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与内地的互动

作者:黄启臣


  ——以徐闻、合浦始发港为中心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os)(约公元前484~425)在其著《历史》一书中,称中国为丝国(seres)。西汉武帝中期(公元前1世纪),中国蚕丝和丝织品由渭水流域(长安)经河西走廊陆路西运到大秦(罗马);和由徐闻(具体港口在今徐闻县五里镇仕尾村、二桥村的滘尾湾)、合浦(具体港口在今北海市的合浦县廉州镇西南5公里的乾体圩旁南流江出海口三汊港)出海西南航运至已程不国(斯里兰卡)以远,从而形成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蚕丝和丝织品在世界各国更加闻名遐迩,以至后来西方国家的人以此之谐音称中国人为“Chinese”和称中国为“China”。
  关于陆上丝绸之路,据史料记载,是从长安(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往西行至大秦(罗马);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从广东徐闻、合浦(合浦于1965年划入广西)出海西南航至已程不国(斯里兰卡)以远,《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记载得很清楚;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若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遣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这条史料没有记述汉武帝派遣译长招聘“应募者”组成的官方船队带着“黄金、杂缯(丝货)”从汉中(长安)到广东徐闻、合浦的具体路线。但是,我们认为船队很可能是按汉武帝平定南粤吕嘉之乱的南下进军路线到徐闻、合浦出海的,即《汉书·南粤王传》所记:
  元鼎五年秋,卫慰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功于义粤侯二人为戈船、下漱将军,出零陵,或下漓水,或抵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咸会番禺。
  《汉书·武帝记》记载更具体:
  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
  从这两条史料可以看出,汉武帝平定南粤的路线,是从西安出发,沿着关中的汉水南下到长江,入洞庭湖,然后溯湘江分两路南下封中(苍梧)地区;第一路是归义侯严戈船将军经灵渠下漓水到广信(今梧州、封开间);第二路是下濑将军经潇水、贺江到封川(今封开县)。此两条路线所到之处,正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地发掘出来的《地形图》中标记的“封中”地区即苍梧郡地,包括湖南的道县、谢沐(今江永县)江华;广西的富川(今钟山县)、临贺(今贺州信都)、封川、广信(梧州、封开间);以及东面的端溪(今德庆)、高要和西南的猛陵(今苍梧县)等县。根据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教授的研究,认为从先秦西瓯国到秦汉时期,从西安到岭南主要通道是走湘江、潇江、贺江水道。因为潇水集中南岭的山地雨水,河水较深,水绕过谷中滩石后,仍可航行,与贺江相接比较方便。虽然要起陆,但费力少,比用人力拉船过灵渠便利得多。
  汉武帝组织的官方船队,可将汉中等地区的黄金、杂缯(丝货),沿上述平定南粤的路线南下到苍梧地区的梧州及封川之后,溯西江而上至广西藤县,进入北流江航至北流县,然后上岸东行约16~20公里,经玉林县桂(鬼)门关,入南流江顺流至合浦县的乾体港(三汊港)出海。至于西南道的四川蜀锦、竹杖、枸酱,则可从牂牁江顺流到西江至南乡上岸,东行30多公里至灵山县境南流江船航至合浦县三汊港出海。
  与此同时,亦可由梧州、封川沿西江东南行至端溪(今德庆)的南江口,下鉴江顺流南下,航至雷州半岛的徐闻港口出海。
  而海外国家经海上丝绸之路运来中国的货物,到徐闻、合浦港口上岸后,即可沿上述两条水陆联运路线北上汉中(长安)贸易,从而形成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与内地的贸易往来。这样一来,广信就成为中国与外国海上贸易的集散地。于是,汉武帝即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将交州刺史治地从赢娄(今越南)迁回广信。
  随着汉武帝平定南粤和组织船队从徐闻、合浦出海航线的开通,中外文化学术也是按此路线互相交流。正如曾任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教授的罗香林先生早在1947年发表的《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的长篇论文中所论述的那样:
  由两汉至南北朝为广东学术思想发展的第一时期。我们知道,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多数在人才聚集的区域。秦和西汉国都均在西安一带,关中为当时国都的外围,人口比较密集。故当时的学术思想,都总汇于西安,以至关中各地。此时广东与中原的交通,亦以西安为中心。由西安经汉中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溯湘水至粤桂交界。中原的学术思想,由此交通孔道向广东传播。东汉时代,印度的佛教,以至海外各国的文化,亦多自越南河内以及广东的徐闻、合浦与番禺等的港口传入,而扼西江要冲的苍梧,遂成为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心。现在广东的封川,应是汉代交州刺史驻地及苍梧郡治的广信。当时珠江三角洲,显然也有相当的学术表现。不但儒学方面如此,就是佛家方面也如此。举例来说,如《春秋左氏传》之学,广东最先倡导的应是广信的陈元及其父陈钦。……西江流域研究《左传》的风气,到了三国时代,都是很盛。有士燮者亦封川人。他曾任交趾太守,一面做官,一面讲学,中原学者很推崇他。……这是广东学风的重要先河,有相当的引导作用。
  至于自印度传入的,则为牟融(当为牟子而非牟融)的佛学。牟融的籍贯,据史家的研究,也是封川。他著《理惑论》一篇,是中文阐述佛学最早的一篇文章。他生于东汉晚年,……当时印度佛教,由水路沿中南半岛,经越南或广州,而传入苍梧郡属,封川一带,佛学相当发达,故牟融得以学习论著(罗文单行本藏于中山图书馆,1947年)。
  上述汉中丝货经灵渠下漓水到广信,学者已达共识。但经潇水和贺江而下广信如何连接?则有两种说法:
  第一,潇水、贺江源头接近相通,潇水和贺江的上源犹如两棵削去枝叶的大树,平放在大地上,不少枝桠相连接。即潇水上源的永明河、西河、岭东河和贝江,与贺江上源支流的大宁河等相挨近,从而形成陆路不远的潇、贺水陆联运通道(陈乃良:《封中史话》第11、19页)。
  第二,潇水和贺水之间修筑一条水陆联运的新道。如《富川瑶族自治县志》所记,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扩建岭南古道的秦通“新道”:
  “新道”起于湖南道县双屋凉亭,经江永县进入富川境,经麦岭、青山口、黄龙至古城止:陆路全程为170公里,境内65公里。路宽1~1.5米,多为鹅卵石铺面,也有用青石块铺成的。道路蜿蜒于萌渚岭、都庞岭山脉丘陵间,北联潇水、湘江,南结富江、贺江和西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通过“新道”紧密相连,为楚越交往打开通道(《富川瑶族自治县志》第203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这两中说法,虽然没有秦汉时期的原始史料作证,但经实地考察,确实是一条相当重要的南北之交通路线,不失为西汉海上丝绸之路与内地贸易的通道之一。至于从关中运送多少黄金、丝货等货物经此路到徐闻、合浦出海,因史料阙如,还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和探讨。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吴传钧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