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在中国

千秋胜迹总苍茫——小雁塔

作者:李良义





  它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每天清晨的钟声声震数十里,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风韵。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坊,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是唐高宗生日时,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它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称大荐福寺。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15层,现余13层,高43.38米,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有青石门,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少55岁。小雁塔在12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六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千里,钟声洪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