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造纸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蔡伦造纸的传说

作者:薛峰


  虽蔡伦造纸之说经不起学术之推敲,但蔡伦俨然已成纸的灵魂乃至守护者。故对其关注点也不应只停留在造纸的本身,而更应倾注力量于其人文价值方面。
  蔡伦(公元63—121年)是作为造纸技术革新家,而活跃于东汉中期的历史舞台上的。《后汉书》108卷对他的生平作了如下记载: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伦暴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公元91年)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而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国除。
  对蔡伦的身世,其实应补加一些解说。他于明帝永平末年始从南方选入宫为宦者,时当公元75年,他约于永平五年入宫后,需先认字并习宫内礼法,时明帝已死。章帝即位后,建初中(公元76—86年)始为小黄门,即小黄门侍郎,掌宫内外公事转达、引领诸王朝见、就座等事。公元78年,章帝与宋贵人生皇长子刘庆,次年立为太子,同年,梁贵人生皇子刘肇。但公元78年立为皇后的窦氏则无子,窦后忌恨二贵人,先离间章帝与宋贵人疏远,继而指使黄门蔡伦诬陷宋贵人“扶邪媚道”,逼其自杀,废太子刘庆,贬为清河王。窦后再夺梁贵人所生刘肇为其养子并立为太子,梁贵人亦致死。公元88年,章帝崩,窦皇后将刚十岁的养子立为帝(和帝)自称皇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临朝后,以蔡伦有前功,遂擢其为中常侍,秩二千石,常侍左右、出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故得“豫参帷幢”过问政事,历史上宦官与政始于此。公元89年至公元97年间,窦太后与其家人窦宪等专政。
  此时蔡伦以尚方令身份监制秘剑及诸器械,以其质优而为后世效法,朝廷善其能。公元97年,窦太后死,和帝亲政,尽除窦党,中常侍蔡伦又侍奉新主,一时未被株连。102年,邓绥册封皇后之后,蔡伦知她素来喜欢纸,遂监制良纸以供其用。元兴元年奏上之,实际上是献给邓皇后的,因为当时和帝重病在身。和帝卒后,邓绥作为皇太后临朝,仍重用蔡伦,114年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洋县,食邑三百户。“列侯封邑,小大不同,而其位序,则与公、卿相配。”“大县侯位视三公,小县侯位视上卿,乡、亭侯位视九卿秩也。”此后再加封为长乐太仆,秩二千石,相当于大县候。龙亭侯蔡伦,兼中常侍、长乐太仆二职,不但可直接出入皇帝宫室,亦可出入皇太后宫室,其实际职权及俸禄都在九卿之上。如将官员月俸以米折算,则太府卿、太常卿及太仆卿为1800斗,蔡伦三职共得2500斗。而州刺史不过700斗,则蔡伦月俸仅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下,而居九卿之上。有人说蔡伦“清苦”,恐非如此。公元110年,邓太后命谒者刘珍与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书,《后汉书·邓皇后传》未提蔡伦参与此事,而在《蔡伦传》中说“令伦监典其事”,这是有可能的,因“伦有才学”,其政宦生涯也至此达到高峰。
  汉安帝即位时,仍由邓太后临朝,而太后又信任蔡伦,致令其权势愈大。待公元121年邓太后死,安帝亲政时,情势突变。安帝生父刘庆(公元78—公元147年)于章帝时已立为太子,因窦后指使蔡伦诬陷太子生母宋贵人致死,又使太子刘庆被废。因而安帝亲政时,要为已故皇祖母及皇父申冤,遂立案审理迫害皇祖母事,敕廷尉传讯蔡伦。他自知罪不可赦,遂于公元121年饮药自尽。卒后,朝廷削其侯位,除其封国,财产充公。当时其究竟葬于何处,仍是问题,恐怕不会在洋县,因已除国。作为罪臣,可能由宫人于洛阳郊外就地埋葬。
