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造纸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北张村造纸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作者:薛峰





  1.工艺流程
  长安县北张村造纸的工艺流程与《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绝大多数相同,虽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古法造纸的存在,但北张村是少数延续着传统古蔡伦造纸法之一的地区。世界造纸历史会会员李仿也曾总结过“世界纸根在中国,中国纸根在古长安”,并且这一说法在1999年西安举办的《中华纸渊源》研讨会中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在《天工开物》中,对皮纸制作的记载为“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凡皮纸,楮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近法省啬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稿十三,用药得方,仍成洁白。凡皮料坚固纸。其纵文扯断绵丝,故曰绵纸,衡断且费力。其最上一等,供用大内糊窗格者,曰棂纱纸。此纸自广信郡造,长过七尺,阔过四尺。五色颜料先滴色汁槽内和成,不由后染。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皮名而竹与稻稿参和而成料者,曰揭贴呈文纸。
  芙蓉等皮造者统曰小皮纸,在江西则曰中夹纸。河南所造,未详何草木为质,北供帝京,产亦甚广。又桑皮造者曰桑穰纸,极其敦厚,东浙所产,三吴收蚕种者必用之。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
  凡造皮纸长阔者,其盛水槽甚宽,巨帘非一人手力所胜,两人对举荡成。若权纱,则数人方胜其任。凡皮纸供用画幅,先用巩水荡过,则毛茨不起。纸以逼帘者为正面,盖料即成泥浮其上者,粗意犹存也。朝鲜白□纸,不知用何质料。倭国有造纸不用帘抄者,煮料成糜时,以巨阔青石覆于炕面,其下爇火,使石发烧。然后用糊刷蘸糜,薄刷石面,居然顷刻成纸一张,一揭而起。其朝鲜用此法与否,不可得知。中国有用此法者亦不可得知也。永嘉蠲糨纸,亦桑穰造。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
  可见在《天工开物》中不仅总结了当时已有的各种皮纸的抄造方法,还介绍了当时国外的造纸技术并与当时国内的造纸工艺进行了比对说明。而北张村用构树皮所制的纸张,也是对《天工开物》中有关皮纸制作方法的实践性证明。
  北张村古法造纸工序可总结为取穰、踏碓、和浆、抄纸四大工序,主要工序有18道:采皮,捆扎,泡皮,蒸皮,碾轧,灌浆,蒸穰,漂洗,搓穰,踏碓,切幡,捣浆,洗浆,打飞,抄纸,压杠,晒纸,揭纸。其中又包括72道小工序。
  现将其中主要几道工序介绍如下:
  (1)采皮。北张村造纸的材料均来自秦岭山脉中的构树,原有山民专门进行采皮工序,运送下山,通过穰行统一定价,进行买卖。采构树皮分春冬两季进行采皮,春天的构树皮质嫩,纤维发黑,成纸为黑麻纸,冬天的构树皮质老,穰皮发白,所以成纸颜色较春天构树皮制出的纸颜色也较白哲,所以称其为白麻纸。
