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西域考古文存

3.2 自莎车绿洲入葱岭

作者:王炳华

     
  汉代“丝绸之路”“南道”,在塔里木盆地内止于莎车。关于汉代莎车的今地,必须首先大概明确,才能进一步讨论自莎车进入葱岭的途径。
  对于汉代莎车之所在,历史地理学者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
  清《西域图志》首倡汉莎车为今叶尔羌(莎车县),是一个可以信从的结论。
  汉代莎车是西域大国,一度曾雄踞于塔里木盆地西缘。人口多、国力强,与于阗、疏勒争强匹敌。地理位置又正处于于阗、疏勒中间,与两者距离近同。可以说,汉代莎车,只有叶尔羌绿洲的地位才能与之相当,而绝不能在其他地区更不能到帕米尔山中去寻找。
  试看《汉书·西域传》的有关记录:
  《莎车》:“莎车西至疏勒五百六十里”;
  《疏勒》:“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可见莎车西北五百六十里为疏勒;
  《于阗》:“于阗……西通皮山三百八十里”,而皮山又“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这就是说,自于阗至莎车,距离为760里。
  综合这几条材料,可以肯定:莎车在汉代是处于于阗与疏勒间的一个大国。对于于阗在今和田绿洲,疏勒在今喀什绿洲,人们均无异词,则其间的较大绿洲,只有叶尔羌一处。叶尔羌南至和田、北至疏勒的距离与《汉书·西域传》所记可以说是约略相当。〔2〕而如果莎车不在今叶尔羌绿洲内,则它与于阗、疏勒的距离就会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因此,今天的叶尔羌绿洲地区(包括莎车、泽普、叶城毗连一起的三县),应该就是汉代莎车国之所在。
  前提肯定了,就可以进一步分析自莎车进入帕米尔的具体路线了。
  自莎车绿洲进入帕米尔,从古今都不能不受局限的山口、河谷分析,应有三条通道:
  其一,当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即清代驿路。〔3〕其时的交通工具、运输组织与更早的古代比较,当无大异。具体路线是:
  自莎车县西南行约80公里,到牙克艾日克,更西稍偏北行至托乎拉克(清代驿站名)。结合实地考察,线路是逐渐进入山区,至科拍大坂。自此,山路不能通车,必须以骑代步,尤其牦牛是最合适的高原之舟。过科拍山口后,经科克牙,于第三天到阿普里克(今阿克陶县阿尔帕勒克)。行程70里,全线处山峡中,巨石纵横,行道不便。第四站从阿尔帕勒克至“开子”(清代驿站名,当为今阿克陶县克孜尔大坂)。全程约70里,道路陡险,人须步行,但一路有山泉。至“开子”后,更一站为八海,再一站为塔希代客,第三天到“切里贡拜孜”,全程200多里。由于这一路未亲历,经向塔什库尔干县邮运工人调查,其路线走向应该是:过克孜尔大坂后,沿山溪向南行,经卡尔隆,到达“切里贡拜孜”(40座坟墓),其得名实际是这里存在着一片古代废墟,也包括古代墓地。塔什库尔干县人大常委会马达尔汗曾经走过这一条路,〔4〕对这里古代驿站废墟留有相当深的印象。斯坦因在穿行这条路线时,对这里的废墟也曾有过记录。〔5〕过切里贡拜孜再走70里,至托鲁布伦(吐尔布隆)又70里至塔尔巴什,再70里至奇恰克,再80里至申底里,抵塔合曼。这一路,除塔合曼与今天地名一致外,余均有异。其实际走向是离吐尔布隆后翻越奇奇力克大坂,斜向西南,至塔合曼。在这个过程中最困难、险阻的地段是翻越奇奇力克大坂一途。最后一站,从塔合曼至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行程80里。全驿路程共需12天。而且只能晚春初夏通行,否则盛夏洪水、严冬冰封,均无法穿越,所谓12天也是按正常的情况计算的。稍有风雪,道路即被阻断。因此,这一路程往往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其二,自叶城县至塔什库尔干。此线个人未曾涉足。1972年在叶城、同年在塔什库尔干均曾注意及此,在群众中进行过调查。据当地人称:自叶城沿提孜那河谷西南行,至却普。可通塔什库尔干县的布伦木莎,进抵叶尔羌河谷(这只能在枯水期进行)。自叶尔羌河谷西南走,进入与塔什库尔干河平行的一条南北向河谷,皮勒、马尔洋、皮羌牙尔特、肖依墩、瓦恰、班底尔、兴迭等村落,在山谷内成一线排列。这一河谷的北半段:兴迭、班底尔、瓦恰、肖依墩,笔者在1982年的调查中均曾路过,也发现过一些古址、古墓。河谷不宽,最宽处不过二三公里。这一条路线,也是相当难行的隘道,而且路线迂回。因此,作为一条主要通道,可能性不大。
