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异服——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复原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楼兰LE北壁画墓人物服饰复原研究

作者:贾一亮 马文娟




  一、复原对象及背景
  复原对象为2003年发掘,楼兰城西北LE壁画墓中绘制的男女服饰各一。
  LE城(楼兰道上的桥头堡)位于楼兰古城东北约30公里,方形,长137米、宽121米。壁画墓位于LE城西北4公里雅丹高地上,严重被盗,2003年抢救性发掘。该墓为前后双室。需要复原的服饰绘于前室右壁,专家根据城内发现的266、267年的汉简和纸文书,将其定为汉晋时期遗存。
  二、复原对象现状
  LE壁画墓前室右壁共绘六人,左起三女三男,似两两相对(以身体侧转趋向推断),人物头颈部及膝下多残无(图1)。六人中可见有四人手持杯盏,推测该图所绘为宴请场面,故应为比较正式的着装。复原的对象为左一(女)、左四(男)。
  1、左一(女) (图2、3)
  半袖衣:对襟,凸胸收腰,下摆宽大,呈X廓型,抽褶的喇叭式半袖,长至掩肘,衣身为蓝色,半袖、门襟为白色,前有红色系结,尾较长,辫状垂挂至下摆略低。
  内衣:红色交领窄袖;领、袖和下摆(猜测)自外衣下露出,领口、袖口皆饰白边,袖口白边一宽一窄:下垂的左手袖口较宽且有褶,上抬的右手袖口较窄,应为翻折。
  裙:下身着暗红色裙(与内衣非同种红色),绘三道纵向抽褶(分布并不均匀),圆弧裙摆;由于其下摆的弧度非正常站姿易于形成, 且按人体比例其下身显然较正常站姿短,因此该组人物应为跪坐或盘腿而坐。
  疑问一:位于腹部的一块白色是什么?(基本为矩形,上沿为圆弧状,红色系结位于其上)
  推测:
  (1) 是内衣的下半部分:与红色面料拼接而成,前饰红色系结,下摆再饰红边。
  (2) 穿着于外衣与内衣之间的某种夹衣,形制不明,前饰红色系结,其下或为露出的内衣下摆,或是补缀的红色下摆饰边。
  (3) 外衣的下半部分:与蓝色面料拼接而成,前饰红色系结,露出红色内衣下摆。
  (4) 画工为了凸显红色系结,不让其掩没在内衣的红色中而留出的空白。
  2、左四(男)(图4、5)
  外衣:袍,窄袖束腰,紧凑合体,下摆略宽,红色,长至膝,立领,未见门襟或开口。
  领、袖口为白色,袖口似为翻折。
  其他:暗红色底腰带,对称花纹,前中系带,袍下似有蓝色下装,因壁画残损难以辨识。
  三、复原服饰的原状推定
  由于壁画本身残损,故先通过与另外四人画像进行比照,以对图像资料进行原状推定:为指称方便,将图像以A(左一,女)和B(左四,男)指代,另四人分别为A1(左二,女)、A2(左三,女)和B1(左五,男)、B2(左六,男)。
  1、对A进行原状推定
  通过将A(图6)与A1(图7)、A2(图8)作比照,可以发现:
  (1)A与A1的服饰形制大体相似,由于A1的残损较严重,只能看到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A与A1的服饰色彩基本完全相反,即A为蓝外红内,A1位红外蓝内。
  其次,A1下身所穿之裙为白色,三道竖褶均匀分布,中间一道抽褶越过上衣下摆一直向上延伸,仍然可以看到蓝色内衣的袖部——推测A1的内衣并未长至外衣以下(似乎只及腰际),这与前面猜测A的内衣长至露出下摆不同,故持疑。
  再次,未见A1的红色系带——应可推断红色系带并非必需品,画工为此而专留空白的可能性不大。
  (2)A与A2的服饰甚至动作都几乎完全一致(用色也完全相同),只有两处细节上略有差异:
  首先,A的内衣为右边衣襟盖住左边衣襟,而A2则相反——应可推断其内衣左右衽皆可。
  其次,A的红色系带较A2略低,未与内衣衔接——应可推断该系带并非内衣所系。
  至此,疑问一的推测可排除第四种,对第一种持疑。
  2、对B进行原状推定
  通过将B(图9)与B1(图10)、B2(图11)作比照,可以发现:
  (1)B与B1的服饰基本一致,有两处细节值得注意:
