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谢子长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谢子长在庆阳的革命活动及其伟大贡献
中共庆阳市委 庆阳市人民政府

  甘肃的庆阳是西北红军的发源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边区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主要战场和战略基地。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环境中,以谢子长、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来到陇东,在这里开展“兵运”活动,聚集革命力量。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后,终于创建了陕甘红军和陕甘边界革命根据地,揭开了西北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从此,红色的铁流冲击着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的统治根基。面对敌强我弱的严酷形势,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西北红军,在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连续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为西北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谢子长的历史功绩,将与日月同辉,永载史册。
  一、从陇东的实际出发,百折不挠地探索创建西北红军的新道路,这是谢子长为中国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
  庆阳位于甘肃东部,俗称陇东,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桥山密林贯穿南北,沟壑纵横,交通阻隔,民国时期远离国民党统治的大中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最早开展并坚持武装斗争的地方之一。
  大革命时期,陇东由于远离大革命的中心区域,几乎没有受到大革命风暴的洗礼,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未受到急风骤雨般的革命战争的冲击和打击。农民阶级在地主阶级和封建军阀、官府的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等重压下,不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大革命失败后,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各种政治势力如走马灯一般进入陇东,与陇东地方势力竞相角逐,干戈不休,加深了人民的灾难。
  在那严酷的岁月,谢子长发动的清涧起义,打破了沉寂。1927年11月,起义部队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唐澍、谢子长分任正副总指挥。1928年1月,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来到陇东南梁豹子川时,剩下不到30人。在这里,谢子长以各种形式向贫苦农民宣传打击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铲除封建剥削,摧毁封建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及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办事的队伍等革命道理。后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唐澍、谢子长决定,指战员分散隐蔽到群众中去。历时三个多月的清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陇东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火种。
  1928年初,谢子长偕同唐澍回到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汇报了情况。随即又被党组织派到国民党军许权中旅做工作,同唐澍、刘志丹一起参与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渭华起义失败后,谢子长又受陕西省委派遣回到陕北从事武装斗争。
  因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在西北掌握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西北地区创造红军,开展武装斗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谢子长与他的战友们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
  1929年初,中共陕北特委召开扩大会议。谢子长、刘志丹向与会代表传达了陕西省委关于开展“兵运”活动的指示,提出利用陕甘两省军阀扩充势力的机会,动员党团员和革命青年打入军阀部队,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做上层工作,争取掌握兵权,准备再次起义,创建红军。此后,时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的谢子长便在陕甘边区一带积极从事“兵运”活动。1930年春,谢子长、刘志丹借宁夏苏雨生部扩充实力之机,打入其内部。他们在苏雨生部安排了一大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为后来甘肃靖远起义和合水西华池起义准备了条件。这年8月,谢子长、刘志丹又率领一批革命同志到庆阳民团军谭世麟部秘密活动,很快以陇东民团军直辖三团的名义聚集散落各地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组建了一个团。不久,在“三道川事件”中受到惯匪张廷芝的袭击,遭到严重挫折。
  1931年11月,谢子长按照陕西省委指示来到陇东平凉,继续开展“兵运”活动。当他得知陕北游击支队已到达南梁,并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的消息后,便从平凉来到游击队驻地南梁。在南梁,谢子长领导建立了游击队党委会(当时叫队委会),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队委会由谢子长任书记,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等任委员。一些重大问题,都经过队委会讨论决定。1932年1月初,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在陇东正宁县柴桥子村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杨重远任参谋长,下辖两个支队,共约700余人。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后,党在部队中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的工作制度也得到了加强。按照陕西省委的指示,西北反帝同盟军建立了党的委员会,由谢子长任书记,刘志丹、荣子青为委员。部队下辖的两个支队也分别建立了党支部。