  (2)扎捆。对采来的树皮进行整理,扎成小捆,方,对树皮进行晾晒,以及运输和存储,更便于之后其他工序的操作。
  (3)泡皮。把成捆的树皮放在河水中浸泡约24小时,使干的树皮充分吸水,变得柔软。
  (4)蒸皮。把浸泡好的成捆树皮放在皮锅里,隔水蒸12个小时左右,目的是把构树皮外表皮粗糙的、黑色的、质地硬的、含杂质不含纤维的表皮分离,将细穰提取出来,所以也称之为穰皮。
  (5)碾轧。把蒸过变软些的树皮散放在平时碾粮食的石碾上碾压,使穰皮细部的纤维和表皮上的碎片杂质分离。造纸所利用的主要是里面的内穰部分。
  (6)灌浆。把碾压过的穰皮在生石灰水中浸沾后,堆放、发酵约二十四小时。穰皮中较硬的纤维经过生石灰组腐蚀后,再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使密集的粗纤维软化,打散成细密的纤维丝。
  (7)蒸穰。发酵好的穰皮放入蒸具中,蒸12小时。通过碱或石灰的水溶液在高温下处理原料,可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除掉,使纤维分散开来而利于成为纸浆。
  (8)漂洗。把带有生石灰、蒸过两次的穰皮放进河水中漂洗,让缓缓流过的河水冲去被石灰腐蚀下来的残渣,除去残留的表皮、碎片和杂质,留下白皙的穰皮纤维。
  (9)揉穰。把漂洗过的穰皮放在石头上反复搓揉,借助石头上的凸起和手搓揉的力度,使穰皮如丝的纤维与密集的纤维组逐渐散开,并分离开在河水中未能除去的更细小的杂质。最后再放进干净的水中冲洗,进一步除去杂质。
  经过以上九道工序后,构树皮经从刚采集回来时干燥的状态变成了柔软、光滑、如丝般的纤维组。将这样小捆的穰晒干后,不会出虫、发霉,更便于储藏。由于处理穰的工序复杂,造纸户们大多一次做出很多穰储备起来。
  (10)踏碓。利用杠杆原理,反复砸压清洗过的穰皮纤维,使纤维组(帚)化,形成扁平状、厚约一厘米、宽约三十厘米、长约五十厘米的纤维毛片,俗称幡子。
  (11)切幡。把幡子顺长根据幡凳的长度折叠好,再把幡子的宽边按照幡凳的宽度折叠成约二十厘米左右,一层一层地铺放在幡凳。
  (12)捣浆。将幡片切成的纤维碎块放入石臼里,用木锤反复锤打。被之前经过踏稚的穰皮纤维再次恢复成柔软的纤维团。
  (13)洗浆。把装有一穰皮纤维的团状物装进淘网里,双手提淘网,将网浸入河水中,一上一下地提拉,使穰皮纤维团在淘网的带动下,在河水中翻滚。这样可以再一次漂去穰皮纤维团中的细小杂质颗粒。
  (14)打飞。打飞又称为飞槽、杖槽。把漂洗好的纯净的穰皮纤维团,按池水的比例倒人纸浆池水中,用棍棒搅动,直到穰皮纤维团的纤维均匀地散开,形成纸浆。
  (15)抄纸。利用极细洗浆竹丝编制而成的纸帘放在纸浆池水里,经过向前洗篦头,向回挖捞,向上平盛提起,滤掉多余的水分,帘上便剩下一层薄薄的细纤维膜,这就是雏形的湿纸。纸张的厚薄完全取决于师傅对纸帘的控制,轻荡则薄,重捞则厚。把湿纸对齐反放到纸床上,湿纸膜便叠在原来的纸坯上。上千张纸膜叠在一起,像一堵墙,垂直整齐,俗称“沓”。
  (16)压杠。用木杠压住纸沓,上面置放重物,放在阴凉地,将纸沓中的多余水分逐渐压出,形成纸砖。
  (17)晾晒。从纸砖上把粘在一起的湿纸一张张轻轻揭下,贴在墙上晒干。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不能用手揭,因为纸非常潮湿,新手往往会撕破纸的边沿,一张纸就报废了。有经验的师傅会根据纸的边沿密度,来辨别是否能够承受揭开力度。再把纸一张压住一张,紧紧地裱在墙上,直到连成一片。在北张村,揭纸和晾晒这几道工序大多都是由家庭中的女性来完成,因为女性心细、手巧,她们可以在忙完家务后再来晒纸,并且晾晒之前的工序大多辛苦又繁重不适合女性。这个场景让人立刻联想到那句古老的民谣:“有女甭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站墙根。”