  蔡伦公元75年入宫后,46年间为宦者,奉侍过五个年幼的皇帝、两个年轻的皇后和皇太后,地位节节上升,但最后却死得很悲惨。从政绩上看,他亦无作为可称道。但他却因对造纸的改良让他留名青史并受后人膜拜。
  据《后汉书·百官志》载尚方令“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应当说,从公元91年中常侍蔡伦兼任尚方令起,就开始着手工艺技术的发展。蔡伦在任期,尚方所制具有铭文的刀、弩、铜、镫等物,过去曾有出土,如永元二年(公元90年)铜镫、永元七年(公元95年)铜弩机及元兴元年(公元104年)尚方造铜弩机等,却制造精良。为此,蔡伦常置身于制造现场而进行严格监督与实践。皇室用品本就精良,加之蔡伦如此之勤勉。如此一来,很多工艺在其任间得以创新和发展。造纸的工艺便是最为重要的革新。
  蔡伦对造纸术所作的最大贡献,应当是他主持研制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出皮纸。《后汉书》只谈用“树肤”,即树皮,什么树皮没有指出。但三国时魏国董巴在《大汉舆服志》曰:“东京(洛阳)有蔡侯纸,即伦也。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榖纸,用故鱼网作纸,名网纸也。”这是个重要记载。榖即楮,为桑科木本植物构,在中国既有野生,也有栽培,是一种优良造纸原料。三国时吴人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曰:
  榖,幽州(今河北)人谓之榖桑,或曰楮桑。荆(今湖北)、扬、交、广谓之榖,中州(今河南)人谓之楮桑。
  可见,蔡伦于中州研制的楮皮纸,很快就在江南加以推广,三国时人造皮纸当然继承了东汉的技术。可见,中国最迟在西汉时已用楮皮纤维纺线织布了。1307年斯坦因在新疆就曾发掘过西汉中期(公元前1世纪)时制成很细的黄色布料,经哈诺塞克化验,“内含桑科植物的树皮纤维,很可能是楮树”。楮布、麻布、葛布都是中国古代衣着材料,而且都由植物纤维通过纺织方法制成。可以想到,蔡伦完成了这个突破,自觉以野生楮树皮捣、抄造纸,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创造。而西方人用单一破布造纸持续几百年,还没想到可用破布以外的野生纤维造纸,直至18世纪至19世纪才达到2世纪蔡伦那样的认识。
  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蔡伦成功地实现了其预定目的。按已有技术从破布、麻绳头制成洁白平滑而匀细的麻纸,又从破鱼网制成麻纸,还以楮树皮制成楮皮纸。元兴元年除献纸给朝廷外,还提出推广用纸的奏议。同年十二月,汉和帝病故,故蔡伦献纸不详于何月,很可能在和帝死以前,看到纸和奏议后予以嘉奖并敕令依议推行,“自是而天下莫不从用焉”。
  虽然蔡伦之前早已有纸,但他的历史贡献还是不能抹杀的。归结起来,他的贡献如下:
  第一,他总结了西汉、东汉初期和同时期人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一批优质麻纸,还用破鱼网为原料制出麻纸,扩大了麻纸制作原料,改进了麻纸技术。他还提出推广生产使用纸的建议,得朝廷采纳。因而他是造纸术的革新者和推广者。
  第二,他主持研制以楮皮造纸,完成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开辟了造纸新原料的来源,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皮纸的制成是重大技术创新,蔡伦是这一创新的倡导者。楮皮纸后又引导出桑皮纸、瑞香皮纸、藤皮纸等一系列皮纸,并成为主导纸种之一。楮纸此后在造纸领域内领千年风骚,直至今日。
