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一节 斯基泰人与于阗城邦的兴起

作者:林海村









  新疆和田地处中西交通孔道,古称“于阗”。20世纪初,欧美和日本探险队上演了一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于阗文物争夺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城发现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再现了于阗王国昔日的辉煌以及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表明,于阗人属于斯基泰人的一支,讲印欧语系伊朗语东部方言。根据柏林大学吕德斯教授建议,学界称于阗语为“斯基泰语”或“于阗塞语”,〔1〕那么于阗人又是如何迁徙到塔里木盆地的呢?
  据希腊作家希罗多德记载,斯基泰人起源于伊犁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在阿里玛斯帕人打击下,斯基泰人西迁里海和黑海北岸,并与希腊人和后来兴起的波斯人频繁接触。斯基泰人是游牧民族,活动范围相当广泛,从乌克兰一直到新疆伊犁河流域。他们有七大部落,波斯人称其为“塞人”(Saka)。这七大部落分别为:一、跨海塞人(Saka paradraya),乌克兰塞人部落;二、塞克西耐人(Sakesinai),亚美尼亚塞人部落;三、王族塞人(Pilophoroai),黑海沿岸的塞人部落;四、水边塞人(Apa-Saka),里海东岸塞人部落;五、尖帽塞人(Saka tigrakhauda),米底塞人部落(实际在乌兹别克斯坦);六、马萨盖特人(Saka Massagetai),哈萨克斯坦塞人部落;七、饮麻黄的塞人(Saka haumavarga),哈萨克斯坦的塞人部落。
  波斯帝国建立后,中亚草原的斯基泰部落成为波斯帝国的附庸,不得不向波斯王称臣纳贡。波斯波利斯王宫浮雕上刻有斯基泰人向波斯王供奉裤子、对兽项圈和战马的场景。古波斯王宫朝献者浮雕上有两类斯基泰人:一为尖帽塞人,另一为饮麻黄的塞人。〔2〕
  公元前3世纪,匈奴在蒙古草原崛起。公元2世纪早期,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开始称霸草原,并在中亚草原引发了一场大规模民族迁徙运动。首先,匈奴击败敦煌以北草原地带的大月氏人,后者被迫西迁伊犁河流域。〔3〕伊犁河流域是斯基泰人的原始故乡,在大月氏人打击下,他们被迫离开故乡。其中一支南迁印度河流域,并以犍陀罗为中心建立新王朝,史称“印度斯基泰王国”(Indo-Scythian Kingdom)。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马歇尔在巴基斯坦北部犍陀罗遗址发现大批印度斯基泰的文物和钱币。〔4〕
  在大月氏人打击下,另一部分斯基泰人南下塔里木盆地西部。迁入塔里木盆地的斯基泰人后来逐渐从游牧人演变成农业定居民族。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疏勒、于阗以及扜弥王国,皆为斯基泰人建立的绿洲王国。〔5〕
  2003年,昆仑山海拔2750米小型山丘台地上发现一处早期铁器时代的墓地,因墓地西侧有一条名为“流水”的小河蜿蜒流过,而命名为“流水墓地”。墓主人采用石堆墓、屈肢葬,与伊犁河流域的斯基泰人石堆墓非常相似。从随葬陶器和青铜马具类型看,年代似在公元前5—前3世纪。这个发现相当重要,说明公元前5—前3世纪斯基泰人已开始南下于阗。〔6〕
  20世纪初,中外探险队在和田的约特干、阿克斯皮尔、丹丹乌里克、圆沙等地发现许多古城。这些古城或遭到严重破坏,或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吞噬。于阗王都位于和田市西约10公里的约特干遗址,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古代文化堆压在地下3—6米的洪积层下,在冲沟断壁上可见陶片、人物或动物陶塑。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伪政权派人在约特干挖水渠时发现大批古物。此后,当地村民进行了长达30年的大规模盗掘,导致约特干遗址遭到严重破坏,迄今没有经过正式发掘。
  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约特干考察,从他的约特干风景画看,当年尚有城垛,如今约特干已开辟为农田。欧美和日本探险队和中国考古学家在约特干收集了大批精美文物,并发现王莽货泉、汉佉二体钱、喀喇汗钱币等。〔7〕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在长达20余年的圣战之后,于阗灭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喀拉汗王朝,约特干可能在这个时期废弃。幸亏敦煌第454窟壁画上保留了一幅10世纪左右的于阗国都城壁画,从这幅画可知于阗王都城平面呈方形,开有两门,城墙四角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有官署和寺庙。〔8〕那么汉代于阗城又是什么样的呢?
  近年,中法联合考察队在克里雅河畔发现一座古城,今称“圆沙古城”。这个地方属于汉代扦弥国故地,东汉末为于阗所兼并。据《汉书·西域传》,扜弥国有“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万四十,胜兵三千五百四十人”。圆沙古城的平面,呈不规则圆形,用土块垒砌城墙,南北各开一门。城内残存零星房址。墓地建在城外,墓中随葬马骨、青铜牌饰、奖章形青铜镜和陶壶,与伊犁河流域的斯基泰古墓相似,年代约在汉代。于阗境内的汉代古城几乎毁灭殆尽,圆沙古城为研究西域三十六国城邦文明的兴起提供了重要材料。
  据《新唐书·西域传上》记载,“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七百里有精绝国;河之东有扦弥,居达(建)德力城,亦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皆小国也。”从地理位置看,建德力河就是今天克里雅河,而于阗河东面三百里的建德力城,当在建德力河畔。
  从丹丹乌里克出土汉文于阗双语文书看,该城在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称“媲摩城”,唐代成为于阗六镇之一。斯坦因认为媲摩城就在和田市东北55英里的乌宗塔提(Uzun-tati),但是乌宗塔提遗址没有汉代遗存。克里雅河流域只有圆沙古城可早至汉代,张骞访问过的抒弥城或在此地,东汉末年于阗灭扜弥后逐渐废弃。
  中亚与中原城制有显著差别,中亚流行圆城,中原流行方城。约特干古城和楼兰古城皆采用中原城制,圆沙古城和阿克斯比尔古城皆采用中亚城制。中亚圆城向东最远一直分布到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考古学家在额济纳旗发现了一座圆形古城,元代仍在使用。然而,该城有一段城墙被汉代遗址打破,始建年代早于西汉。
  注释
  〔1〕H.Lüders,“Die Sakas und die‘nordansche Sprache’,”SPAW23,1913,pp. 406-427.
  〔2〕哈尔马特等编,徐文堪等译:《中亚文明史》第2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吐火罗人与龙部落》,《西域研究》1997年第1期,页11—20。
  〔4〕樋口隆康等编:《パキスクン·がンダーテ美术展图录》,东京:日本放送协会出版社,1984年。
  〔5〕《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
  〔6〕参见《昆仑山发现3000年前古迹显现古代真实生活》,《都市消费晨报》2003年 8月11日版。
  〔7〕G.Gropp,Archaologische Funde aus Khotan Chinesisch-Ostturkestan,Bremen:Vedag Friedrich Rover,1974;C.Montell,“Sven Hedin's Archaeological Col-lection from Khotan,”BMFEA,No.7 and 10,1933 and 1938,pp.145-221 and 83-99.
  〔8〕孙修身主编:《佛教东传故事画卷》,《敦煌石窟全集》12,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105,图版90。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海村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