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谢子长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弘扬子长精神 建设西部强市——纪念谢子长烈士逝世70周年
中共延安市委 延安市人民政府

  青山长在,忠魂永存。
  2005年2月21日,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先驱、西北人民深切爱戴和拥护的革命领袖、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谢子长烈士逝世70周年纪念日。延安人民怀着无限深情,由衷感念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独立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谢子长,名德元,号浩如,1897年1月19日出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村。17岁在安定文笔书院读书期间,就同情劳苦民众,疾愤黑暗社会,思索救国之道,确立了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22岁在榆林中学读书,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影响。23岁考入太原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志在“救国为民、以武装打垮旧世界”。毕业后赴河南、北京等华北各地考察社会,体察民情,与共产党人李子洲结识并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4年,子长从北京返安定县创办了民团,实践他保护百姓、改造社会的理想。1925年,安定民团被军阀整编,子长任连长,遂奔赴京、津联络诸同仁与中共北京地委共谋开展反对军阀活动,并在五卅运动反帝运动中寻求革命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而艰难创军建业的伟大革命历程。1934年8月,子长同志在领导西北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于河口之役受伤,翌年2月21日伤势恶化,殁于安定县灯盏湾村。从入党到光荣牺牲的11年间,子长同志积极创办农民讲习所,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武装斗争,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他奔走西北、华北各地,几经凶险,发动了西北革命史上著名的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靖远起义等。他与刘志丹同志协同共勉组建革命武装,创建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英勇转战于西北大地之间,不断摧毁反动政权,解放陕甘边、陕北诸县,开拓出大片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独立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子长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立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西北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较早提出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致力于兵运策反工作,积极培养党的武装力量,多次组织起义、暴动,在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涯里积累了丰富的建军经验,是伟大的革命军事家。他走遍西北广大地区,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争取到大多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为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权组织基础,是西北人民的革命领袖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在1925年至1928年间,子长同志就在军队和地方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在连队传阅我党出版的《中国青年》、《向导》等杂志,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设法改组了国民党安定县党部和政府,亲自领导建立了全县14个区的农民协会、工会及学联,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班,在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发展了大批中共党员。1927年,子长同志在清涧县率先举起我党在西北革命史上第一面武装起义的战旗,革命队伍一度发展到千余人。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革命转入低潮之际,我党在西北第一次打出工农武装的旗帜,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子长同志两度出任总指挥,领导西北革命武装,斗争。这一时期,子长同志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在中央红军创立的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部队整顿;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古田会议决议,纠正军阀主义、平均主义、极端民主化倾向;建立了西北红军的政治工作制度,成立了战士委员会、列宁室等组织,极大地增强了西北红军指战员的革命性、组织性、纪律性,大大提高了西北红军的军政素质和部队战斗力。
  子长同志具有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品质,他襟怀宽广,高风亮节,是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他多次遭受党内错误路线的排斥和非难,却依然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维护大局,遵守党的纪律,始终如一服从党组织的安排。1932年,子长同志带领陕甘游击队在陕甘诸县纵横驰骋,粉碎了敌军的多次进攻,并在正宁县开辟出陕甘历史上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当革命武装迅速壮大时,子长同志却受到党内“左”倾错误的批判,被撤销了总指挥职务,外调到甘肃去搞兵运工作。子长同志以革命利益为重,积极开展工作,于1932年5月组织了靖远起义,成立了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7月,又在西华池组织了暴动,增强了游击队力量。在革命武装力量被“左”倾错误推入危难之际,党恢复了子长同志的总指挥职务,他力挽狂澜,正确分析斗争形势,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精心组织战斗,成功地击溃了敌军三路“围剿”。1932年底,“左”倾错误再次对子长、志丹同志进行错误的批评,西北红军的两位领袖被强令离开部队去上海中央局“受训”。子长同志为使西北红军内能够保存一定的正确力量,他以党的根本利益和大局为重,据理力争,坚持要求到把刘志丹同志留在军中工作,之后才放心远赴上海“受训”。
  子长同志深爱民众,关心百姓疾苦,得到西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正如毛泽东所评述的那样“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他有着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有着像磁铁一样吸引群众的优秀品格,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他一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热爱群众,他经常教育西北红军的党员干部:“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儿子,所以要尊重老百姓,要是打骂老百姓,就是狗肥不认主,我们就要失败。”早在清涧起义前,他就变卖家产接济士兵,改善士兵生活。在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残酷斗争中,只要有革命群众被杀害,他知道后都要亲自去慰问遗属,想办法解决其生活困难。他与普通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每到一处就向群众了解年景好坏,日子过得怎样,看到比他大的老乡,都叫“老哥”,群众都亲切的叫他“谢老头”,认为他是革命的头头,是让百姓翻身做主的头头。
  子长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对家庭、亲属要求极其严格,经常嘱咐家人投身革命。从1932年到1936年,子长同志一家就有九人在战场和刑场上英勇牺牲。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身受重伤的他为躲避敌军的搜捕,辗转于寒冷的陕北村落之间,但他还是把自己惟一的棉被送给了老乡。子长同志就是这样把他的全部生命和毕生精力都献给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子长同志不幸牺牲后,为稳定形势,党决定秘不发丧,亲友不能吊孝设祭,是日,天降大雪,人称百草吊孝。  
  斯人虽古,精神永恒。子长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0年了,但他的英名永存。勤劳勇敢的延安人民,没有辜负英烈的嘱托,在光荣辉煌的13年里,为民族独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子长精神激励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和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延安市13个县区提前一年整体越过温饱线。近年来延安人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使延安经济社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初步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渐趋完备,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全面发展,电力、通讯和网络覆盖全市,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讯。以石油、化工、煤炭、卷烟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林果、草畜、棚栽三大农村主导产业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为支撑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多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全市GDP值142亿元,财政总收入37.2亿元。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和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全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子长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始终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支柱。我们纪念子长同志,缅怀他的革命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激发全市党员和群众的热情,继承他的革命理想,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早日把延安建设成为西部强市;就是要学习子长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品格,牢记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谢子长同志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是为劳动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将代代相传,永远激励英雄的延安人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为把革命老区早日建设成西部经济强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子长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谢子长纪念文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