  (18)揭纸。纸晒干后,把晒干连成串的纸先用手揭起一个小角,然后再一整张揭开,整理叠放。这样纸就做成了。
  长安古法手工造纸与其他地区古法造纸工艺不同点:
  第一,原料为构树皮,是造纸工艺中较早使用的材料。
  第二,抄造地点与其他地区手工造纸有明显区别。这与北张村建筑空间环境的特征是分不开的。北张村造纸工序中的抄纸在自家宅院中进行,并且抄造池低于地面,抄纸竹帘长度受人体臂膀长度限制。其他一些地区如贵州手工造纸工艺,其操造区域位于室内,操造池较大,操纸竹帘面积较大,固定于操造池上方,通过上方固定线辅助进行纸张操造。在晾晒时,北张村为贴墙晾晒,而傣族传统造纸晾晒纸张的方法是将捞上来的纸直接和竹帘一起晾晒,属一帘一纸晾晒。
  2.造纸技艺工具特点详解
  (1)抄纸竹帘。竹帘的制作工艺是所有抄纸工具中最为考究的,从最初的用料选择到加工过程,直至最后的上漆,每一个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制作要求。做竹帘所用的竹材为苦竹,这种竹类的特点是竹节比一般的竹子要长,质地坚硬且挺直,最长的竹节一节就能达到两尺左右。做竹帘的苦竹在编帘前必须先要经过一些前期的加工工序后,才能成为编帘的竹丝。
  (2)制作竹丝。首先将苦竹放在洁净的溪水中浸泡几日,取出后用专用刨刀对选定的竹材进行刨青处理,即将竹材表面一层青皮刨去。之后用刀将竹材的竹节部位去除,仅留中间的竹竿,并将其劈成片。继而用专用的竹刀将竹片分层劈开,将其分成青篾和黄篾薄片,再用刀在蔑片上轻压撇几下即成若干根细竹丝条。之后将丝条头部削尖,放在穿有小圆孔的铁片上,用铁钳夹住竹丝的尖部从孔中穿过抽出,细竹丝条即变成规则、光滑且圆润的竹丝了。这一时候还要将竹丝放入油锅烹炸,增加它的弹性,防止其长期欲水变形。竹丝的直径粗细根据所抄纸张的厚薄也各不相同,越细的竹丝越能抄出薄的纸张,抄造一般的宣纸所用的竹帘平均每公分内约有12~15根竹丝。而北张村所用的竹帘的竹丝数量要小于12~15根。
  (3)编帘。编制竹帘是个非常耗时间的工作,对手工艺人的技术要求也高,通常要想学会编竹帘的技艺,至少两年才能出师。一个四尺幅面的竹帘两个人一天仅能编织10厘米左右,遇到编制宽帘的时候通常采取几个人同时操作的方法。一般编的最多的是抄制四尺(138cm×69cm)幅面宣纸所用的竹帘,帘子要比纸略宽些,约为162cm×90cm,一厘米约有竹丝12根左右。编竹帘时有专用木架,根据纸幅的宽窄采用不同长短的木架。架上有十余个小圆竹筒,里面插有抽好的细竹丝,方便编帘艺人拿取。木架正反两面挂有数百个小竹片,每个竹片上面都绑有编帘用的白色尼龙线,竹片长5.2cm,宽1.6cm,厚度为0.9cm,两根丝线之间距离1.8cm左右,每根丝线由正反两个竹片交织而成。编帘时,制帘艺人从面前的竹筒中将竹丝抽出,左手按住竹丝在木架上,右手迅速地前后翻动竹片,丝线交叉后将细竹丝捆住固定。编帘的丝线原来用的是蚕丝或马尾,容易受到纸浆中的碱侵蚀而断开,一般一个竹帘只能用一至两个月,现在已经改成尼龙丝线,竹帘的使用时间因而延长到半年左右。
