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异服——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复原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阿斯塔那27号墓出土翘头蓝绢鞋复原研究

作者:邝杨华 李甍




  1963年12月至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对吐鲁番县(现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两地区的一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在这两处墓葬区共发掘56座墓,其中阿斯塔那42座(编号63TAM1-63TAM3,64TAM4-64TAM37,65TAM38-65TAM42;包含未清理的5座)。1
  一、墓葬概况
  阿斯塔那27号墓就是这一时期发掘的。墓葬所属的年代应该在唐开元年间(因为在该墓葬发现的文书中最晚为开元三年论语文书,所以判断墓葬的年代不会早于开元三年),它具有三期墓葬某些特征,比如说夫妇合葬,斜坡墓道土洞室形制,出现前后双室等。以下是阿斯塔那27号墓的平面和剖面图(图1)。
  墓葬并无墓志及随葬衣物疏,出土的文物有:毛笔头、陶盘、陶盘、漆盒、草俑、泥罐、网帻、陶灯盘、翘头圆尖绢鞋、纸鞋、残纸腰带、木梳、陶罐、蓝绢、红绢、白绢、纸靴、绢袜(残)、唐开元三年论语,残片贾思忠写本。
  由此可见,该墓共出土三双鞋,纸鞋、纸靴和翘头蓝绢鞋。其中纸靴是穿在男尸脚上的(该墓所出文书即拆自该纸靴),而女尸脚上穿的就是这双翘头蓝绢鞋(图2)。
  二、实物现状
  该鞋相对而言保存较好,鞋体完整,鞋形流畅,仅鞋后帮处断裂,据新疆博物馆王博先生推断是女尸的脚太长无法穿上该鞋,所以将帮部切开(断裂口整齐平直并非接缝的自然断开)。出土后也没有做过修复,仅做清洁处理。翘头蓝绢鞋的基本情况如下:
  “鞋长24.5厘米,高11.2厘米(云头的高),底长21.5厘米,底宽6.9厘米,底面糊有一层白纸宽6.9厘米,帮高2.8厘米,鞋口宽8厘米~8.3厘米,鞋的尖头部分由顶至底部饰一道白绢宽带纹,长16厘米。带纹宽窄有些变化:宽0.2厘米~3.3厘米。
  鞋面、帮面是蓝色绢:经密51根/厘米,纬密26根/厘米,经纬线皆无捻。
  鞋底和鞋帮里用平纹棉布制作,有四层。棉线S捻。
  另外,在云头部位的里面,发现有纸文书残片,上面保留有汉文字,前部的字迹较清楚,后部的有些模糊。
  在鞋底部,横向地穿有两眼,从中穿出一根麻绳,为系绳。用以绑缚脚。”2
  三、翘头蓝绢鞋结构研究
  在复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一部分涉及到该鞋的制作,如该鞋鞋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制作中是否使用鞋模?如使用鞋模,鞋模又该造型如何?……还有一部分是与该鞋相关的问题,如为何要在该鞋鞋底糊一层纸而不是布,是偶然现象还是和丧葬风俗有关?为何该鞋鞋帮矮至2.8cm,这是唐代该类翘头圆尖鞋的共同特征还是仅是这类冥鞋的个别特征?而冥鞋对当时日常生活中的鞋究竟又有多少参照?……由于是复原,所以这里主要讨论的是该鞋制作的问题,对于鞋的相关问题暂不作讨论。就鞋的制作而言,结构的分析又是首要而突出的问题。
  1、结构分析
  (1)鞋底和鞋脸应为一片
  从图片来看,云头底面(即鞋脸)应该是鞋底的延长(图3),那么鞋底与其延长到云头这一部分的平面结构图应如右下图所示(图4)。
  (2)鞋帮和鞋面可能由两片组成也可能由三片组成
  从图片看,可猜测鞋的其余部分(除去鞋底与云头底面之外的部分,包括鞋头上面和鞋侧面以及鞋后帮)可能由两片构成,也可能由三片构成(依据:鞋头从左上到右下似有一条隐约可现的蓝绢接缝,如果这确是一条蓝绢接缝,那么这暗示了鞋里面的结构很可能也是在这里有一条接缝),如下图所示(图5):
