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古国—遗落的西域故地文明探秘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二、开创屯垦戍边大业

作者:王功恪,王建林


  从汉朝的西大门玉门关往西,是足有30O公里的白龙堆石质荒漠,必须通过“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劣风拥沙,散如时雨”的沙海荒漠,才能到达塔里木盆地及其东的楼兰。如不步步为营,即使占领了楼兰,也把守不住,随时有后路被匈奴骑兵切断的危险。公元前1O1年,为了结束匈奴对西域各国的奴隶统治,解决汉军西征在远程奔袭中军事给养和粮食供给的困难,汉朝决定屯垦戍边。驻守在轮台、尉犁的军士开始屯田,所产粮食不仅能自给,还有余供应给往来使者。《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轮台、尉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至此,轮台、尉犁成为汉朝与匈奴北争车师、西争龟兹的重要战略基地。
  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趁匈奴单于驾崩、内部发生矛盾之机,汉朝遣侍郎将郑吉和校尉马熹带刑士数百人到尉犁屯田积谷。郑吉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政治才能的将领,他的到来,使西域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除此之外,汉朝还在从玉门关通向楼兰的盐泽道路上修筑了十分坚固的新长城,这种长城不仅是汉朝抗击匈奴突袭的防线,也是汉朝武装西征的一把尖刀。西延长城西经罗布泊沙漠,直达吐鲁番盆地以南的库鲁山麓,沿途皆列堡垒烽燧,即《汉书》所称的亭障,用以瞭望敌情及传达烽火信号。从河西走廊通向塔里木盆地东部,堡垒烽燧布列甚密,大概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塞。两千年过去了,经过历史的风雨冲刷,烽燧还屹立在荒原上,犹如沙海中的灯塔,人们可以想象出昔日“烽起烟,燧起火”、战争风云呼啸的壮烈景象。从敦煌到龟兹,至今仍然矗立着不少汉代和唐代的烽燧、亭障、城塞遗址。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王功恪,王建林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