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西域考古文存

5.4 “白水镇”城故址

作者:王炳华


   
  调查表明:正当白杨沟峡谷西口,在平坦的草场上隆起一大块铁黑色山岩。就在这处硗确不平的岩块上,端端正正、正对宽才200米左右的白杨沟峡谷谷口,坐落着一区古堡。这座古堡利用岩石地势,凭借精心构筑的堡墙,就如在峡谷通道口安设了一座坚牢的塞门。真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难行。当年要凭借这一古堡控制峡谷通道,控制天山南北交通的意图,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见图5.1)。
  这座古堡,形势十分险要。堡城虽不大,却有内外两重。城墙是取当地碎砾石夹灰壤土夯筑而成。夯层厚10~15厘米,夯打密实。墙基厚2~3米,高可5米。与所在岩石一道,相对高于地面近十米。城墙依山势而铺展,内城墙南北长50米,东西长30米,西向见一豁口,可能与当年的城门有关。在内城圈外,东、北、南三面,又延展出夯土墙近一周,最后形成东西70米、南北80米的外城墙垣。
  这座土城垣,由于地理位置冲要,直到近、现代仍见使用,是兵家必争之处(这一点由土城垣中有人发现过火枪弹头,就可以证明),这当然并不令人奇怪。目前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是:这一土城,始筑在什么时间?
  作者曾在古城中调查过两次。城内地面采集物因为既距现代居民点不远,且近代兵乱中亦见使用,很自然就是古代陶片与现代废弃物交陈互见。古代陶片中,有手制红、褐陶,有附加堆纹、锥刺纹的灰陶。这在新疆陶器中,是比较古老的特征,其年代不会晚到汉代以后。给人的逻辑结论是:在汉代以前,这里就有人在居住、生活。
  作者曾仔细在城墙夯土中观察,寻求有时代特征的文化遗物。在城墙夯土中找到的陶片有20多块,这些陶片主要也是手制红、褐陶碎块,很少几片轮制灰陶。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城墙夯土中,没有找到一件时代较晚,或现代新疆居民生活中使用的粗陶、瓷器或其他用器的碎片。而在城内地面,找到这类废弃物是并不困难的。这就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启示:这一土城城垣,绝不是近现代才修筑的。它修筑的年代,根据夯层中包含的陶片多是城内出土的、汉代前后的手制碎陶片,最晚也不过是晋与南北朝时期的轮制灰陶片。因此,这一土城修筑的年代,只可能是在南北朝以后、唐代或唐代稍前,与文献中所见的“白水镇”城修筑的年代,差不多一致。 白水镇地理形势图

白水镇地理形势图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