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序论

作者:陈宗兴


  区域和城镇发展问题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城镇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传承延续着先进文化的“基因”。探索区域城镇成长过程,是研究区域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发展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丝绸之路沿线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生态基础脆弱,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相对落后,区域“人—地”关系复杂多样。丝绸之路曾在促进东西文明的相互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世界文化的融合和沿线城镇的兴盛;中世纪后,东西交通方式的陆海转换和我国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丝绸之路渐趋式微,沿线城镇也是盛衰有别。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能源问题的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丝绸之路沿线因其地理区位和环境特质再次受到高度关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诸如,从东西部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和谐稳定、资源永续利用等方面科学认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战略功能定位,发挥沿线城镇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沿线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著名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曾提出“空间结构是历史发展的函数”的命题。《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一书从时间和空间即从历史发展脉络和空间地域结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入手,根据影响城镇发展条件要素的时空组合分类探讨城镇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归纳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历史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剖析了黄土高原、河西绿洲、沙漠荒原、青藏高原四个不同生态环境类型区典型城镇的兴衰演变,对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城镇萌生、兴盛与衰亡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该书参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文献资料翔实,逻辑结构严密,研究结论具有新意,对西部地区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区域城镇发展理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一书的出版,只是相关理论与地区实践结合研究的一个积极探索。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发展既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创新的应用课题。希望作者以此书出版为契机,秉承科学精神,吸纳与应用相关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立足区域的国家定位、优势资源、文化特色、城镇格局,深入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战略作用,研究不同区域与不同层次城镇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建立以城镇群、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城镇体系及其带动区域科学发展的宏观格局,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为提升丝绸之路沿线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发挥城镇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参考和理论支持。
  本书作者范少言博士是我的学生,基于其扎实的理论功底,且多年从事城乡、区域规划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撰写完成了这部新著,请为之作序。匆匆写了以上文字,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一并给予批评指正。
  陈宗兴
  2009年12月于北京
  (陈宗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西北大学原校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校长)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范少言,王晓燕,李健超著.-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