  (6)在其表面糊上一层报纸,以防以后将鞋套于其上时污染鞋子。
  结果分析:
  解决了翘头蓝绢鞋复原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制作了一只鞋模,为鞋子的复原提供了保障,接下来可以借助这只鞋模确定在鞋由四块组成的情况下各块的精确裁剪。
  3、按四个块面构成的设想尝试鞋的成型
  方法:用纸覆在鞋模的表面,确定在四块构成的情况下,每个块面的精确平面结构图;在此基础上用过浆的棉布通过缝合尝试鞋的成型。
  材料及器材:报纸、棉布,浆糊、透明胶纸、笔、剪刀、针线等
  实验过程与分析:
  (1)在鞋模的表面刷一层浆糊,然后把剪好的小纸条一片挨一片地糊在鞋模的表面,纸条要窄而短,确保能准确记录鞋型,为了记录下的鞋型在这层纸取下后不改变,纸上再贴一层透明胶纸,待干。
  (2)待干后将纸取下,用笔划出四块的分割线。
  (3)沿着分割线将纸剪开,为三块(四块中有两块是对称的,所以只需要糊三块)(图13)。
  (4)将棉布过浆,晾干,后按纸片的形状和尺寸剪四块(图14-1、图14-2)。
  (5)将四块套在鞋模上缝合,使其成型,上糊一蓝色织物。
  结果分析:
  从所得鞋型来看,该次尝试是较为成功,鞋型已经非常接近图片,接下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尝试翘头蓝绢鞋的复原了。
  四、翘头蓝绢鞋的复原
  1、复原材料的选择
  鞋的结构固然重要,但在对结构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对于复原材料的选择也不容忽视,材料的选择也决定鞋成型后能否最大限度接近原物。
  棉布——这双鞋使用平纹棉布制作鞋帮和鞋底,共有四层。资料中并没有提及棉布的经纬密度,但从图片上看非常稀疏,所以选棉纱为材料,同时又考虑到棉纱做鞋帮(即使是四层)可能不够厚,为防止鞋子成型后不够挺括,所以最后又决定在两层棉纱中夹以两层棉布;
  蓝绢——关于蓝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色差问题。新疆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是电子稿,与实物颜色应该会存在一定色差,但因笔者无法看到实物,只能以打印的颜色为准。
  其次,绢是平纹丝织物的一个通称,所以究竟选择那种丝绸来做鞋面也难以确定,除了要考虑风格是否相近,还要考虑面料的薄厚,薄了鞋胚接缝会显露,厚了糊鞋面又不跟型。最后选择了一种宝石蓝色厚薄适中的平纹丝织物为鞋面材料。
  白绢——白绢考虑的问题和蓝绢相同,除了风格要相近外,还要考虑绢的薄厚。
  纸——从图片看,鞋底糊的纸为淡黄色,纸质看上去较柔软,所以采用毛边纸为材料。
  麻绳——麻绳没有给予太多的考虑,采用一般市面上的麻绳。
  2、裁剪图
  鞋胚和鞋面及白卷饰带的平面裁剪图如下(图15):
  3、复原过程
  所需材料和用具(图16):宝石蓝平纹丝织物(编号1)、乳白色平纹丝织物(编号2)、棉布(编号3)、棉纱(编号4)、毛边纸、浆糊、木板、鞋模(编号5)、针线、鞋模、笔、剪刀等。
  复原过程:由过浆、裁片、缝合、糊鞋面、糊白绢和上麻绳大小六步骤组成。
  (1)过浆
  过浆是制作鞋胚的第一步。备一块木板,要求表面清洁光滑,这样才能保证棉布不会受到污染且干后易于揭取。烧水,待水温热,调浆糊(图17左),所用材料面粉生粉皆可。趁热在板上刷一层浆糊(图17中),贴一层棉纱,用手抚平,确保每处都贴牢,再刷一层浆糊,改贴一层棉布(图17右),第三层也贴棉布,最后一层贴棉纱,方法相同,贴好后还需在棉纱表面再刷一层浆糊,并用手抚平,确保贴牢。然后待自然晾干。
  (2)裁片
  鞋帮晾干后,将其从木板上揭下来,按需要的形状及尺寸剪四片(图18-1)。浆过的棉布(纱)比较硬,为了方便缝的时候针线通过,可以先沿各片轮廓线内约0.2毫米处扎一圈针眼(图18-2)。扎好后,将各片缘边再稍微向内折出一点弧度(图19),这样做是为了各片缝合后在缝合的位置上能自然衔接。
