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第三章 一、西域古代城市(二)西域城市的演变

作者:乌布里·买买提艾力

 

 

001

 

002

 

    第三章 丝绸之路新疆段古代城市
   一、西域古代城市(二)西域城市的演变
   亚欧腹地处在丝绸之路新疆段,天山、帕米尔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脉围绕塔里木盆地形成近似于马蹄形的地理环境[22]。关于西域城市的原始特征,我们可以从敦煌壁画中能找到依据。“敦煌盛唐第217窟和103窟两幅法华经变幻城喻品的城①,所画的城的最大特点不是木结构,而是土城楼和角楼,其屋顶形式为筒拱顶。塔身和筒拱都开圆券门。”(图3.4、图3.5)我们知道新疆气候无雨少雪,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周边缺少木材,城郭集中在天山脚下由黄土冲积扇形成的小绿洲上,所以塔里木盆地很早就发展了属于生土结构的房屋。另外,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也是筒拱形式。土木结构在吐鲁番更为发达,一直到现在仍十分盛行。还有在敦煌晚唐第237窟绘有一个小城堡。榜书:“于阗国舍利佛毗沙门天王决海时”,可见也是一座于阗周边的建筑,其城门道画作半圆券顶[23]。
   上述西域城的城门、城墙、城内建筑等众多部位除用筒拱砌筑外,还有半圆形拱顶。根据相关史料,盛唐时期(公元713~766年),西域还没有伊斯兰教存在,尤其是在和田周边地区。从壁画中的西域城图及对其表述可以看出:西域城无疑是和田或喀什绿洲;城门、角楼、中间塔等是半圆券拱顶;筒拱屋顶、拱形门、穹屋顶等在西域城市中被大量使用。另外,在克孜尔牛车洞、画家洞(由格伦威尔命名,现为第207窟)可以看出西域古代城市的基本形式,即使用拱顶技术来营造城市建筑。西域古代文明一直在草原与绿洲文化相互交叉中延续。平面为方形或圆形的城市建筑是建筑历史上被最广泛使用的形式。随着多种宗教的汇集,古代西域原始城市平面从圆形和不规则的方形,逐渐出现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具有对称的城市平面,也出现了由圆形和方形相结合的平面形式。从现存古代城市遗址中得知,塔里木盆地古代城市布局基本按照上述规则兴建,如和田安迪尔遗址、营盘古城、园沙故城和吐鲁番高昌故城等。建筑不属于文明,属于文化。建筑存在于文化、历史、传统、气候和其他自然因素中,自然环境对宗教建筑的传播和分布也尤为明显。塔里木盆地以南(楼兰、尼雅等)的建筑做法延续着早期的城市特征,如木骨泥墙和更简易的芦苇屋是塔里木盆地延续至今的最为原始的营建方法。
   公元3世纪前后,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布局一般分为中心区和次中心区。佛教寺院和佛塔等建筑就规划在中心区,往往成为标志性建筑。中心区与次中心区之间形成集市(目前统称为“巴扎”)。中心区、次中心区、集市形成了当时的完整聚落景观。
   笔者认为,根据前面所论述的汉、魏晋时期史料的相关记载,在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下,早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缘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小城镇,一些西汉时期的绿洲城邦分布特征延续至今。这些城镇沿着天山脚下的冲积平原即塔里木河南岸和北岸向东西方向延伸。魏晋是塔里木盆地佛教的盛世时代,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达到了高潮。在犍陀罗文化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城镇布局深受印度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这种影响细致至每个建筑构件上,如汉代精绝国遗址(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米兰遗址所发现的具有浓郁犍陀罗艺术特征的雕刻木件等。根据第二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目前,环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大中型城市有50余处②。从城市遗址历史来看,属于汉代城市近24处,其中尼雅、楼兰、罗布泊南古城、营盘古城、土垠等古代城市寿命最短,仅是到了魏晋就消失,这些城市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南部丝绸之路新疆段南道沿线和罗布泊周边。米兰、安迪尔古城、大古城(库车)等3处为汉代至唐代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在唐代建成,如大河古城等。通古斯巴什(龟兹)、大河(哈密)等25座城市在唐代后被废弃,而图木休克、拉普却克等城市一直延续到宋代至清代。这些古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部丝绸之路新疆段北道线上。交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使用时间较长,一直被使用到元代。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向西亚、南亚铺设的重要门户,其历史地理位置基本没有动,保留在吐曼河和克孜尔河中间的台地上,一直发展至今。龟兹古城也基本保留在原有位置,但是由于农业开垦和现代化城市发展,原有格局基本无存,而现存的库车老城区在龟兹古城基础上发展的,一直延续至今。上述丝绸之路古代绿洲城市依照塔里木水系和绿洲特征,其建筑做法有所不同,但始终没有离开土木材料的约束。部分城市专门用于防御或屯垦戍边,如米兰、大河故城、龟兹故城等。学者认为,至汉代前后,塔里木盆地各小国形成了整体归属意识,这与他们之间已形成了共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同样的宗教习俗有关。这时在大国兼并、屯垦戍边和战乱背景下在塔里木盆地的聚落结构中出现了宗教场所和中西方建筑风格,说明塔里木盆地周边城市早在汉代前后受到东西方城市和建筑文化的影响[24]。
   丝绸之路新疆段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作用不尽相同,但主要以防御和商业为主。宗教建筑主要是由城市居民和丝路商人所建。各种外来宗教通过接触草原和绿洲文化,与西域原始宗教融合到一起,形成包容和谐的社会气氛。这种建筑文化的涉及范围东至蒙古高原、西伯利亚,西至伊朗高原和高加索等庞大的地理区域。丝绸之路新疆段沿线保存有众多古代城市,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和吐鲁番—哈密盆地周缘。由于两个盆地地理环境各有特点,城市亦各有特色,如在建筑材料、城市布局、空间特征等方面。但是,我们对丝绸之路新疆段各绿洲内部交流中发现,现存的几个大型聚落遗址和古代城市遗址在空间布局方面存有很多近似之处。例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大古代聚落遗址——尼雅遗址(西汉精绝国)、西域东部最大的生土建筑群集中地——交河故城,以及丝绸之路最为繁华的历史文化名城——喀什老城区在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筑营造、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延续性。除此之外,我们也对丝绸之路上商贸活动所诞生和繁荣的西域城市进行了关注,发现这些城市与古代活跃在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有关,如中亚西部的怛逻斯、碎叶(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弓月(现为新疆伊宁县境内)、钵庐勒·勃律(现为阿富汗境内)、渴槃陀·葱岭镇(现新疆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于阗(今和田)、楼兰·鄯善、龟兹(今库车)、焉耆、高昌等。
   ① 萧默先生称之为“新疆城垣”。
   ② 指全国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研究/乌布里·买买提艾力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