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在中国

天下第一陵——秦始皇陵

作者:李良义





  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形,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基址。
  秦始皇陵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面积达25万平方米,高度115米,但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存封土底部面积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最近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别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藉来山去水。”依山傍水被古人视做最佳风水宝地。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山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骊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