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第一章 第一节 西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二、西域的水资源概况与气候环境特征

作者:张安福,郭宁
 

 

001

 

002

 

    二、西域的水资源概况与气候环境特征
   由于西域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再加上四周高山环绕,这就阻隔了海洋暖湿气流进入。因此,西域绝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而西域南部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仅50毫米左右,部分地区甚至仅为10毫米,成为中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同时,由于西域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降水差异也非常大。总的来说,是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例如北疆降水量是南疆降水量的数倍,而阿尔泰山、天山山区的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以上,在伊犁河谷地区,甚至高达1000毫米以上。但是,西域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仍然非常稀少,特别是在两大盆地的中央区域。因此,西域大陆性气候特征非常显著,沙漠、戈壁广布,而河流、湖泊相对较少。
   历史上西域地区的河流大小总共约500多条,它们均发源于两大盆地周围的高山,其水源主要是山区降水以及冰雪融水。因此夏季虽然河水流量较大,但流程不长。由于西域“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形,这些河流基本难以外流远抵海洋,往往消失于盆地中央的茫茫沙漠中,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河是西域乃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汉书·西域传》上就曾记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①,此河即指塔里木河。它发源于天山南坡,全长2000公里以上,汇集了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诸水系,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自西向东浩浩荡荡奔流,最后注入罗布泊,形成西域历史上有名的罗布淖尔湖。古代的罗布淖尔湖沿岸,流水潺潺,桃红柳绿,是西域居民生息繁衍的摇篮乐土。曾经辉煌一时的楼兰古国即立国于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如今它已被无边的沙碛所吞没,唯有古楼兰人遗留下的文物与废弃已久的官邸城堡遗址,依旧向世人展示着它们昔日的辉煌与风采。
   额尔齐斯河是西域境内又一大河流。它发源于阿尔泰山西南坡,自东向西流入俄罗斯境内的斋桑湖,然后流经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全长2900余公里,流经西域的长度为440公里,是中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水系的外流河。在这条长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几千年来就是西域游牧民族栖息、繁衍、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匈奴、突厥、回鹘以及后来的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曾在此区域驻牧驰骋,谱写了一幕幕威武悲壮的历史篇章。唐代时这里隶属北庭都护府管辖,是归降的西突厥等部落的重要安置地和栖息地。
   天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还奔腾着一条西域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史书上称为“伊丽水”或“伊列水”。伊犁河主要由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汇聚而成,在中国境内长达205公里,最终流入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流域所形成的伊犁河谷,雨水丰沛,田地肥沃,是宜农宜牧的好地方,自古就有“塞外江南”之称。伊犁河上游的巩乃斯草原,林木茂密,一片葱郁,并与开都河上游的大草原连成一片,同样也是西域各游牧民族纵横驰骋、争夺向往的优良牧场和栖息之地。
   此外,西域较大的河流还有叶尔羌河、乌伦古河、阿克苏河和玛纳斯河等河流以及玛纳斯湖、博斯腾湖和罗布泊等著名湖泊。其中,博斯腾湖是西域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980平方公里,古称“敦薨之渚”。著名的罗布泊则是由孔雀河和部分塔里木河水流汇注而成,古称“盐泽”或“蒲昌海”,面积曾经达2570平方公里。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气候、水文环境的改变,现在的罗布泊已完全干涸。总之,历史上西域的这些大小不一的河流与湖泊,如同呵护西域万物生命的玉带珍珠,点缀在空旷辽远、黄沙漫漫的戈壁大漠,浇灌滋润着其间片片生命的绿洲。
   西域特殊的地理格局,造就了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而气候环境又决定着地域文化的发展特征。习惯上,人们把天山以北地区称为北疆,天山以南称为南疆。北疆地区冬季漫长,气温低寒,夏季则雨量较为充沛,气候相对湿润,这些条件有利于草场和林木的生长与发育,是畜牧游猎的理想天地。而南疆地区气候则极其干旱、降雨极其稀少。但南疆的光热条件优于北疆,再加上有天山、昆仑山大量冰雪融水及其形成的河流用于灌溉,南疆很早就开始形成了农业生产格局。因此,西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营造了南北疆农牧业经济自然划分的条件。由于受水资源因素的制约,西域诸国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北和准格尔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利用来自山区的冰雪融水在绿洲上繁衍生息。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尤其是西域南部重要的农业灌溉、生活水源之一。因而水资源状况与该区域的兴旺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自1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气候逐渐变冷,西域当地气候也受到较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愿意选择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使经过西域丝绸之路的贸易逐渐减少,西域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也受此影响而趋于衰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西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气候状况对西域社会经济文化的汇聚及贸易的开展是影响巨大或者说是相当不利的。然而,西域的各族人民并没有因此而陷于孤立,更没有被阻隔在东西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之外。恰恰相反,文化汇聚、文明碰撞的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在这里繁荣兴盛,持续久远,规模空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它为人类文明的传播与进步所作出的不朽贡献永远值得后人探寻、铭记。
   ①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上。

 

  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张安福,郭宁等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