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第五节 丝绸之路主要的线路

作者: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联结中国和欧洲的东西走向,又南北交错,线路相互连接的通衢大道。它东起长安(或洛阳),西至罗马,全长万余里。将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与著名的历史名城连接起来,因而它是传播文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交通大道。根据历史的、自然的条件,丝绸之路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段,其基本走向是:
  一、丝路东段诸道
  丝路东段,东起长安或洛阳(洛阳至长安称丝路东延段),西至敦煌所辖的阳关、玉门关。东段又分为陇右道和河西道两部分。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最终形成是在西汉时期,所以把长安作早期的起点。此后,由于东汉京都迁到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也随之延至洛阳。
  (一)丝路东段陇右道 丝路东段陇右道是从西汉京都长安,或东汉京都洛阳起,至甘肃中部地区的黄河岸边诸地。位于甘肃东部的陇山是关中平原西部呈南北走向的一座山脉,其中,六盘山由宁夏南端进入甘肃,经今庄浪、华亭、张家川等地进入陕西,同秦岭相接。自然地把陇中黄土高原分为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地质、地形和地貌情况复杂,修路、筑桥难度很大,但又系丝绸之路必经地域。黄河发源于青海,曲折千里,由西向东流向,但到甘肃南部,却由西南向东北向,流经甘肃和宁夏的中部。所以,过往丝绸之路的车马行人,都需要越过陇山,过黄河才能进入河西走廊。西汉时联结关中和陇右的道路有两条,即萧关道和陇关道。
  萧关道是陇东通向河西的交通要道。它东起萧关,接回中道,西至祖厉河口过黄河至武威,接河西道通往西域。走萧关道必须先走回中道。回中道南起千河(西汉时称汧水)河谷,北行经回中宫①,北出萧关,抵清水河(西汉时称乌水)河谷,连接关中平原和陇东高原。线路的具体走向为:从长安西北行,渡渭水至咸阳,溯渭河西行,至虢县(今陕西宝鸡),沿汘水西北溯行至汧县,再沿陇山东麓西北行至萧关。萧关是关中通往塞北的要冲,秦时修筑,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15公里处。汉文帝前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经由萧关,“入烧回中宫,侯骑至雍②、甘泉③”[1]。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再次出巡,从长安出发,“幸雍,……逾陇,登空同④,西临祖厉河”[2]。汉元封四年(公元107年)汉武帝出巡即“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3]。由此可见,由萧关北行可至塞外代郡,由萧关西行越六盘山至祖厉城⑤,沿祖厉河顺流而下至黄河入口鹯阴渡,过河至武威。
  陇关道是联结关中和陇右的交通要道,筑于西汉后期。陇关道东起*(左氵中千右干)县,接回中道,西经陇关,越陇山西南行经清水⑥、上邽⑦、冀县⑧、*(左豸右原)道⑨到陇西郡治狄道。由狄道北行至金城过黄河到河西,或由狄道西行至枹罕,西北行至允吾⑩过黄河,北行至令居,西行溯湟水至临羌(11),再北行过大斗拔谷(12)到河西走廊。东汉初开略阳(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道。略阳道东起陇关,越陇山西北行至略阳、平襄(在今甘肃通渭县境内)、金城,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这条道路是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来歙征讨隗嚣时,率军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东到西在陇山中开出一条从陇关直到略阳的通道。而平襄又是西汉时天水郡治,东汉时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郡治又移于冀县。所以陇关是关中通向陇右的主要关隘。张衡《西京赋》说:“右有陇坻之隘”即指陇关。而天水又是联结陇山东西的交通枢纽。郭仲产《三秦记》说:“天水郡有大坂曰陇坻,其坵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得越”。据说古人出塞,从陇关登上陇山,东顾秦川如带,西望陇坂九回,不胜其高寒,多掩面而泣。张衡在《四愁诗》中吟到“吾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读史方舆纪要》说:“盖关中要会常在秦州。争秦州则自陇以东皆震矣”,“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说明天水自古以来就是关陇的咽喉,丝路交通的要冲。
