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敦煌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第五节 设置郡县行政区

作者:刘进宝


  汉武帝打败匈奴,河西地区归入汉的版图后,汉王朝为了进一步开发河西,保护中西交通,便在河西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包括敦煌郡在内的河西四郡的设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敦煌建郡的年代,《汉书》的记载就不一致,《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即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而《汉书·地理志》则载:“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敦煌郡,武帝后元〔元〕年分酒泉置。”
  20世纪4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依据《史记》、《汉书》和考古新资料,对敦煌郡的设置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结论颇不—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1)向达、张维华、周振鹤主张建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①;(2)陈梦家主张建于元封四五年间(公元前107、公元前106年)②;(3)吴礽骧、余尧主张建于元封五六年间③;(4)劳干主张建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或稍后④;(5)张春树:主张建于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⑤;(6)黄文弼主张建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⑥;(7)方诗铭主张建于天汉二三年(公元前99、公元前98年)后至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以前⑦;(8)刘光华、王宗维主张建于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⑧。
  我们认为,汉代于西北边塞凡有设置,或与重大军事行动有关,或属交通方面之必需。⑨如置酒泉郡以通西北诸国,设武威、张掖郡以隔羌胡交通。敦煌郡的设置,则与李广利伐大宛有密切关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扩大在西域的影响,“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⑩。太初二年,李广利伐宛失利,乃“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11)。李广利伐大宛为汉代出兵西域之第一次,后方必有布置,此时设置敦煌郡,既可以备军事之转输,又有利于中西交通。李广利第一次出兵伐宛在太初元年,太初二年留兵敦煌,而敦煌之名亦出现于此时。因此我们认为,敦煌郡的设置可能也在此时。
  敦煌郡,再加上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就是一般所说的“河西四郡”。
  汉代的敦煌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共统辖六个县,即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与龙勒。当时的敦煌郡,包括今敦煌市、安西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面积约八万平方公里。兹将这六个县的具体所在分述如下:
  敦煌县:郡县所在。在今敦煌城西南。常钧《敦煌杂钞》卷2沙州卫:“沙州之西,本有故城,即汉敦煌郡治。经党水北冲,圮其东面。雍正三年,于故城东另筑卫城。”吕少卿《重修敦煌县志》说:“城在县西里许,滨临党河西岸,遗址尚存。其西北一角,高犹数丈。”可知现在的敦煌城在党河东面,是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所建,非汉代之敦煌县。
  冥安县:今安西县布隆吉一带。冥安以冥水得名。《元和郡县图志》卷40载:“晋昌县,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也。”冥水即今疏勒河。其“故城疑在今小湾、双塔堡、布隆吉等处”(12)。据调查,汉冥安县主要分布于冥水支流的下游绿洲,其四境东至冥水,南至大雪山,北至乱山子,西接广至县境。(13)
  效谷县:敦煌遗书S.5448《敦煌录》:“效谷城本是渔泽,汉孝□帝时,崔不意教人力田得谷,因名,后为县。”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说:“本渔泽障也。桑钦说元封六年,济南崔不意为渔泽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名。”其确切方位,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说:“古效谷城在州东北三十里,是汉时效谷县。”据有的学者考证,位于今敦煌城东北20公里的黄渠乡戴家墩城堡遗址,很有可能就是汉代的效谷城。(14)
  渊泉县:因“地多泉水故以为名”。东汉时改为拼泉。《辛卯侍行记》卷5:“章怀太子注《后汉·张奂传》云,故城在瓜州晋昌县东北。当在今州东四道沟、柳沟堡诸处。”(15)约在今安西县之东四道沟一带。
  广至县:今安西县南踏实乡破城子一带。《太平寰宇记》卷153:“常乐县,本汉广至县地……汉广至故城,在县西北。”(16)《辛卯侍行记》卷5:“北魏改大至,唐改常乐,……踏实盖大至之转音……按今踏实西北二十里有破城子,殆即汉广至。而章怀注《盖勋传》云:广至在常乐东,今谓之悬泉堡。”(17)
  龙勒县:即今敦煌市南湖乡一带。因县南180里有龙勒山而得名。敦煌遗书《寿昌县地境》曰:“龙勒山,县南百八十里,周时龙马朝出咸阳,暮至寿昌,因以此山之下,遗其衔勒,故名龙勒山。”龙勒,即唐代的寿昌县。《元和郡县图志》卷40载:“寿昌县,本汉龙勒县,困山为名。……武德二年,改置寿昌,因县南寿昌泽为名也。”据调查,寿昌海,即今黄水坝水库。其北约五公里,有一故城遗址,现遗址大半埋于沙丘中,很可能这一遗址就唐代寿昌城故址,也即汉龙勒县城。(18)
  ① 向达:《两关杂考》,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张维华:《汉河西四郡建制年代考疑》,载《中国文化研究汇刊》2卷,收入氏著《汉史论集》,齐鲁书社,1980;周振鹤:《西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载《西北史地》,1985(1)。
  ② 陈梦家:《河西四郡的设置年代》,载《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
  ③ 吴礽骧、余尧:《汉代的敦煌郡》,载《西北师院学报》,1982(2)。
  ④ 劳干:《居延汉简考证》,1959年台湾版。参阅刘光华:《敦煌建郡于汉武帝后元元年辨》,载《秦汉史论丛》第2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又见氏著:《秦汉西北史地丛稿》。
  ⑤ 张春树:《汉代河西四郡的建制年代与开拓过程的推测:兼论汉初西向扩张的原始与发展》,载张春树:《汉代边疆史论集》,台湾食货出版社,1977。
  ⑥ 黄文弼:《河西四郡建制年代考》,载《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⑦ 方诗铭:《玉门位置辨》,载《西北通讯》创刊号。参阅刘光华:《敦煌建郡于汉武帝后元元年辨》。
  ⑧ 刘光华:《敦煌建郡于汉武帝后元元年辨》;王宗维:《汉代河西四郡始设年代问题》,载《西北史地》,1986(3)。
  ⑨ 黄文弼:《河西四郡建制年代考》,载《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⑩ 《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11) 《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12) 《重修敦煌县志》卷2《冥安废县》。
  (13) 吴礽骧、余尧:《汉代的敦煌郡》,载《西北师院学报》,1982(2)。
  (14) 梁尉英:《汉代效谷城考》,载《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15) 陶保廉:《辛卯侍行记》,343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16) 〔宋〕乐史撰,王文楚点校:《太平寰宇记》,2960~2961页,中华书局,2007。
  (17) 陶保廉:《辛卯侍行记》,344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18) 吴礽骧、余尧:《汉代的敦煌郡》,载《西北师院学报》,1982(2)。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刘进宝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