  竹帘的品种很多,大小规格也可任意定制,由于丝线在帘上所编织的纹路不同,在纸上会形成各种帘纹。最常见的就是单丝路和双丝路两种。竹帘刚编好的时候,各根竹丝之间并没有缝隙,一般是当竹床基本装好以后,通过将其拉伸的方法将竹丝间的缝隙留出来,这样在抄纸时水才会从竹帘中溉下,将纸浆中的纸纤维留在帘上。通常制帘艺人会根据竹帘的大小、竹丝的宽窄以及编织线的粗细程度来确定拉伸的力度,力度都很小,将其拉伸几天后一般竹帘就不会有太大改变了。另外,连二、连三和连四这几种纸张的抄制,是通过编帘时在帘上放浆的一面编织若干条棉线所抄造而成的,在竹帘的正中固定一条棉线,抄纸时有线的部位就难以将纸纤维留下,整张纸自然就从正中间一分为二,一帘里即可得两张。以此类推,连三是将纸帘等分成三份,中间固定有两根棉线,抄纸时一帘即可得三张纸。
  (4)上漆。这是竹帘制作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所用的漆为自然漆,当地人称为土漆,是从漆树上割口后得到的漆液。一般刚刚采集到的自然漆为乳白色,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摆放以后漆的颜色会逐渐变为棕红,最终变成黑色,这时的漆才能用于漆竹帘。上漆一般要在室内进行,让土漆在竹帘上阴干,将其渗透进竹丝中。由于土漆伤皮肤,且气味很难闻,因此上漆要十分仔细,戴上指套后用专用的蚕丝球慢慢沿顺时针方向绕圈涂抹,一般要等其干后连续涂抹2~3遍才算结束。且刚上好漆的竹帘并不能立即使用,一般要放上2~3个月的时间,待其气味减轻且漆充分浸入竹帘后才能用于抄纸。上漆的主要作用是防霉、防腐,延长竹帘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填充和调整竹丝间的间距,使竹帘表面更加光滑。
  目前北张村能够编制抄纸帘的手艺人只有一个,但是年龄将近80岁,随着北张村造纸业的衰落,编制抄纸帘的手艺也逐渐的被人遗忘。这样的一个抄纸帘现在的价格为200~300元,即便如此,还是要等上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拿到。
  3.其他造纸工具详解
  (1)捞纸工具。右上图为示意图,其中字母含义如下:
  A:下子(A-1为上脑,A-2为下脑,A-3为棂子,A-4为闭板)。
  B:拨拉杆。该装置主要是为了衬垫下子,便于进行捞纸。其杆的头部有一活动装置,方便来回拨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C:搭水梁。
  D:怀棍。
  E:边棍。
  F:曳尺。
  G:捞纸帘(G-1为篦杆,G-2为尾竹,G-3为径,G-4为布径)。
  (2)压杠。在成沓的湿纸上盖上托板,并以其为着力点,利用杠杆原理,逐渐加压,压榨出纸砖中的大量水分。由于在抄纸的过程中依然会有大量水分残存,所以这种器械十分有必要,一般压纸的时间为夏季一夜,冬季时间更长。压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晾晒过程。
  右下图为压杠示意图,其字母含义如下:
  A为鸟窝子;BC为大垫子;D为小垫子;E为坡板;F为湿纸;G为盖毡;H为鸟梁;I为大石头;
  (3)皮锅。蒸锅(也叫皮锅)是北张村特有的风景。在村边,用泥巴盘起的大锅,是造纸的村民们专门用来蒸树皮的。左图为皮锅示意图,图中A为将穰皮铺放在大蒸锅里,蒸锅内部深约1米,直径1.5米。B为篦子,是用直径1.5厘米的铁棍铺设而成的,足以承受上面约1米多深带有水分的穰皮重量。C是蒸锅下部装满水的大铁锅,深度也有50多厘米。D为火膛。由于整个蒸锅比人还高,为了便于铺设穰皮和取出蒸好穰皮的操作,在大蒸锅的中部,靠近铝口处,用土铺设一个近1米高的操作台E便于操作顺利进行。

长安造纸/薛峰著.-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