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

上篇 草原丝绸之路 1.草原丝路万里行

作者:沈济时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计划,其中主要项目之一就是“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综合研究”,它将实施至1997年。举行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历史上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性,帮助他们重温曾经多方面造福于不同文明的人类,并曾促进过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往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推进各国学者研究丝绸之路。总之,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这项规划将会促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为珍视和努力保护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官方组织,以及包括不列颠博物馆、列宁格勒遗产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柏林艺术博物馆在内的许多世界著名的文化机构,积极地参与了这项活动。
  我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委派,于1991年春夏之际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中亚草原丝绸之路考察。历时两个月,行程1.3万公里。乘汽车穿越前苏联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五个中亚共和国的古代文明中心呼罗珊、花剌子模、粟特、巴克特里亚、骨咄、苏对沙那、拔汗那(大宛)、察赤、讹打剌、塔剌思、碎叶、裴罗将军城、热海等地。阿富汗、中国、埃及、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蒙古、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瑞士、土耳其、泰国、荷兰、英国、美国、加拿大、苏联等20余国的学者和新闻媒介人员参加了这次考察。学者中以考古学家为主,还有历史学家、艺术史专家、佛学家、祆学家、农业史专家、地理学家、制图专家、突厥学家、蒙古学家、阿拉伯学家、伊朗学家、人类学家等。这次草原丝路考察的具体路线如下:
  第一阶段,起点: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首都阿什哈巴德→谋夫(谋夫州首府)→查尔周(查尔周州首府)→克尔基(查尔周州)→查尔周→塔沙乌兹(塔沙乌兹州首府)→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努库斯(卡拉卡尔巴克自治共和国首府)→乌尔根奇(花剌子模州首府)→希瓦(花剌子模州)→布哈拉(布哈拉州首府)→沙赫里·沙勃兹(卡什卡达里亚州)→捷尔梅兹(苏尔汉河州首府)→进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库尔干秋别(库尔干秋别州首府)→库里亚布(库里亚布州首府)→杜尚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都)→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经捷脑(苏尔汉河州)→捷尔梅兹→沙赫里·沙勃兹→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州首府)→进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半制肯特〔忽毡(旧称列宁纳巴德)州〕→回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进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拉秋别(忽毡州)→忽毡(忽毡州首府)→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费尔干那州→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奥什州首府)→乌兹根(奥什州)→奥什→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安集延(安集延州首府)→纳马干(纳马干州首府)→进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经忽毡州→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经撒尔达里亚州→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
  第二阶段,起点:塔什干→进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奇姆肯特(奇姆肯特州首府)→坎陶(奇姆肯特州)→土尔其斯坦(奇姆肯特州)→讹提剌儿(奇姆肯特州)→奇姆肯特→江布尔(江布尔州首府)→麦尔基(江布尔州)→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旧名伏龙芝)→布拉纳(裴罗将军城,比什凯克地区)→阿克贝希姆(碎叶,比什凯克地区)→克拉斯那亚·列契卡(新城,比什凯克地区)→米粮川(比什凯克地区)→比什凯克→乔尔潘阿塔(伊塞克湖州)→进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克根(阿拉木图地区)→潘菲洛夫(塔勒达库尔干省)→霍尔果斯(塔勒达库干省)→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伊赛克·库尔干(阿拉木图地区)→阿拉木图→圣山(江布尔州)→阿拉木图。
  1992年7月10日至8月5日,我再次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委派,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蒙古国政府联合举行的“阿尔泰/游牧丝绸之路”考察,起点为蒙古西部重镇科布多,终点为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历时近一个月,行程4000余公里,穿越蒙古国西部和中部的科布多省、戈壁阿尔泰省、扎布汗省、后杭爱省、前杭爱省、布尔根省和中央省7个省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确定丝绸之路考察项目名称时,提出了“阿尔泰”之路考察计划,其目的是探求古代操阿尔泰语的诸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这项考察计划的主要理由是,北亚、东北亚的诸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被芬兰学者兰司铁和俄裔美籍学者鲍培等一些语言学家划入“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言,甚至有些学者把朝鲜语和日本语也划入阿尔泰语系。所谓“阿尔泰语系”不过是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个假说,有不少语言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阿尔泰语系”的各种语言的基本词汇大多数不同源,而他们的所谓“共同”特征和成分是由于长期互相影响、互相借用所致。尽管如此,这次考察仍然以“阿尔泰/游牧丝绸之路”命名。
  参加考察的有来自阿塞拜疆、中国、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挪威、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等20余个国家共44名外国学者,以及蒙方学者10名。学者中包括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史、艺术史、兵器史、博物馆学等专业的专家。随团考察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国以及蒙古的新闻、摄影、报刊、电台、电视台记者,其中包括我国新华通讯社、人民画报社、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员,以及蒙方组织人员、翻译、保安、勤务、司机等人员。总共100余名。
  这次考察的路线为:乌兰巴托→科布多→哈腊乌斯淖尔(Khar Us Noor,黑水海子)→科布多→漫汗苏木(Mankhan Sum)之成海尔(Tsenkher)河畔→钱德马尼苏木(Chandmani)→科布多省与戈壁阿尔泰省交界处的杜尔根淖尔(Dorgon Noor)→经呼和末力特(Khukhmorit)→巴颜乌拉(Bayan Uul)→复东行经扎尔格兰苏木(Jargalan Sum)→至台希尔(Taishir)苏木之洪和尔(Khunkher)→北行越扎布汗河(Zabkhan)→进入扎布汗省之杭爱山区西麓→抵首府乌里雅苏台(Uliasutai)→东行至青格尔泰(Chingeltai)河谷→复东北行经托桑沁格勒(Tosonchegel)→进入色楞格河上游支流依德尔河流域(Ider)→扎布汗省东界之大乌拉苏木(Ih Uul)→东南行进入后杭爱省→至和尔果苏木(Khorgo Sum)之西特尔辛·察罕海子(Terkhin Tchagan Noor)→复东行至塔里雅特苏木(Tariat Sum)→东南行经大塔米尔苏木(Ih Tamir)→杭爱山东麓之后杭爱省首府车车尔勒格(Tsetserleg)→东行至后杭爱省东南界和屯特(Khotont)→东南行进入前杭爱省→至鄂尔浑河流域古回鹘城(Ordu Baliq)→南行到达哈尔和林(Kharkhorin)→北行复入后杭爱省→至和硕柴达木(Khushuu Tsaidam)→又南行至呼治尔图→东行进入布尔根省经额尔登·散特(Erdene Sant)→抵呼肯汗(Khugenkhan)→复东行进入中央省→抵考察终点乌兰巴托。

丝绸之路/沈济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