  由略阳道至金城县③,过黄河到河西,一是金城渡,在今兰州西固钟家河桥附近;二是新城津,在今兰州市河口,三是八盘渡,在今兰州红古区。由陇关道到陇西郡治狄道,北行至金城各渡口,西行至枹罕。枹罕区内黄河渡口较多,比较重要的有河关渡在今青海循化北黄河岸边,渡河北行至安夷接河湟道;临津渡在今甘肃积石山大河家村以西4公里的积石山下,是古代甘肃至青海通道之一,渡河北至金城郡治所允吾接河湟道;凤林关在今甘肃永靖寺沟峡内,距炳灵寺石窟不远,过河北至允吾,接河湟道。东汉永和二年(公元90年),护羌校尉邓训在归义城(14)附近黄河上“缝革为船,置于箄上以渡河”[4],这是最早的羊皮筏子。永和五年(公元93年),护羌校尉贯友“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5],建造了一座用数只船连结的浮桥。
  陇右道各线路的西端,都在黄河沿岸的渡口上,过黄河后,大都向一个方向靠拢,最后形成了一条主要通道,这就是丝路东段的河西道。
  (二)丝路东段河西道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要道。它东起乌鞘岭(15),西至敦煌。走廊以北是合黎山、龙首山,走廊南沿祁连山,中间形成了一条天然平坦的通道。
  武威是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个大站,也是一个大的贸易集散地。武威原是匈奴休屠王的驻牧地,建有盖臧城,汉代称为姑臧。东汉时武威郡治移于姑臧,此后姑臧称武威以至于今。武威地扼河西走廊东口,地势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商业贸易的重镇。经汉武帝设郡以后的开发,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在两汉之际,“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6]。从武威西行,过番和(16)、删丹(17),到达觻得。觻得原是匈奴觻得王居住地,在今张掖西北。张掖设郡后,以觻得为郡治。自张掖西行至酒泉郡,郡治禄福县,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镇,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从后世在今市中心重修鼓楼(18)门额上的:“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四句话就已显示出来(见图14)。
  从酒泉西行至敦煌。敦煌设郡后,郡治就在敦煌。敦煌是汉代西北地区军事、政治和商业贸易的重镇。从敦煌向西行有两关,一是玉门关,二是阳关。
  玉门关在今敦煌西北180里(90公里)处的小方盘城。出玉门关就进入西域北道,即丝路中段的北道。阳关在今敦煌西南140里(70公里)处的古董滩附近,出阳关就进入了西域南道,即丝路中段南道。玉门关、阳关是出入西域的必经关隘,所以敦煌在保卫西北边疆安全、维护丝路交通畅达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重镇,又是联系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总枢,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玉门关、阳关又是敦煌的两扇大门,所以西汉对敦煌的经营尤为重视。特别是汉武帝接秦长城,从东到西沿河西走廊北部边缘把长城修到敦煌,西延至盐泽,因而沿长城内侧又形成了一条交通线路。
  与丝路东段河西道相平行的还有一条道路,这就是丝路羌中道。据《青海公路交通史》记述:“以青海湖为中心,东达陇西叫河湟道,西通鄯善叫婼羌道”。这是一条很古老的通道。也是丝绸之路一条重要线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来时,“并南山,欲从羌中出”,就是指的羌中道。羌中道地处河湟地区和青海湖周围,这是羌人活动的地域,而“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氏余种”[7],羌中道东从陇西郡治狄道西行至大夏(19),渡离水(20),至枹罕。由枹罕北行至金城;西行至河关渡,西北行至允吾过湟水,溯水西行至破羌(21)、安夷(22)、西平郡治西都(23)。由西都西北行,经大斗拔谷出焉支山至删丹与河西道相接。由狄道到西都为羌中道东段河湟道。由西都西行经柴达木盆地,西北行越阿尔金山至鄯善,与西域南道即丝路中段南道相接,就是羌中道西段婼羌道。
