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造纸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薛峰






  20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1987年,联合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世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前提在于世界是一个由有限的资源构成的相互制约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中的某个环节被破坏、平衡被打破,或者某些基础资源被耗尽,那么这个系统将会遭受严重损毁甚至可能崩溃,并提出了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共同性三项原则,即资源的公平分配,兼顾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建立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增长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共同和谐相处。
  世界发展和环境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这个术语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动力。”可持续性的思想是对传统发展观念的一种革命性改变,它从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出发,是对人类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它涉及当代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一种重新认识和对发展模式的新的可能性的解读。这个术语明确了需要有能够平衡人类经济及社会需求与自然环境再生能力的综合决策,并且揭示了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社会平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念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可持续的思想已经覆盖到当今所有的公共话题。北张村手工造纸技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是包含着技术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应该通过科学地管理资源,平衡其经济的持续性和文化生态的保护要求,保证北张村手工造纸技艺能兼顾当代人的需求,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给下一代,以此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文化系统的变化和消失所带来的威胁。
  许恒醇在《生态美学》中也探讨过这种冲突的思维根源在于:“近代科学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也使机械论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成了在科学技术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它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手工技艺只是人们改造和支配世界的对象。手工技艺被迫和机械技术对等,获得一种单一的规定性,成为单纯的生产效率的代名词,成为千篇一律的生产力。它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并使其世界观片面化、功利化。手工技艺存在价值的多样性被消解了,而它的生态价值、审美和情感价值等也化为乌有。
  在这种强制力量下,技术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被破坏,也肢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任何技术的应用都是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全球化刺激了人们物欲的膨胀,强化了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意识,而手艺人和当地政府为了摆脱贫困也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扩张发展,这些都使文化生态危机的扩大雪上加霜。
  为了缓解这种冲突,需要借助文化生态系统全面地观察自然、科技以及社会的整体方案和广阔视角。手工造纸技艺文化生态指的是围绕手工造纸技艺产生的全部技艺环境和文化环境,包括手工艺思想、造纸技术行为、造纸工艺工具系统、造纸技艺凝结物、造纸的销售和贸易方式等要素。通过修复北张村手工造纸文化生态,摆脱目前以单纯追求生产效益为目的的扩张模式,使得手工艺人有一套新的行为准则,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套可能行之有效的整改策略,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的平衡发展,从而构建一种手工技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造纸工艺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时代标志,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而对于北张村来说,在当时造纸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是他们赖以生存、生活富足的有力保障。但在今天,流水线生产代替了手工劳作,造纸厂的批量生产代替了传统造纸工艺。传统手工造纸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下降,这也影响着手工造纸的应用范围。
  虽然在今天传统造纸工艺的纸张生产已不能和当年北张村造纸盛世时相提并论,也不具备当时的生产效益。但是,现在在它身上赋予了更多其他重要作用与价值。它承载着劳动者的智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也是活的造纸史话,让我们好似置身于历史的时空中去了解在造纸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中祖辈们的生活哲理,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这些正是今天我们社会发展、文化教育所需要的,也是民族文化根基的稳固所需要的。
  那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张村造纸工艺,应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保护什么?应该怎样保护?这些问题都将成为造纸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
  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原则,手工造纸技艺的文化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发展也可以依赖于以下二个要素:首先,保持多样性的适应价值。也许正如物种保护为未来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好处一样,手工造纸技艺的维护在秉承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也具有实用的意义。第二,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规模的相对制约性和精致性。因为不断扩大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在面对大规模工业造纸时候,一味地与之相比规模、速度具有天然劣势,而精致化和地域化的手工造纸反而能为其带来新的生机。
  一、造纸技术多样性的适应价值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它是任何一种文化相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现实存在。因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是不可能相同的,同时,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也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表达。2001年,第3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形式多样性公约》。这些公约和宣言,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与不竭动力。传统手工技艺是文化多样性的最佳表现形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自然和社会环境资源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创新的契机。正如在《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倡的:“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必须保护、改善和传承那些记录着人类经验和理想的一切形式的文化遗产,以便促进多种多样的创造力,鼓励文化间的真正的对话。”
  中国手工造纸的产地分布之广,产量品种之多,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在造纸术流传的过程中,各地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了多种技术系统和各有特色的造纸方法。包括北张村造纸在内的在不同时空维度中生长的手工技艺产出不同类别的纸张,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明证,同时也对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纸质文物起着重要作用。全球的纸质文物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维护手工纸的多样性,也为世界各国文物维护保存者所关注。为修复纸质文物寻找到各类“原型”纸张的关键在于维护纸技艺的多样性。中国各地的造纸术在使用原料、对原料的处理和成纸技术上多种多样。比如,打浆技术可分为手工锤打、脚踩、水滩、卧式水轮碾以及畜力碾等;成纸技术可分为抄纸和浇纸;抄纸帘可以分为地上式和北方地炕式;抄纸帘有固定的和活动的(床架式);活动式纸帘分为手端式和吊帘等。维护造纸技艺的多样性,有助于理清造纸技术发展的脉络关系,了解各地技术传播的源流。尤其是如米汤发酵技术、天然漂白技术都对今后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工艺流程为主,周边环境为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主体是人,内容是人们大众智慧的结晶,及内含的民族民间文化。
  北张村造纸工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物质载体的保护进而对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本质是重在对造纸工艺中人民群众凝结的智慧结晶的保护,以及精神文明与历史文化的传承。所以,对于北张村造纸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并不能仅仅从其造纸技艺所依附的劳动工具上进行,而应扩展到体现造纸工艺非物质文化场所以及空间。它们与造纸工具共同承载着北张村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劳动人民的智慧、生活习惯和精神诉求。也可以说,北张村造纸工艺与其周边环境的保护都起着传承传统造纸文化的重要作用。

长安造纸/薛峰著.-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