  总之,蔡伦是承前启后的造纸术革新家,对造纸术发展作出了很大的新贡献。然而对于蔡伦本人的研究却是历代学者潜心钻研之事,其本身亦成为研究之着眼点。
  蔡伦的最早传记见于汉末他同时代人编的东汉国史。据唐人刘知几《史通》中《古今正史》篇的考证,明帝时诏令刘珍、班固等编修本朝历史,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再令崔寔、曹寿补编《外戚列传》,后又由曹寿、延笃续编《蔡伦传》等。全书共104篇,最后成书于桓帝之时,名之为《东观汉记》。此书唐以前列为正史,经五代战乱,至宋代已逐步亡佚。据唐人虞世南(公元558—公元638年)《北堂书钞》卷104、欧阳询(公元557—公元641年)《艺文类聚》卷58及徐坚《初学记》卷21所引《东观汉记·蔡伦传》,皆曰:“黄门蔡伦,典作尚方造纸,所谓蔡侯纸也。”这应是《汉记》原文,因唐时此书仍在。“典作尚方造纸”,意思是主持尚方造纸。蔡伦造纸时并未封侯,待封侯后,尚方造纸可能一度称为“蔡侯纸”。但曹寿写传时蔡伦侯位已被削去,故加“所谓”二字。可见,蔡伦的同时代人记载了他的造纸活动,但并未认为造纸始于此人。
  南北朝以前,史书提到蔡伦主持用破布、麻头造出佳纸,又始倡用楮皮、鱼网造纸,这是可信的。当《东观汉记》亡佚后,元、明时便以南北朝人范晔的《后汉书》替补为东汉正史。范晔写《后汉书》主要取材于《东观汉记》,但写蔡伦传时,将其新贡献与前人贡献混在一起了,说成都是蔡伦的发明,这种“史载”欠妥。范晔这样做,可能受张揖《古今字沽》的影响,后者将蔡伦前纸称“古纸”,或“蟠纸”,即丝织物,将蔡伦以后的纸称“今纸”,即植物纤维纸,从而混淆了丝织物与纸的区别。现在我们知道,丝织物不是纸,而蔡伦前的纸也是植物纤维纸。因此《古今字沽》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唐代学者之所以怀疑蔡伦发明纸,原因之一是他们注意到《东观汉记·蔡伦传》并非这样讲的,而此书当时是正史,也是权威的原始史料。
  范晔引古史资料,在其《后汉书》中不少地方谈到蔡伦前用纸的事例,但在《蔡伦传》中却说纸是蔡伦发明的,这显然自相矛盾。为自圆其说,他断言蔡伦前的纸都是缣帛,而这又与考古事实相矛盾。其之所以陷入双重矛盾,症结在于把真伪史料混杂在一起,未予考证辨伪,更没有用统一的观点统率全书各处。他的说法遭到唐、宋学者的反对,也是理所当然的。明清以后,人们看不到《东观汉记》原作,看到的是《后汉书》。《东观汉记》虽有清人辑本,如武英殿聚珍本及《四库全书》本,皆据明《永乐大典》辑出。而《大典》既引《后汉书》,又引唐人载《东观汉记》片断,清人难以分辨是非,因此今辑本不能反映原作真貌。清代以来因受《后汉书·蔡伦传》误导,将蔡伦奉为“造纸祖师”,为他立祠建庙以行祭祀,遂在造纸行业中形成传统。
  故此,蔡伦幼年即身处宫廷之中,很多事情乃不得已而为之。后妃争宠,因其特殊性无所谓对与错,只有其结果任由后人评说。而其中这些宫人便是其厮杀的棋子。窦皇后设计陷害宋贵人,他是棋子,故其不得不从命。但未泯的良知亦使他对皇族斗争的血腥与残酷心生内疚。其中常侍之职是以皇族数人的惨死和痛苦换取来的,他的良心在责备自己。窦太后临朝后,窦家飞扬跋扈,甚至欲杀死和帝。这时蔡伦看不下去了,“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他对中常侍差事已感到厌倦,于是奏请兼任尚方令。按职官制度,这是违反常例的,此二职地位相差悬殊,业务上也毫不相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料想蔡伦从青年(27岁)起逐渐成熟,为人谨慎,极力避免再陷入危险的政治漩涡中。因此每次加官晋爵,都闭门谢绝宾客来贺,自己躲在洛阳郊外。为避开政务,离开是非之地,由此才挑选远离宫廷争斗的尚方令,由此便寄心于工艺改革,以至于后来对工艺的的惊人变革。如此其名垂青史,清代后由于多方原因奉其为“造纸祖师”亦不为过。

长安造纸/薛峰著.-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