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写在前面

作者:武伯纶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生产或精神文化,总是通过相互间不同形式的交流,彼此影响、互相促进而发展的。这种交流愈是广泛,人们就愈能利用已有的成果,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始新的研究,从而更快地得到更大的成果。这一点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某一个地方制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发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一些纯粹偶然的事件,例如蛮族的入侵,甚至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德意志意识形态》第61页)中国古代的历史,反复地证明了这一论点。存在了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就是古代中国人民和西方各地人民为打破闭关自守状态,互相取长补短,发展友谊交往所作出巨大努力的生动例证。
  丝绸之路是从汉、唐时代中国的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开始,经过中亚、南亚、西南亚各地,又联结了欧洲、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陆路交通线的总称。正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象牙、骏马、狮子,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以致长安出现了“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西域传》)的盛况。汉、唐长安的繁荣,与这条国际大道的存在是有密切关系的。另一方面,中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瓷器、桃、梨,以及造纸、打井、炼铜、兴修农田水利和制造火药的技术,也经由这一路线传往西方。汉、唐时代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大力发展中、西交通,保护中外商人的利益,特别是在唐代,有大量的波斯、印度、大食等国家的朋友聚居长安,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的商人和技术工匠,也不断前往西方各地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如唐代陕西蓝田县人杜环,就曾在“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经行记》)的大食首都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见到许多中国人在当地作绫绢机杼匠、金银匠、画匠、焊匠。画匠中有一个名叫樊淑的长安人,织络者乐环则是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这些技术工匠,无疑在沟通中外友谊和交流文化知识上起过很大的作用。由于经由这条道路输出的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当时唯独中国生产而且最为西方人民所欣赏的丝绸,因而后来欧洲人便把它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不止一条,例如在陕西境内就有从长安出发,大体沿渭河西行经宝鸡市前往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条,以及从长安出发,沿偏北的泾河西行,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的萧关,再西上到甘肃省武威县的另一条路。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主要路线更多达三条。经今甘肃和新疆越帕米尔高原前往西方各国的道路,是中外研究者已普遍注意到的古代中西交通干线,但还有两条并非无关紧要,在古代中国与西方各国交通中同样发挥过巨大作用,并且同样以出口丝绸为主的道路,似乎尚不为人们所注意,这就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过吐蕃(今西藏自治区)前往印度的吐蕃路,和从永昌郡(今云南省保山县北五十里)前往印度再转而至于波斯(伊朗)、大秦(罗马帝国)等地的永昌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所见到的“邛竹杖”和“蜀布”,正是从四川运往云南经由永昌路到达印度后又传到大夏的。
  丝绸之路一直为各国人民所重视,就是在宋代中国海上交通已经非常发达之后,仍然有不少人取道陆路,奔波于新疆的大沙漠之上。如元代初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和元朝大臣耶律楚材等出使西方各国,明朝初年陈诚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走的就是这条古老的道路。在今天交通便利,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祖国正在向高度民主和文明的现代化道路上迈步前进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特别珍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也乐于回顾丝绸之路的光辉历史。近年新疆、甘肃、云南、四川、陕西以及西藏大量出土和新发现的文物古迹,更为古代中西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例证,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
  笔者对研究丝绸之路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早年也曾调查过其中部分道路,但苦于十年动乱之后旧日笔记已全部被毁,又复年老体衰、目力不济,翻检资料和书写成文章都有很大困难,所以编写这本小册子只不过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志注意这个问题,探讨这个问题,特别是探讨经过西藏和云南通往西方的两条道路。对于这本书中不免存在的缺漏和错误,也希望大家指正。
  武伯纶
  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于西安后宰门55号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武伯纶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