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雕塑

汉世大国

作者: 阮荣春





  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漫漫沙漠,人烟难寻,戈壁碎石,寸草不生,这里生命的艰难使人对自然环境唏嘘不已;而丝绸之路的南线古道却清风拂煦,绿色遥遥,河水潺潺,人畜晃动,绿洲的生命又令人对大自然的恩赐感慨万千。西域重镇龟兹古国就坐落于沙漠和绿洲之中。历史长河中它是那样的遥远,自然地理上它也是那样的遥远。
  远离长安的龟兹国,有着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它居于古代西域的正中,天山中段南麓,世界著名的山脉、沙漠、盆地围绕其周围:向北去是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向南去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里木盆地,向西去是葱岭山脉、帕米尔高原。惟有向东去,是平坦的戈壁,而这正是面对中原长安的方向。有了这样的地理条件,龟兹在中原与西域的交通中具备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代,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有南北两条道,龟兹居北道中间。魏晋时,中原与西域有南北中三条道,龟兹又居于北道和中道之中。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龟兹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地域文化特征,这就是多种文化的交融,从史前文化的遗址中就可以发现中原文化向西发展的“东方型文化”和中亚文化向东发展的“西方型文化”互相融合的痕迹。
  5世纪末,当鄯善一线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后,龟兹的作用更显重要,所以当代学者提出了“西域丝路的中枢”这一说法。丝绸之路给龟兹带来的是范围更加广泛丰富、内容更加充实稳定的文化交流之河。这条大河流入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为中华文明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龟兹境内降雨量很小,但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的积雪融化后,形成了数十条河流,如阿克赛河、库马里克河、叶儿羌河、卡拉苏河、木扎提河、阿尔腾柯斯代里亚斯河、库车河和塔里木河等。这些河流消失于干旱少雨的沙漠、戈壁中,但消失之前流经龟兹,给其流域奉献了一片又一片绿洲,如库车绿洲、赛里木绿洲、拜城绿洲、新和绿洲和沙雅绿洲等。茫茫沙漠,千里戈壁,惟有龟兹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才生成这一块块生命之源的绿洲。绿洲促进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丰富的农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龟兹境内形成了初步的商业循环圈,奠定了商品交流的基础。当丝绸之路打通之后,龟兹的商业基础立刻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处于更大范围的商业流通中。我国的古籍中,对龟兹的经商传统有形象的描写,《文献通考》记龟兹属国“西北五百里至素叶水城比国,商胡杂居”,“西嬴百里至逻私城,亦比国,商胡杂居”。说明外来商人和当地居民共同建设,才有了畅通无阻的重镇龟兹。我们可以从克孜尔石窟中看到这种商业文化的折射,第76窟和第77窟就有非常明显的印度风格。
  对于中原政权而言,西域的政权皆为小国,而且数量极多。《前汉纪》记载:“西域本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四国。”北魏时有所减少,为十六国。隋唐时期又增加,《唐书》“合为四十四国”。这些小国中,龟兹国力相对强大,政权相对稳定,自汉代起就在西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常将周围其他小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三国志》有“姑墨国、温宿国、尉头国皆并属龟兹也”。《梁书》亦称:“然龟兹在汉世常为大国。”
  龟兹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4个人类遗址。公元前176年,匈奴单于冒顿给汉孝文帝写了一封信,提到“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为匈奴”。历史学家据此认为,龟兹属于这二十六国之一,建国时间当不会晚于这一年。860年,回鹘西迁,龟兹失国。这样算,龟兹古国先后存在了一千多年。根据史料记载,龟兹的居民来源多样,有羌人、九黎人、龙勒人、印度人、汉人、吐火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宛人、康居人、塞人、月氏人、乌孙人、车师人、高昌人、耆焉人、于阗人、疏勒人等等。其中,有因为战争而迁徙来的,如九黎人因与黄炎二帝争中原失败而从黄河下游西迁至西域;龙勒人因月氏与匈奴交战而越过楼兰、高昌进入龟兹;也有因张骞通西域后通过商业贸易留下来融入土族的,如东汉初年的龟兹王身毒,据考证是一个有印度血统的龟兹人。