  其三,自莎车经塔什库尔干大同乡至县城。此线至今仍然通行。路线是自莎车县卡群、和什拉甫(地图上或标海散勒巴格),至塔尔山。自此,可分南、北两条支道,一走塔尔山之南,二走塔尔山之北。
  从塔尔山南缘走:自和什拉甫西南沿叶尔羌河支流行,经达木斯喀拉克、翁古洛克、库干翻阿尔帕勒克大坂,经潘特尼、下兰干,跨越急流汹涌的叶尔羌河谷,抵达塔什库尔干的大同。沿一小河谷西行,至特其可满。越米拉甫大坂,至阿勒马力克、很祖铁热克、兴迭、提孜那普入塔什库尔干县,后一段路在塔什库尔干河谷内,塔什库尔干河即循此入叶尔羌河,成为其上游干流之一。也可自特其可满斜向西南,翻山至瓦卡、班底尔,入塔什库尔干。
  大同乡这一线,高山恶水极难行走。这是塔什库尔干县境内交通最困难的一段路。熟悉路情的同志介绍:全程有三处石栈道。在峭壁悬崖上的石缝中横楔较粗木杆,其上铺树枝、石板,傍峭壁、临悬崖,望之令人心惊胆战。部分石板经长期磨擦,可见出明显的蚀痕。在没有电钻的情况下凭人力在如此峭壁上建设成这样的栈道,是难以想象的艰巨工程。它以耀眼的光辉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穿越蒙干河、叶尔羌河谷也是十分艰难的路程。在急流中,人们择大块漂石而前行。由于地势高寒,一年中不少时间冰封雪盖。另外,很多暗藏的雪坑同样是人畜通行的隐患。
  从塔尔山北缘走:自和什拉甫、兴迪尔力克向西北至英阿瓦提、卡尔隆(这就避开了大同前后的险山与急流)至库尔奇力克、兴迭、提孜那普到塔什库尔干。此线后半段与前面介绍的第一条路的路线相同。全程马力快行6天,距约300多公里,但实际要走十多天才能到达。
  这里,附带较细致地说明一下自英吉沙(地理位置居古疏勒王国)至塔什库尔干的通道。在喀什至塔什库尔干公路未修前,喀什绿洲入帕米尔主要都走英吉沙这条路线。新中国建国初,塔什库尔干少年学生要升学必须到喀什,来去均取此途。少年人随骡帮、马队即可行走从一个方面见出通路还不算十分艰难。
  路线走向是:县城北向10公里左右,沿塔什库尔干河谷东行可到兴迭,名新地探沟(意为狭的沟谷),翻越奇奇力克大坂,经切里贡拜、克孜尔塔尔,沿依格孜也河直向东北,抵英吉沙,马程6~7天可以到达。一路有水、草,每天息宿地均可得以补给。除翻越奇奇力克大坂稍有困难外,其余路段在山谷小道中穿行并不难,全程约300多公里。这条路线的走向,穿越于峡谷之中、翻大坂,与《唐书·地理志》中所提“剑末谷”、“不忍岭”,是同样可以联想的。从古代以牲代步的情况分析,这当是较盖孜峪谷更方便的一条通道。疏勒与渴盘陀之间,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联系往来不断,而盖孜峡谷艰难的通行条件是难以承担这一交通任务的。这一线,除切里贡拜孜曾见过有古代遗址的报导外,其他未深入进行过工作,这是摆在我们考古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具体任务。沿这条路线踏查,是肯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唐代疏勒与渴盘陀之间的主要通道,会在此基础上得到最后论定。
  〔1〕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3~239页。
  〔2〕自莎车至和田,今天公路里程距300多公里;自莎车至喀什,公路里程近300公里。
  〔3〕《大清一统志》卷419。
  〔4〕笔者两次塔什库尔干调查,马达尔汗均全程一道工作。他是当地塔吉克族中的大知识分子,对有关地理、民俗十分熟悉。他小学毕业后至喀什读中学,走的就是这条路。所以对沿线情况,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5〕[英]A.斯坦因《在通过帕米尔的古道上》,《喜玛拉雅学刊》,第四卷,1932年,4月,第1~24页。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研所编、吴泽霖译《帕米尔及其附近地区历史、地理、民族英文参考资料汇编》。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