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前言

作者:张安福,郭宁
 

 

    前言
   2007年是石河子大学开展中亚研究和西域研究的重要一年。
   2007年,由北京大学、日本大学和石河子大学三校联合举办的“中亚文明与丝绸之路”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召开,激发了中青年学者对中亚研究和西域研究的热情,通过对历史、政治、文化及其自然环境变迁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中亚研究和西域研究的基础。
   同年8月,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的第三届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在石河子大学召开。会议期间,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金在烈总长对石河子大学在研究中亚和西域问题上的地域优势表示认同,充分肯定了石河子大学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院在资料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对石河子大学在亚洲特别是中亚研究方面给予一定的资助,由此进一步推动了石河子大学的中亚研究和西域研究,使本课题得以立项。
   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院开展的中亚研究首先是从西域研究开始的,而作为西域文化和中亚文化高度发达的唐代,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集中各研究人员学术专长的基础上,研究院确定了“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由张安福博士具体负责组织课题的论证、设计和写作,并与其他五名研究人员共同组成写作团队,分别负责各章节的写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一书得以出版。作为西域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本书不仅弥补了目前学界还没有系统的唐代西域屯垦开发和社会生活研究成果的空白,也为石河子大学进行更为广泛的中亚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很高兴地看到随着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一批研究西域、研究中亚的青年学者随之成长起来。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西域自汉代以来就是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多种文化体系在此汇集。而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深刻影响了西域的经济社会生活,由此出现了灿烂的西域文明,并对中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
   第一,唐代的西域概况。西域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属于典型的干旱内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为戈壁、沙漠,绿洲呈线状点缀其中。农业文明和游牧业文明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西域经济文化。唐代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体制建设和管理,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双向发展,奠定了大唐帝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唐代西域屯垦与开发。唐代对西域的开发首先是屯垦戍边,先后设置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进行行政管理和屯垦开发,不仅消除了唐初的边患,而且促进了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西域建立了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农业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为载体,沿途绿洲城镇高昌、龟兹、于阗等地的手工业、纺织业、建筑业、采掘冶炼业、造纸业、酿酒业等也发展迅速。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西域与中原地区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形成了唐代西域繁荣的商业贸易体系,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社会交往和融合,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三,唐代西域的人口迁移。在唐代屯垦与开发西域的基础上,唐代西域与内地的双向人口迁移,对西域和中原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统一西域后,西域与内地之间的人口流动和迁移频繁。一方面内地移居西域的汉人迅速增加,如唐朝政府委派的众多官员、戍守屯田的中原戍卒、出于建功立业而留居西域的文人、弘扬佛法的僧人、因获罪而贬谪西域的官吏等;另一方面,西域少数民族亦大量移居内地,如从事商业贸易的商人、留居长安的西域各国的使者和质子、至内地传播西域乐舞的胡人、入内地传播佛教的高僧等。唐代西域与内地的人口通过迁移互动,使各民族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促进了我国唐代民族的融合。人口的迁移,也促进了各民族作物种植和生产工具的交流,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亦丰富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内涵。
   第四,唐代城乡民众的社会生活。以唐代西州地区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西域民众的社会生活,通过对以唐代西州地区为主要考察对象的民众物质生活、精神理念、经营思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唐代西域民众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反映了西域稳定的社会秩序、日渐发达的生产力和民众自由的精神信仰状态。此外,丝绸之路是通往中亚、欧洲的门户,沿途民众的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也体现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过渡性质,反映了唐代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第五,唐代西域民众宗教信仰及变迁。宗教信仰是西域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唐朝开明的社会文化政策,又因西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其形成了多宗教共存的局面。除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和传统儒学的影响,外来宗教佛教、景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都曾在西域传播、兴盛。西域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研究唐代西域民众的宗教信仰与变迁,是研究新疆社会史和宗教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为探讨当代新疆多宗教、多文化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历史的渊源。
   第六,文学视野下的唐代西域。文学视野下的唐代西域,以边塞诗和唐代传奇小说为主要考察对象,反映了西域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民族心理的认同。为了深入分析唐代西域文明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本书选取了两个个案,即以杜甫的战争诗和《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对西域文化进行了考察。
   总之,本书从多个方面对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和社会生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展示了唐代西域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程度,展现了西域民众多姿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并最终呈现了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丝绸之路文明所构建的灿烂画卷。作为两河文明、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交汇地,西域文明成为唐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丰厚内涵和文明的辐射程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唐代西域文明,至今仍然影响着生活在中亚及新疆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这一课题的开展,对于研究古代西域与文化、当代中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希望该课题的研究和著作出版能成为石河子大学进行中亚研究的奠基之石,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在此,衷心感谢金总长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在西域研究和中亚研究中所给予的扶持!
   石河子大学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郭宁
   2009年7月12日

 

  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张安福,郭宁等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