  龟兹在汉代已经与中原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匈奴势力进入龟兹,促进了刚刚走出原始社会的龟兹文明迅速发展,而文明程度更高的中原汉文化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历史推动作用。汉王朝于公元前139年和115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也是为了实施联络西域抗击匈奴的战略,这就使西域各小国开始面临或与汉帝国或与匈奴结盟的政治选择。这种选择带来了战争,也提高了政治地位,龟兹国就是依靠匈奴的支持在汉武帝时乘虚东进吞并轮台、渠犁等小国的。但是,丝绸之路的畅通却使汉王朝在西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龟兹国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考虑,又必须得到汉王朝的政治认可,于是就有了龟兹绛宾王求婚的历史佳话。
  和亲是汉代开始的一项边疆政策,即皇帝将女儿远嫁西域。可在古龟兹国,却发生了其国王要向汉王朝攀亲的现象。公元前72年,汉宣帝应乌孙昆弥翁归糜和解忧公主之请求,以15万大军分道出击匈奴,杀敌四五万,大获全胜。致使先前与匈奴靠拢的龟兹国受到震动,国王绛宾王承认前国王杀汉使、与汉王朝交恶的过错,但是遭到了汉王朝的拒绝。拿定主意的绛宾王继续努力,他主动派使臣去乌孙面见解忧公主,向公主女弟史求婚。在弟史从长安学习鼓琴返回路过龟兹时,绛宾王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一边留下公主弟史,一边再派使臣赴乌孙求婚,最终他成功了。婚后,解忧公主出面向汉宣帝求情:“愿令女比宗室入朝,而龟兹王绛宾亦爱其夫人。”汉宣帝同意了请求,绛宾王终如所愿,与汉王朝建立了亲密关系。夫妇这一去就在长安留了一年,以后年年入朝,龟兹与汉王朝的友好政治局面开始形成。至西汉末,龟兹还一直与汉王朝结盟。
  王莽篡位时,西域出现混乱,龟兹乘势吞并了姑墨、温宿、尉头,国辖今天的拜城、库车、新和、沙雅、轮台、渠梨等地。东汉初,因刘秀没有及时委任西域都护,龟兹王投靠匈奴,不想却被莎车王贤乘机斩首灭国。待龟兹复国后,在匈奴的支持下恢复势力,打败了强敌于阗,控制了疏勒,又一次确立了它在丝路上的大国地位。
  73年,东汉政权在中原统治稳固,发四路大兵攻打匈奴,使丝路再通,继尔又在班超、班勇几代人的努力下,使东汉政权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对西域的控制。91年,班超扶持亲汉的龟兹贵族白霸为龟兹王,自此白氏家族统治龟兹达700余年。
  终汉两朝,龟兹在与汉王朝的关系上,因为匈奴的原因,有过反复,但是与中原的联系却是日益密切并得到巩固,中央政权的权威在各个方面能够得到体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在各个方面渗透给龟兹,形成了龟兹文化融入祖国大家庭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火连年,政治上已无力顾及西域,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却仍然繁荣,龟兹国因其所处的丝路中枢地位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使得龟兹国对中原有一种天然的、自觉的亲近感,相互文化交流也得以继续。著名的龟兹学者鸠摩罗什,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中原的。
  隋唐时期,龟兹与高昌、焉耆、于阗为西域四大强国,但臣属于突厥。经过几次战争,唐王朝取得了对龟兹国的控制权,647年以后,均由唐朝任命和册封龟兹国王,还在龟兹设有龟兹都督府,658年又将安西都护府迁于龟兹。唐初,吐蕃向西域扩张,构成对唐王朝政权的最大威胁,名声煊赫的薛仁贵曾败于吐蕃。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大国都被吐蕃攻占。692年,吐蕃内部发生动乱,武则天果断发兵收复四镇,西域再次统一。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已经无力顾及西域,龟兹也先后被吐蕃、回鹘占领。860年,唐王朝承认了龟兹的现实状况,随之龟兹即被称作龟兹回鹘或大回鹘龟兹国,龟兹人也从这时起走上了回鹘化的过程,龟兹古国至此结束。

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 第一卷 西域梵影/阮荣春主编.-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