  二、丝路中段诸道
  从敦煌出玉门关、阳关至葱岭间的道路属丝路中段。
  丝路中段各线路的走向及其分布,与今新疆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在今新疆与蒙古国边界有着东西走向的阿尔泰山,在今新疆和西藏相接的地方有着东西走向的昆仑山,而横贯新疆中部偏北有一东西走向的天山。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地域为塔里木盆地。从东到西有白龙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又有塔里木河,所以把沿天山南麓和塔里木河西行的通道称为北道,即丝路中段北道;把沿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西行的通道,称为南道,即丝路中段南道。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的地域为准噶尔盆地,从东到西有哈顺沙漠(亦即噶顺沙漠、莫贺延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西汉末期开辟,东汉形成的一条通道,我们称之为新北道,即丝路中段新北道。
  (一)丝路中段南道 丝路中段南道,东起阳关,一是经白龙堆沙漠,沿罗布泊北岸西行到楼兰城(24),再南行至扜泥(25);二是从阳关西行经白龙堆沙漠,从罗布泊南岸西南行至伊循,再西行至扜泥,扜泥是鄯善国都城。楼兰、姑师是西域东边的两个大国,又当孔道,是进出西域的必经之地,而楼兰古城、扜泥、伊循既是交通要冲又当咽喉要道。从楼兰古城向北到焉耆和北道相接,向南到扜泥和南道相接,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和交通畅达,西汉时在伊循屯田,东汉末又在且末水域屯田,“索励率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26),河断之日,…水乃迥城,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8]。
  由扜泥溯车尔臣河西南行至且末,再西行到精绝、扜弥、于阗。于阗是一个大国,国都西城位于于阗河(今和田河)畔,是南道上一个重镇,东汉后期,这里又是西域长史的驻地。从于阗向西到葱岭有两道:一是经皮山(27)、莎车、无雷,经明铁盖山口进入瓦汗河谷走廊,西行至蓝氏城;二是从于阗出发行至皮山,再西南行至西夜、子合、乌秅(28),经红其拉甫达坂,南行至难兜(29),再经悬度,到罽宾国(30)都城循鲜。
  葱岭,即今帕米尔地区,又称世界屋脊。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西河旧事》云:葱岭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以名焉”,汉属西域都护府之地。两汉时期,先后有几个国家活动于此,是经丝路中段南道去中亚、西亚、南亚的咽喉要地。这里峡谷遍布,沟壑纵横,冰川雪峰,山高水深,悬崖绝壁,道路崎岖。有因海拔高而空气稀薄的大头痛山、小头痛山;有山高陡峭难行的乏驴岭;有艰险的乌孜别里山口、明铁盖山口、红其拉甫达坂;尤其是兴都库什山间的悬崖、幽谷险峻,道路不通,“往往有栈道,下临不测之深,人行以绳索相持而度”[9]。“畜坠未半阬谷尽靡碎,人堕势不得相收视,险阻危害,不可胜言”[10]。这种险峻的地理环境,阻隔着中西道路交通。然而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各族人民,在汉代就已开发了这个世界屋脊,为开拓东西道路交通创造了条件。
  (二)丝路中段北道 丝路中段北道东起玉门关,西至疏勒。其基本走向:出玉门关西北行,经哈顺沙漠西行至高昌壁、交河城。高昌、交河是丝路中段北道的交通重镇,高昌又是戊己校尉的驻地,东汉时曾是西域长史的驻地。两汉时期在两地均派有官兵屯田。从交河西南行到危须、焉耆治所员渠南行至尉犁,西行到乌垒。这些国均在今开都河和博斯腾湖一带,是扼天山南北的要道,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实,土地肥沃,便于灌溉。匈奴定楼兰及旁26国,就在这里设立僮仆都尉,对西域进行统治。西汉收西域36国,断匈奴有臂,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治所就在乌垒,并置烽燧(见图15),驻屯兵,防御匈奴,保护交通安全。由乌垒西行至龟兹治所延城。东汉时班超通西域后,西域都护府设、在龟兹境内的它乾城。由龟兹西行至姑墨治所南城。由姑墨西行越葱岭有两道:一是西行至温宿,再西北行出拔达岭,即今别叠里山口到乌孙治所赤谷城,再西北行至滇池,沿滇池南缘西行至都赖水畔的郅支城;二是由姑墨西南行至疏勒,西北行至捐毒治所衍敦谷城,休循治所鸟飞谷,大宛治所贵山城,北行至康居的郅支城,西行至康居国都卑阗。