  1932年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军在陇东正宁县三嘉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庆祝大会设在细嘴子村的一个麦场上,临时搭起的会台上悬挂着巨幅横标,正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授旗典礼大会”,台子两旁一面面绣有镰刀斧头图案的红旗迎风飘扬,几百名红军战士系着红带子,手中的枪刺银光闪闪,梭镖红缨似火。正宁、旬邑一带的老百姓抬着猪、羊,吹着唢呐,前来庆贺,整个会场威武雄壮。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李杰夫代表省委发布了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命令,并宣布谢子长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李杰夫任政治委员,杨重远任参谋长,全军共360余人。之后还成立了中共陕甘红军游击队委员会,各大队也建立了党支部。大会举行了授旗仪式,当旬邑县委书记第五伯昌将一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红旗授给了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时,全场一片欢腾,数百人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等口号,呐喊声经久不息,震荡山川。多少年来,无数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都是为了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人们向往已久的西北红军终于诞生了,陇东高原上第一次飘扬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旗。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陇东成立,第一次公开打出了西北红军的旗帜,向西北人民展示了这支部队的性质和面目,在西北红军建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谢子长在陇东的革命实践活动,为西北红军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西北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这是谢子长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又一不朽业绩
  在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是谢子长等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使命。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后,谢子长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按照以陕西渭北为重点的预定方针,即率部南下陕西境内,开展游击战争,执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任务。3月中旬,谢子长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西渭北转战月余后,回师陇东。
  此时的陇东,国民党陕甘两省军阀为争夺地盘展开激烈的混战,陇东人民遭到空前的浩劫。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的死活,横征暴敛,变本加厉地向陇东各地索粮派款,仅驻扎在正宁的陇东军阀陈国璋残部百余人,就向四乡百姓索取钱款达10万元之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陇东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抗粮抗款的斗争。正宁南原一带的农民组织起了多支“民团”。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在多次催缴失败后,扬言要“血洗南原”。
  在此危急关头,谢子长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到来,吹散了压在农民心头的阴云,贫苦农民即派人与陕甘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根据陇东地区出现的高涨的革命形势,谢子长果断改变了原定出击陕西的计划,决定留在陇东,发动和组织农民攻打正宁县政府所在地山河城,开辟革命根据地。3月19日,谢子长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同寺村原一带农民“民团”及群众分兵两路向山河城进攻,但因向导迷路,错失战机,第一次攻打山河城失利。3月19日晚,红军陕甘游击队来到正宁县西坡村,谢子长召集队委会重新讨论了行动方针问题。经过周密研究,队委会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决定:(1)陕甘红军游击队开赴正宁南原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土豪劣绅;(2)将自发组织的农民“民团”改编为赤卫军,以配合红军游击队的武装斗争;(3)立即实现红军陕甘游击队的纲领;(4)发动和组织群众,准备再次攻打山河城,拔除敌人的据点;(5)在寺村原一带创建陕甘边红色政权,开辟革命根据地。
  3月20日,谢子长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来到寺村原,一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全面展开。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将农民自发组织的“民团”改编为赤卫军,随后又成立了少先队等组织。4月上旬,在谢子长和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在新庄子召开了有寺村原一带72个村镇的五六百名农民代表参加的大会,选举了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宣布寺村在革命委员会成立,陕甘边第一个红色政权由此诞生。
  正宁寺村原红色政权建立后,谢子长即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的粮食、牛羊及财产等分配给农民,镇压恶霸豪绅。在谢子长的主持下,寺村原革命委员会在苟仁寺召开了有上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公审并处决了大豪绅赵元亨和恶霸龚德功。4月1日,谢子长按原定计划,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发起了第二次攻打山河城的战斗。根据地的赤卫军配合行动,协同作战。革命委员会还组织群众为部队送水送饭,支援前线。由于城池坚固,防守严密,我军连攻两日未克,红军陕甘游击队遂退回寺村原根据地休整。4月13日,在地下党组织配合下,谢子长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南下奇袭旬邑县城获胜,俘敌300余人,缴获枪支400余支,子弹万余发。4月下旬,国民党军队为扑灭陕甘边燃烧起来的革命烈火,向红军陕甘游击队发动“围剿”。游击队主动转入外线,在陕西富县、洛川、中部、宜君一带游击。经九次苦战,至5月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战斗中发展到1000余人。
  正当陕甘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初步形成之际,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却认为,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陇东山区建立根据地是“执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指责谢子长,刘志丹犯了“逃跑主义”、“梢山主义”的错误,撤销了谢子长的总指挥职务,派他到甘肃靖远搞“兵运”工作。同时命令红军游击队撤离寺村原根据地,东进陕西韩城一带,在平原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结果在敌人重兵“围剿”下,遭到严重损失,部队剩下不到300人,不得不重返陇东根据地。6月下旬,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宁县麻子掌、梁掌堡先后召开了两次队委会,对今后的行动方向和方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终统一了认识,决定仍然以桥山山区为依托,在陇东开展游击战争。7月9日,谢子长在领导靖远起义失败后,又组织策划了合水西华池起义,这次起义取得了胜利,整整瓦解国民党军两个连的兵力。此后,红军陕甘游击队开赴正宁寺村原根据地的湫头、南邑一带休整。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红军陕甘游击队逐渐恢复了战斗力。
