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播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第三章 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历史沿革

作者:马慧玥

     
  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复杂。以起航主要港口而言,便有泉州、广州以及宁波等港口城市,而路线一般是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作为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
  先秦时代已经有渔民以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广东省徐闻)为中心,在我国近海一带活动,这段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阶段。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实为秦汉时代。《汉书·地理志》记载,在汉武帝灭南越之后,载货的船舶从合浦郡的徐闻出发,航行五个月可以到达都元国(今马来半岛),再继续航行,可先后抵达邑卢没国,谌离国(今缅甸沿岸),然后弃舟步行十余日可到达夫甘都卢国(今缅甸蒲甘城附近),从此处再乘船航行,最后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回程从黄支国起始,利用季风,先到南边的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继续航行可抵达中途的皮宗(今马来半岛),过皮宗后,转向东北航行回国。①而到了东汉,第一次有大秦(罗马帝国)人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置广州,并遣使扶南(柬埔寨),广州渐渐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贸易也日益兴旺。
  然而相比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相对滞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唐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域地区连绵不断的烽火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顺势崛起。《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的宰相贾耽曾对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途径的港口、转向点,以及所需的时间作了详细的介绍:中国商船从广州出发,沿越南东海岸至马六甲海峡,由此往南,则经苏门答腊东南部至爪哇;往西,则出马六甲海峡,经尼科巴群岛到斯里兰卡,然后再沿印度半岛西海岸至卡拉奇。在此可再分为两条航线,一条经过藿莫兹海峡,进入波斯湾,沿东海岸到达幼发拉底河河口的阿巴丹和巴士拉。另一条则沿波斯湾西海岸,出藿莫兹海峡,经阿罗湾北岸的苏哈尔到也门的亚丁附近。②
  到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到了明初发展到巅峰。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明朝组织了前所未有、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船队。每次远航,随行者大都在两万七八千人之间,一般由60多艘大、中号宝船组成船队主体,加上其他类型的船只,最多时达二百余艘,是15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备的船队。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8年之久,“涉沧溟十余万里”,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段历史,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永乐三年至永乐九年,第一次至第三次下西洋;第二阶段,自永乐十一年至永乐二十年;第四次至第六次下西洋;第三阶段,自宣德五年至宣德八年,第七次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的线路,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路线。船队第一次至第三次的大致航线是:从福建长乐闽江口五虎门扬帆出海,先至占城(今越南南部),后遍历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暹罗(今泰国)、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苏门答剌(今苏门答腊),接着向西驶向印度洋,赴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柯枝(今印度科钦),最远到达古里(今印度西海岸卡利卡特)。古里当时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从第四次起,每次航行都延伸到忽鲁谟斯(今伊朗霍尔木兹)。忽鲁谟斯是当时波斯湾头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值得注意的是,郑和船队的分遣队所到达的地方更多更远,有的甚至访问了阿拉伯半岛乃至东非。第七次航行竟然到达了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③
  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不复当初的繁华。然而在文化交流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却从未停止。外国商人、使节以及传教士,从这条茫茫海路上来到中国,在欧洲,18世纪“中国热”以及19世纪“中国理想国”幻灭,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①梁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9月。
  ②梁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9月。
  ③万明:《传播中华文明的伟大使者——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求是》2005年第13期。

丝绸之路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播/马慧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