  丝路中段南道东端,从楼兰古城西北行至焉耆,中由于阗东北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至焉耆,酉端线路由莎车西北行至疏勒,都与丝路中段北道相接,使南北线路联结成网络。
  (三)丝略中段新北道 在西汉没有取得对匈奴战争胜利前,由于匈奴对北线的阻扰,所以南道比北道畅达,郅支单于失败后的近半个世纪内,北道也畅达起来。随着中西交往的发展,开辟丝路中段新北道,以适应中西交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必要。汉平帝时,戊己校尉徐普发现从车师后国,通过五船北可达玉门关,既可避开沙漠(即白龙堆沙漠、哈顺沙漠),又可缩短里程和时间,建议西汉朝廷开辟这一通道。新北道的开通,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直至王莽建立新朝后,西域叛汉,道路不通。东汉时窦宪北伐,打败了北匈奴后,班氏父子又经营西域成功,击败了北匈奴的残余势力,丝路中段新北道才得以畅通。汉顺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东汉设伊吾司马,屯田积谷,护卫新北道。新北道的大致走向是:从敦煌出玉门关后西北行至伊吾、蒲类,再西行至车师后城长国治所金满城、卑陆(31)治所乾当谷,东且弥(32)治所兑虚谷、单桓、西且弥(33)治所于大谷、乌贪訾离,沿天山北麓西行,至精河西南行,过伊犁河至乌孙国治所赤谷城。新北线东端自伊吾西通车师前王国治所高昌壁,西端自赤谷城东南通姑墨,与北道相通。
  这样,丝路中段南、北、新北三条线路相通成为网络,构成西域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为东西文化在西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东西走向的南、北、新北道三线平行,成为中西道路交通的大动脉。海尔曼《中国与古叙利亚间之古丝路》一书说:“中道七星期行程,一千七百公里(34);南道八星期行程,一千九百公里;北道九星期行程,二千一百公里”[11]。海尔曼所说的中道即指北道,北道即为新北道。
  三、丝路西段诸道
  丝路西段是指葱岭以西经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道路和南至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的道路。在古代中亚、西亚广大地区内,道路纵横,四通八达,其主要线路可分为南道和北道两条。
  丝路西段南道,与丝路中段南道相接,从于阗西行到皮山、莎车、无雷,经明铁盖山口进入瓦罕走廊,西行至蓝氏城。向南可至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西北部,向北可至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域。东汉时,大月氏的贵霜部落统一了月氏部落建立了贵霜王朝,并把国都由蓝氏城迁至富露沙城(35)。贵霜王朝东与中国的西域地区相接,西与安息王朝相邻,成为东西文化、经济的交汇之地。贵霜虽垄断了对南亚的印度、西亚安息的丝绸贸易,但安息铸造的货币和银具却成为东西方各国丝绸贸易的通货之一(见图16)。随着经济贸易的交流和发展,西域的商人和月氏的僧侣把佛教文化传入了中国。这条道路的具体走向是:从蓝氏城南翻越兴都库什山至富露沙城,由富露沙城东南行至印度各地;由富露沙城沿印度河南行到阿拉伯湾与水路相接。由蓝氏城西行至安息东界木鹿(36)。丝路西段北道与丝路中段北道相接,其基本走向是:由姑墨西南行至疏勒,西北行至捐毒、休循,大宛治所贵山城,西行至康居国都卑阗,安息东界木鹿。这样南北两道会于木鹿。从木鹿西行至和椟(37)、埃克巴坦那(38)、忒息丰(39)、斯宾、于罗,就到了安息的西界。这就是甘英出使大秦的线路。
  安息,是当时雄踞在罗马帝国和贵霜王朝之间的西亚大国,地域跨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相当于今伊朗和伊拉克。为了争夺对丝绸贸易的经营垄断权,贵霜对东汉和安息都进行过战争,安息也和贵霜、罗马打过仗。但是安息重视发展与汉的关系,为欢迎汉武帝派遣的使者,曾派两万骑部队迎接;可是,为了阻断西汉和罗马的直接交往,又阻挡甘英出使大秦。