  7月下旬,陕西省委派李艮来到红军陕甘游击队巡视,重点解决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领导”和“反革命阴谋”问题。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红军陕甘游击队未能做好反“围剿”的准备,使敌人占了先机,控制了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完成了进攻部署。8月20日,敌人发起总攻,红军陕甘游击队仓促应敌,三战失利,损失严重,被迫撤离根据地,退到旬邑马栏一带。
  8月底,陕西省委派谢子长回红军陕甘游击队担任总指挥。此时,敌人正分三路“围剿”陕甘游击队。谢子长和刘志丹认真研究后,率领部队到旬邑、耀县、淳化交界的山区活动。这里北面和桥山山脉相接,重峦叠嶂,地形险要,便于游击队活动。9月上旬,敌富平、同官、耀县三县民团400余人,逼近照金,谢子长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指挥游击队歼灭民团300多人。接着,敌何高侯的一个团向红军“进剿”,谢子长利用有利地形,将部队埋伏在照金西南的安子洼,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大败敌军,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1932年秋,谢子长率红军陕甘游击队奔袭保安县城失利。10月1日,转移到陇东合水墩儿梁、八卦寺一带,又遭敌高双城部的袭击,损失很大。这时天气寒冷,指战员衣单被薄,部队粮食、经费发生困难。为了渡过难关,谢子长决定红军陕甘游击队化整为零,进入陇东的南梁子午岭梢山之中,分散游击,发动群众,筹集粮款。刘志丹带一个大队到合水拓儿原一带活动;阎红彦、杨重远带骑兵大队到耀县一带活动;黄子文、杨森带一部分人到三原活动。谢子长则与30余名伤病员留在南梁豹子川、平定川一带养伤治病,度过异常艰苦的寒冬。
  在谢子长的亲自护理下,高鹏飞、强龙光等伤病员病情好转。不久,阎红彦率领骑兵大队从耀县回来,带回了打土豪获得的现款、衣物、药品。随后谢子长又带领骑兵大队攻打安塞县真武洞,缴获30多匹骡马,筹集了大批经费。这样不但解决了红军的困难,还将一批款子送给陕北特委和北方局,作为党的活动经费。1932年12月,游击队各部在合水县拓儿原会合。经过分兵打土豪,发动群众,红军又恢复了战斗力,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12月24日,谢子长、刘志丹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到达宜君县转角镇,在这里将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1933年底,红二十六军在经历无数曲折后,先后开辟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此,陕甘边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进入了辉煌的发展阶段。
  1934年2月至5月,红二十六军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7月25日,陕甘边特委、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党委与陕北特委、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南梁阎家洼子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由谢子长担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派四十二师三团随谢子长去陕北根据地,与陕北游击队协同作战。8月15日,谢子长率领红三团和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二、五支队回到陕北,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三战三捷,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不幸的是,谢子长在清涧河口战斗中身负重伤。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伤势恶化,不幸逝世。
  谢子长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把热血和生命贡献给了西北人民的解放事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在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他百折不挠,再接再厉;他对党赤胆忠心,无限忠诚;他对敌斗争勇敢坚决,威武不屈,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他是西北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卓越的“人民领袖”。
  三、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自觉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谢子长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谢子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西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党中央和毛泽东对谢子长曾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曾题词称赞谢子长是“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谢子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陇东乃至西北各族人民中广泛传颂,群众亲切地称他是“谢青天”,是人民的忠诚战士。
  谢子长对人民无限热爱,不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西北人民的解放事业。1928年1月,清涧起义受挫后,谢子长率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来到甘肃庆阳南梁豹子川。面对严重的困难,他反复告诫部队的指战员:“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时刻不能忘了老百姓,不论走到哪里,都要爱护他们,给他们办好事,这就是我们革命的目的。”他还说:“人民的利益,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推翻地主恶霸的黑暗统治,争得政治上当家作主的权力,建设自己富裕的生活。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为着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利益。”短短的几句话,充分反映了谢子长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在谢子长宽广的胸怀中只有党,只有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部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时值寒冬腊月,指战员缺吃少穿,但宁肯露宿野外,也不打扰老百姓;宁肯吃野菜野果,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就使长期遭受兵匪残害和封建地主豪绅压迫的陇东人民对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大家奔走相告,赞扬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是穷苦人的队伍。1932年冬天,当红军游击队遭受严重挫折,再次退居南梁时,当地老百姓仍认得红军总指挥就是五年前打红旗的“老谢”,知道红军是好人的队伍,是为贫苦人打江山的!