  首先,B1为暗红色袍服,用色深且以粗墨线钩边,独留袖口仍为红色细线(故怀疑袖口是内衣露出),亦一宽一窄(同A)——应可推断B的两只袖口均为翻折使然(图12、13、14)。
  其次,B1的腰带上的对称花纹略清晰,排列方式似为玉饰常用,暂存疑。
  (2)与B2的服饰形制大体相似,由于B1的残损较严重,只能看到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B2未持器皿,抬手伸指似正在讲话;袍形制与B相同,未着色。
  其次,B2似披风加身,难以辨识(袍服的颜色与斗篷的使用是否和身份有关?暂持疑)。
  疑问二:B1所穿袍服的袖口是否为内衣露出?——B的又是如何?
  猜测:
  (1)B1袖口为异色面料,非内衣露出,B同——B翻折前袖长可掩手。
  (2)B1袖口为内衣露出,B同——则B与袖口同色的立领也应为内衣领,袍服为圆领。
  2、仅凭图像资料仍然无法确定面料及结构细节,因此还需要与出土实物进行比照:
  (1)对A进行实物比照
  笔者认为与A最具可比性的是同为楼兰出土的女半袖衣,实物如下:
  正面:(图15、16) 背面:(图17、18)
  (1)参照该半袖衣我们可以将A的面料暂定为丝织物。前面提到过该壁画绘制的是宴请场面,而墓主人应为当时很有身份地位的人物,故使用丝织品的可能性较大。
  (2)参照专家所绘该半袖衣的线描图,可绘制出A的上衣款式示意图(图19)。
  另选取与A内衣形制相似的出土实物作参考比较(图20),可绘制出A的内衣款式示意图(图21)。
  根据壁画及前文的服饰形制分析,绘制B的款式图(图22)。
  A上衣
  A内衣
  四、复原工作的展开
  1、原则
  复原非复制。复原过程以结构为主,力求最大限度合乎原貌;笔者的复原对象为图像资料而非实物,制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发挥。将在款式图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调整,做细节的变通:比如选择风格接近而色彩、图案有所变化的面料。
  2、确定服饰原貌
  (1)A为蓝色对襟上衣,半袖、门襟为白色;内着红色交领窄袖衣。内外衣之间的白色无法确定其形制,故按能见部分的外观进行复原,即制作类矩形的单独布块,上加缀红色丝带。
  (2)B为红色袍衫,圆领,袖长至腕;内衣露出白色右衽交领与袖口,腰系暗红色底腰带。以穿着效果为依据,参以半袖衣,同样选用丝织品作为复原面料;由于未见门襟或开口,所以按能见部分的外观进行复原,即制作独立的领、袖。
  3、服饰制作
  (1)壁画绘制约100厘米,衣长目测约80厘米(图23);由于壁画并非按照1:1的比例准确绘制,故在制作时将依照与人体的比例推算尺寸。
  A:衣长100厘米,通袖长90厘米。
  B:衣长125厘米,通袖长160厘米,袖口宽15厘米(图24)。
  (2)裁剪、缝制图及其说明表
  (3)补充:对称部分的缝接方式、包边和缝头没有绘于图中,在制作过程中自行留记。
  五、复原的存疑之处
  1、关于A、B所露出的不能对其形制进行准确把握的部分,为了完整的外观整体效果,暂时只做出显露的部分,隐藏部位的形制暂存疑。
  2、由于没有完全相同的出土实物作为参照,服饰尺寸在参考考古所绘制比例图的基础上,根据穿着效果自行确定,不能确保完全切合实际情况。
  3、B开缝部位及交领的固定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资料可供参考,所以暂时以细带束扎,内领暂不制作固定部件。
  本次服饰复原工作暂告一段落,仍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可以改进的空间,期待在将来有更多的相关资料协助我们进深一步探讨。

西域异服—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复原研究/包铭新主编.-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