  由忒息丰顺两河南下,至波斯湾和海路相接。由忒息丰溯两河西北行至摩苏尔,由摩苏尔西行至安都城(40)。当时环地中海沿岸诸国、诸部落均归附于罗马帝国,所以线路也到达了罗马帝国的安都。再由安都西北行,穿过小亚细亚半岛,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至拜占庭(41)。拜占庭是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安都沿地中海东岸南行,穿过西奈半岛至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原为希腊化时代托勒密王国(公元前305年~前30年)都城,是地中海东部经济、文化中心。由安都、塞流西亚、拜占庭,均可乘船到地中海沿岸各国和黑海沿岸各国。罗马帝国到图拉真当皇帝时(公元98~117年)加强集权统治,扩张领土,使版图西起西班牙、法国,东达幼发拉底河上游一带,南自非洲北部,北迄多瑙河与莱茵河,包括今英国,人口达五千多万,且其经济之繁荣,交通之发达,科学技术之进步均可与西汉相比。罗马商人走遍了古代世界,地中海、黑海、里海沿岸各国,北欧、西亚、南亚、中亚都留下了大秦商人的足迹(见图17)。贵霜、安息商人又把中国丝绸输转运销于大秦。虽然为争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垄断权也相互发生过战争,但总的说来,两汉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关系基本上是友好的,所以丝绸之路在两汉时期是中国联系贵霜、安息、罗马和南亚印度诸国的友谊之路(示图3)。
  四、草原丝绸之路
  在北方有一条与丝路交通相平行的东西大道,这就是草原丝路,这条道路在公元前5世纪就出现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约前425年)在他的名著《希腊波斯战争史》中说,居住在黑海周围地区的斯基泰人和居住在阿尔泰山之南的阿尔基派欧伊人相互间经常往来贸易,是“借着7名通译,通过7种语言”进行的。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今蒙古国诺颜乌拉和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西伯利亚、克里米亚半岛,先后有汉代或汉代以前丝织品大量出土的事实,说明当时雄踞大漠南北的匈奴从漠北越过阿尔泰山,与西方黑海沿岸的斯基泰人有贸易交往关系,因而从大漠到黑海有一条纵贯亚欧草原的东西走向大道。这条道路是从漠北单于庭往西,越过杭爱山脉,经哈腊湖与哈腊乌斯湖南岸继续往西,抵达额尔齐斯河畔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努腊河畔的卡拉干达,再西南行至麓雷苏河上的杰兹卡兹村,再南行至锡尔河北岸的克齐尔——奥尔达,顺流而下,至咸海,由此往西,经咸海北岸,过恩巴河达黑海北岸,继续向西,越过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西越顿河后,便抵达亚速海北岸地区,又西过第聂伯河,沿黑海北岸西行,西岸南行至拜占庭,与绿洲丝绸之路西端相连。在这条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由单于庭南越戈壁,直至黄河河套之北,进而与中原地区交往的线路相接。也有从杭爱山东端西南行,至伊吾与西域新北道相接的线路。还有从锡尔河溯河而行,至康居治所卑阗城,再东行至郅支城;从伏尔加河下游东南行,穿过黑海和咸海之间地区,至卑阗城,均与丝路西段北道相接。这条由游牧民族开辟出来的东西大道,就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同样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进步作出过贡献。
  ①回中宫:秦行宫,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另一说在今甘肃泾川。
  ②雍:古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南。
  ③甘泉:指甘泉宫,秦建,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上。
  ④空同:即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之西。
  ⑤祖厉城:古城名,在今甘肃会宁郭城驿。
  ⑥清水: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清水西北,东汉废。
  ⑦上邽: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天水。