  谢子长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对人民群众认真负责,敢于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西北红军创建初期,部队的成分和来源较复杂,其中既有子午岭山林中的绿林武装骨干,又有地方军阀陈国璋、谭世麟等部队中的起义官兵,还有自愿前来参加游击队的贫苦农民,此外也混进了少量的地痞流氓。尤其是少数吸食大烟的人把不良风气带入了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声誉。为了用无产阶级的建军原则武装全体指战员的头脑,使之树立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思想,克服部队中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纠正部队少数成员的严重违纪行为,谢子长对刚刚诞生的红军部队就提出了很严格的纪律规范,要求每一个干部战士都必须自觉认真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思想。1932年1月,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成立后,根据陕西省委指示在正宁县三嘉原整训。在这期间,谢子长用很大的精力抓了部队的纪律教育。部队从庆阳新堡向正宁北柴桥子行军途中,打开了正宁县盘克原任掌堡,有人乘机抢了老百姓的东西。谢子长闻讯后十分震怒。他气愤地说:“这简直是土匪行为!哪里像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这样下去,脱离群众,要不了几天就会失败!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绝不允许这么干!”为此,他拟定了纪律大纲,严惩了违纪人员,纯洁了队伍。
  谢子长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他经常和指战员一起行军,同群众一起劳动。行军途中,他经常把马让给伤病员骑,把仅有的口粮让给伤病员吃;部队宿营后,他总是和战士们拉话;每到一地,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做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都尽力解决;他不但在生活上爱护红军指战员,更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耐心帮助他们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和红军战士打心眼里爱戴“谢青天”。河口战斗后,谢子长身负重伤。西北根据地的老百姓心急如焚,纷纷赶到安定的灯盏湾,要求看望“谢青天”。从早到晚,四处来的乡亲们站满了院子,警卫战士给他们做工作,劝他们回去,但是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默默地站着,谁也不肯离去。有个老妈妈,提着鸡汤罐,挪着一双小脚,赶了十多里的山路,提来的鸡汤冻成了冰块。当她看到“谢青天”已不省人事,失声痛哭说:“老谢,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谢子长平易近人,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身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却总是和战士一样吃野菜、野果,穿破旧的军装,住窑洞草棚。1932年冬天,谢子长带领30多名红军伤病员隐蔽在陇东的南梁子午岭梢山中养伤治病。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同战士一样穿着旧单衣。群众给他的一件羊皮袄,也让给放哨的战士轮流穿。部队吃粮非常困难,整日靠吃野菜、野杜梨,打个野兔、野猪、羊鹿,就算“改善生活”。老百姓送来点粮食,只能加野菜煮成糊汤,大家分着喝。晚上他和战士们在土窑洞里烧柴取暖,把地面烧热后,再躺下睡觉。刚睡下烫得难受,但越睡越冷,常常被冻醒。深更半夜,寒风吹来,刺骨难忍。还要时刻警惕敌军袭击,经常转移地方。为伤病员治病更是没有药物,老百姓就给他们采草药、献土方。谢子长亲自用草药、烟油和南瓜瓤给伤员调治伤口。在篝火旁,他细心地用盐水给伤员清洗伤口,然后敷上草药。看到战士们情绪低落,他就乐观地说:“你们看,这山春天绿,秋天黄,现在叶子落得光光的,有兴旺的季节,也有枯黄的日子。我们革命也一样,有胜利,也有失败。现在树叶落了,明年春天又会长出来。现在我们遇到了挫折,只要我们不悲观,不怕失败,最后总会胜利的”,“熬过冬天,春天就会到来!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胜利快要到来的时候!”
  正是因为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西北红军才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失败走向胜利,西北革命根据地才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今天,我们纪念谢子长,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年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谱写出辉煌篇章的庆阳老区人民,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谢子长、刘志丹等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创造出新的业绩。
  

谢子长纪念文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