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古国—遗落的西域故地文明探秘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一、张骞凿空西域

作者:王功恪,王建林


  早在公元前6世纪,由于统一的波斯帝国的出现,丝绸之路西段已形成畅通无阻的交通大道。但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由于横亘着浩瀚荒凉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之尚未出现如波斯帝国那样强大、统一的政权,故难以形成经常性的交通道路。
  为了彻底战胜匈奴,西汉政府决定首先夺取被对方控制的河西地区和西域,争取盟国,截断匈奴的臂膀,进而断绝匈奴人的商业贸易收入。当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得知河西地区的月氏为匈奴压迫远遁西域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去联络月氏,以实现联合对付匈奴的方针。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率领百余人自长安出发,出使月氏。张骞一行途经河西走廊时,被控制该地区的匈奴人俘虏。匈奴责斥张骞:“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遂扣留张骞。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却保存汉节,俟机继续完成使命。10多年后,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数人逃遁,他们很可能是自居延出发,西行哈密,沿天山南麓(北道),经喀什葛尔,到达大宛。大宛国王见到汉朝使节十分欣喜,派向导和译员护送张骞经康居,再到大月氏。这时,月氏人已经占据阿姆河以南的巴克特里亚地区。这里水草丰美,生活安定,他们已无重返故乡的念头。张骞虽经一年多的外交努力,仍无任何结果,只得踏上归途,历尽艰难,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张骞出使西域是空前的壮举。司马迁赞誉其行为“凿空”;西方人称张骞是“东方的哥伦布”。通过这次西行,汉朝政府获得大量前所未闻的有关西域资料,同时,也向西域各国展示了汉朝的声威。张骞的西行奏章在汉武帝内心开拓了一块新的领域。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安息等国的丰富物产,奇珍异宝,令汉武帝惊羡不已,尤其是乌孙的天马和大宛的汗血马更是让汉武帝醉心,因为获得西域的良马会大大改善对匈奴作战的条件。
  汉武帝欲招乌孙东返河西走廊,以防备匈奴卷土重来。于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前往乌孙(今伊犁地区)。张骞此行率领了30O人的庞大使团,他还向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派遣了副使。这些西域国家也都派出使节回访长安。西汉与葱岭以西的各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双方展开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内地开始了与西藏、印度、中亚地区的直接交往,从而使亚欧大陆东西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线——绿洲道路最后形成。它的最终出现得益于西汉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张骞的西域之行。张骞带回大量的关于西域各国的资料和信息,后被记载到《史记》《汉书》等文献里,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这个地区情况的宝贵史料。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王功恪,王建林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