  ⑧冀县: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甘谷东南。
  ⑨*(左豸右原)道: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武山北。
  ⑩允吾: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永靖西北。
  (11)临羌:古县名,治所在今青海湟源县南。
  (12)大斗拔谷:即扁都口。位于今甘肃民乐南丰乡炒面庄南。
  (13)金城县:古县名,其治所在今兰州市西固城。
  (14)归义城:古地名,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北黄河北岸。
  (15)黄河以西,乌鞘岭以东不属河西走廊,却属丝路东段河西道范围。
  (16)番和:古县名,即今甘肃永昌县。
  (17)删丹:古县名,即今甘肃山丹县。
  (18)酒泉鼓楼:于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6~353年)酒泉太守谢艾重修福禄城时所筑,时称“谯楼”。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修,改称“鼓楼”。
  (19)大夏: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广河县西北。
  (20)离水:黄河支流之大夏河。
  (21)破羌:古县名,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南。
  (22)安夷:古县名,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西。
  (23)西平郡:东汉建安中置,治所西都即今西宁市,辖境相当于今青海乐都、湟源间地区。
  (24)楼兰古城:楼兰国都,故址在罗布泊西北之海头遗址,当时为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入口处。
  (25)扜泥: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在今新疆若羌之且尔乞都克古城。
  (26)注滨河:即汉时且末河,今名车尔臣河。
  (27)皮山:西域国名,治所皮山,在今新疆皮山县境。
  (28)乌秅:西域国名,治所乌秅,约在今新疆叶城、塔什库尔干以南。
  (29)难兜:西域国名,其故地在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今为巴基斯坦控制区。
  (30)罽宾:西域国名,其故地在今克什米尔一带,治所循鲜城,即今斯利那加,今为印度控制区;一说在今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西北32公里处。
  (31)卑陆:西域古国,治所乾当谷,在今新疆阜康县兹泥泉白杨河谷。
  (32)东且弥:西域古国,治所兑虚谷,在今新疆阜康县一带。一说在今乌鲁木齐。
  (33)西且弥:西域古国,治所于大谷,在今新疆阜康县境。一说在今吉昌。
  (34)雪犁主编的《中国丝绸之路辞典》中说:南道从阳关至莎车全程约1575公里,北道从玉门关至喀什全程约1875公里。
  (35)富露沙:译音为布路沙布罗,即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
  (36)木鹿:即今土库曼斯坦马里。
  (37)和椟:安息早期都城,故地在今伊朗沙赫鲁德附近。
  (38)埃克巴坦那:安息曾将都城由和椟迁于此。故地在今伊朗之哈马丹,东汉时称阿蛮。
  (39)忒息丰:安息后期迁都于此,故地即今伊拉克之巴格达。
  (40)安都:在今土耳其南部之安塔基亚。
  (41)拜占庭:古希腊殖民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扼黑海咽喉,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参考文献
  [1]《史记·匈奴传》
  [2]《汉书·孝武帝本纪》
  [3]《汉书·孝武帝本纪》
  [4]《后汉书·邓训传》
  [5]《后汉书·西羌传》
  [6]《后汉书·孔奋传》
  [7]《三国志·魏书·乌丸等传》引《魏略·西戎传》
  [8]《水经注》卷二
  [9]《北史·西域传》
  [10]《汉书·西域传》
  [11]方豪·《中西交通史》(上册)第108页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编著.-北京: 中国公路交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