  (3)缝合
  缝合是决定鞋子的造型是否准确的关键步骤。
  缝合需要借助鞋模,使用鞋模一则能在缝的时候便于固定和调整各片的位置,帮助鞋的成型;同时借助鞋模,也方便缝合。
  开始先在鞋尖处将各片缝合,四片都在鞋尖相接,现将此处缝合可以将各片固定在鞋模上(图20)。
  然后将鞋头最小片和一片鞋侧面缝合(图21)。要将鞋侧面缘边压在小片上内侧0.2毫米处(即两片要有0.2毫米的重合,且要求侧面的一片压在小片上),其目的是为了两片缝合后在缝合的位置上能自然衔接,鞋型才能挺括、流畅。
  缘边扎过针眼,所以缝时不会太吃力。先从鞋尖向口沿方向缝一遍,然后将棉布从鞋模上取下,将线抽紧,再回缝一遍,回缝时针要从鞋侧面那片接近缘边(约0.15毫米)处入针,扎入小片的表面(但并非穿过)再从接近缝合线的位置出来,如此回缝也是为了两片缝合后在缝合的位置能自然衔接。
  缝好后(图22)再缝另一侧,依然是先从鞋尖向鞋口沿方向缝一遍,缝完后拆下,再用同样的方法回缝。然后将鞋底一片和一鞋侧面缝合(图23),用鞋底的一片压着鞋侧面的一片,依然是从鞋头开始,缝到鞋底起翘位置取下回缝,然后缝另一侧(图24),同法。鞋头全部缝完后,缝合鞋底和鞋侧面(图25),亦同法。
  (4)糊鞋面
  将蓝色平纹织物裁为四片(图26-1),形状和尺寸同棉布的裁剪。白色织物亦按尺寸裁一小片。调好浆糊,趁热在鞋胚的表面糊一层浆糊(图26-2),再将裁好的蓝色织物糊在鞋面上(图26-3)。再将裁好的白色织物糊在鞋头恰当的位置,待晾干。
  (5)糊鞋底
  不将鞋底的纸和鞋面的绢同时糊是为了方便晾干。将毛边纸按所需形状和尺寸剪一片。在需要穿过麻绳的位置剪两个大小适中的圆孔。再将纸用热浆糊糊在鞋底,晾干。
  (6)上麻绳
  待鞋底晾干后,剪一段长度合适的麻绳,从鞋内一孔穿入,再从鞋底的另一孔穿回鞋内,调整麻绳两端的长度,使同样长短,再在两端系一结。
  五、问题与改进
  1、翘头蓝绢鞋实物与复原品的造型对比
  实物与复原品的造型对比来看,该次复原对原物造型的把握还算比较接近,但依然存在个别问题。
  其一,鞋口沿的前端似乎过于靠前(即鞋尖到口沿前端的这段距离过短),这一点通过改进鞋头中间一片的裁剪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其二,鞋尖的造型不及实物饱满,鞋头起翘的弧度似乎应更大一点,这两个缺陷通过制作更为精确的鞋模以及在此基础上略微调整组成各片的裁剪应该也可以得到解决。
  其三,鞋侧面及鞋头发生曲线变化的位置仅靠图片目测,和实物相比可能有出入,这一点只要通过对实物精确测量就可以解决。
  其四,蓝绢的接缝及其位置终未能很好把握,从图片看似乎在鞋头左上至右下处隐约可见一条接缝,而复原品的鞋面接缝和鞋胚各片的接缝是一致的,且复原品的接缝似乎较实物明显,关于这一点可能要通过对实物仔细观察才能有所发现。
  2、翘头蓝绢鞋实物与复原品的尺寸对比
  遗留问题及改进建议:复原品的尺寸和实物相比在某些地方会有出入,如最明显的就是鞋头过长,但笔者以为只要能制作出精确的鞋模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组成各片的裁剪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3、翘头蓝绢鞋实物与复原品的面料对比
  遗留问题及改进建议:实物和采复原品采用面料的风格和颜色仅从实物图片来看比较接近,两者的出入通过察看实物的面料应该能够得到解决。
  注释: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
  2 资料由新疆博物馆王博提供。
  3 赵丰,于志勇主编:《沙漠王子遗宝》,艺纱堂/服饰工作队,2000年。

西域异服—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复原研究/包铭新主编.-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