓“先下手为强”。在国内做“丝绸之路”概念的项目特别多,如果说重复性太大对项目的不利影响也会非常大,非常被动。
  另外,丝绸之路博览园、丝绸之路博览会怎样才能做出特色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博览园的目的就是希望让大家来了以后流连忘返,奔走相告。怎么才能让游客留下来呢?就是让游客有所参与、有所体验,如果只是一些中亚建筑或者景观,游客参观完会很快地离开,如果说这个园区内有一些比较多的参与式的互动,可能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可策划一些体验式项目,比如把张骞出使西域之类的故事吸收进来,还有整个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这么多,每个国家有什么样的特色及故事,向游客做文化传播的同时,可以搞冒险乐园、亲子乐园等项目。还有比如像动漫之类的策划也可以进来,文化的策划,一部电影,一个电视节目,可以很快地让博览园火起来。
  总之,做好“四丝”项目最终都是要回到创意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成功塑造形象,形成品牌,树立口碑,产生影响。我想“四丝”项目在大唐西市集团决策层的领导下,联合西北大学的文化开发实力,一定会取得成功。
  作者简介:方兰,女,生于1969年10月,湖北荆门人,1991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获管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4月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博士研究生奖学全赴德深造,2003年11月获德国吉森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陕西省发改委工作10余年,具有丰富的政府决策及实践项目管理经验。怀着对教书育人事业的崇敬以及对科研工作的热爱,2008年自陕西省发改委调入陕西师范大学工作至今,2009—2010年入选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2012年当选西安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方兰教授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水资源管理及环境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对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相关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她的英文专著《A Spatial Model(SWAM)for Water Efficiency and Irrigation Technology Choices—A Case Study form Northwestern China》(2004年)是她在这一阶段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及频繁出现的生态危机,近年来她的研究领域拓展至流域管理、资源和环境价值评估以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领域,其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认可。2009年她作为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与世界著名水资源经济学家Ariel Dinar博士合作,就美国加州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合作研究;2010—2011年与德国环境经济学家就中国西北灌溉农业项目与农户福利影响进行合作科研;2012年受英国牛津大学邀请,就中国主要河流的流域管理政策及效应进行学术交流与演讲。2012年先后三次受邀作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方专家参加中德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经济学国际研讨会。目前她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教育部、省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Water Policy》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除了学术研究,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2012年先后被聘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及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农业及生态文明专家组成员。

“五丝”促“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论丛/吕建中,方光华主编.-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