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谢子长 > 史料文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北游击运动的生长①

  1934年8月31日
  陕北创造了四支游击队。在安定②的是第一支队,在绥德、清涧边上的是第二支队,在神木的是第三支队,在吴堡的是第四支队。
  一年以来,这四支游击队经过了许多复杂阶段,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在了解陕北的游击队状况与研究游击队运动问题的需要上,这里有必要加以详细的叙述。
  1933年6月,第一支队回安定时,红二十六军的帮助,已发展成为一个不可轻视的基础(当时人枪在六十左右)。如果我们能运用这个基础真正的去与群众取得亲密的联系,组织与领导他们的斗争,在斗争中发展他们的武装组织,运用各种武器武装他们,在这一正确的方针底下,我们是完全可能在最短时期之内将第一支队扩大成为极广大的群众队伍。然而在回安定后,不到十天,遭到了敌人的打击,结果第一支队失败了!这一经过的情形是这样的:
  回安定西区第一支队休息了一晚,即与离县城十余里之枣树坪驻军张建南团部一连,打进了敌人的连部,敌人将连部移往战壕支持了四小时,将要解除敌人全部武装的时候,敌人调驻安定一连来援助,由枣树坪后面包抄。当时第一支队恐两面受敌,故退出。结果,牺牲四五人,总指挥惠泽仁同志牺牲,队长○○③受伤。
  经过战争,重新又在离枣树坪的○○集合。当时的决定,不是集中我们的力量积极行动,而是分散我们的力量各自游击。这样,便将整个第一支队分为四分队,第分队人不等。第一分队决定到安定、安塞边境一带游击,第二分队到延川,第三分队到永坪镇,第四分队到清涧、吴堡,决定15日汇合一次。第一分队刚出来以后,又经过了两次小战争。第一次政委魏武同志(二十六军给一支的)阵亡。第二次遇姜梅生团一百余人,接触后,队长白同志④受伤,新政委马乘启同志阵亡。二分队出来后往吴堡,宿于离城五十余里的慕家原,因无人引路,走错了路,在慕家原绕了一夜,至天明决定回安定,经过郭家沟,敌三十余人由后抄来,游击队即用排枪扫击,连伤敌三人,敌胆寒回城。经此战后,即回安定,途中遇三个收款员于下泰子村,捕获后即枪毙。在绥德吴家坡一带抓获了三个讨债人。
  于15日汇集安定的时候,当时虽是队伍的领导人牺牲了,可是主力仍然有六十余人,如果能按上次的教训,根本去求得转变,我们游击队绝对不会失败。然而在会合的时候,由于一小部分富农与投机分子的动摇,故意夸大敌人力量与藐视自己的基础,害怕白色恐怖,决定解散游击队,将所有武装收藏起来。这给予敌人以绝大的便利,向我们作有系统的进攻,正是敌人愿意我们这样做的。当枪收起来不到一星期的时候,敌人立即动员起来,向我们作总的进攻。他们的策略是利用了地主富农作眼线,下乡大举包抄围剿,敌人利用我们的不抵抗,获得了反革命的成绩。除捕了我们许多受伤的英勇的队员外(茅心春⑤兄弟就是在这次被捕的),并抄获枪二十余支。我们受了很大损失。
  经过此次事变的惨痛教训后,使得参加游击队的同志(如赵○○等同志数人)感觉这样下去是不成的。于是又重新决定由赵○○往安定,将敌人所未抄获之枪取出,送往清涧东区。旧历十二月初八日,解家沟豪绅地主满抱着热忱回来收款,赵○○同志等十余人,配合解家沟的群众三十余人,将豪绅地主家包围杀九人。初十日往安定,适○○⑥两同志来陕北,即往接头,开始整顿,集中枪三十余支,召集队员四五十人,正式成立第一支队。这是第一支队失败与恢复情形。
  恢复后曾行动两次。
  第一次是去包围石湾民团,将民团左右包围后,因技术不好,故为敌人所知,接触中只获坏枪一支,马一匹。
  第二次是安塞群众要求游击队开往彼处,解决三个他们所深恶痛绝的土豪。先后去三次,将三个土豪绑捕,索三千元,鞋袜一百,五十匹布(皆为慰劳红二十六军之用),然后放了。
  此后,横山、永坪、保安⑦、靖边群众,曾相率来请第一支队往该处游击。
  目前,第一支队六十人,分四分队,战斗员全为工农成分,游击区域特委已跟○同志前往进行工作,队中并有宣传队、征收队,侦探队等组织。
  与红二十六军现在已建有直接关系,对于扩大红二十六军工作,前曾派三十余人(农民)参加红二十六军,并在最近准备各种慰劳红军的物品,红二十六军来时即可交去。
  为着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特委已召集了游击队的代表大会,建立联合指挥部,通过番号: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选举○○○⑧同志作总指挥,参谋马○○⑨同志(第四支队政委),经济员白○○⑩同志(政委尚未定)。成立了扩大游击队运动与创造红军一师的任务的决议。
  注:
  ①节选自1934年8月31日《斗争》第75期。
  ②今子长县。
  ③即强世清。
  ④即白德胜。
  ⑤即栾新春。
  ⑥即谢子长、杨璞。
  ⑦今志丹县。
  ⑧即谢子长。
  ⑨即马佩勋。
  ⑩待考。
  

谢子长纪念文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