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徐特立教育文集 1924年 欧洲义务教育现状*——在暑期小学研究会演讲
徐特立
        
  今晚承诸位先生于暑热天气来此听讲,使我非常欣慰。特立留法数年,诸位以为研究或有成绩,其实我在法国仅仅读了两年书。因为从前我的外国语程度一点没有,只在数学上认识几个字母而已。所以第一年学习法语,第二年又预备一年,以后,我所学的是数学和物理化学。在座的诸位,或以为我到了欧洲转来,一定是拾了许多的东西,饱载而归,其实是很少的。我自从民国八年七月底离开长沙,到今年七月底又回湖南,屈指计算,恰恰整整的五年。至于学问一事,是抱愧得很;不过将来或者有点希望而已。学问的成功,是将来的事情,不是一时可以收到效果的。
  教育一项,我是无好多研究,但是时常关心而已。若是要将法国的教育行政完全说来,不独不适用,且亦无味;只好将一部分属于小学的义务教育,向各位谈谈。
  法国的义务教育,大概分为两部分:第一监学机关,乃是政府设立。第二开办小学,负责的人,不是政府,乃是地方自治区域办的,而管理之权属于政府,各视学或指导员,是由政府委派的。学校的筹款,也是由地方负责,我们要知地方自治团体自立小学,乃是普及小学的唯一方法。现在再说法国义务教育范围:
  法国义务教育的范围,是很狭小的。就是每一个自治区域,至少要办一个小学校。若是人数过多的时候,如超过一千二百儿童以上,则宜另设女校。法国的小学,是男女同校;也有男女分校的。法国义务教育的特别情形,就是它的自治区域,并不是象我国的城镇市乡,统计法国人口有三千九百万人,它分为三万六千个自治区域。就是说每一千〇七人间,即成一自治区域。大约一自治区域,无论如何要办一个小学,他们的限制一定,若是有不满二十五个学龄儿童,他可以送儿童到附近的自治区校去读书。……
  从建筑物上看,还有一件令人注意的,就是市政厅。它也有两百年或三百年的历史。它的建筑之精,耗费不能计算。还有一件,我在图书馆翻其千余年之抄本,皆为圣经。可见得宗教在昔日之盛极一时。现在拿中国的教育比说一番:
  中国从前的教育,是国民的教育吗?不是;以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说,他的书是教士大夫的,而人民连《三字经》都配不上学,所学的不过是包举《杂字》、《百家姓》增广而已。至于道德方面,人民也是没有学的。唯有在官吏和君王之中才学的,所以孔子教育的好处,在养成少数的循吏和圣君贤相罢了。他的教育,完全是人才教育。对于普通国民,是没效用的。
  我们中国的教育现象,最受影响的,就是什么玉皇、观音,操之一般无聊的无知识的宗教家,这是中国教育死不进化的现状。我听说,这次长沙城内闹什么陶公真人,李公真人,花掉好几万,这也是教育不良的反动思想,若同欧洲比较,真是相差天远呢!但是我们要问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不普及呢?它的原因安在呢?我们也值得注意。
  要说中国教育之不能普及,根本原因是人民无权自治。我省虽名为省自治,究竟是官吏主持。所以要义务教育,应该完全从乡自治办起。不然从那里筹款呢?若是有人说是无钱,我觉得办小学不能说此话。因为不要到外埠去请教员,只要本地人当教员。若是请本地人又何得无钱?他的父母家室,都在本地,真正没有钱的时候,将他一家五口或七口八口人,在一千多人里轮流吃饭,教员能够过活,他也愿意服务了。我想千余人里添几个人吃饭,是算不得什么一回事。……一千人办一所小学校,请一个教员,轮流吃饭。譬如我们正月间请客,也是要请的。又如我们正月间玩龙,分派灯油柴米,也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有人问我,中国义务教育,多久可以普及?我说只要全国有玩灯的精神去办教育,只要一年,即可普及。但须先办两年师范讲习科,因为只欠教员而不愁经费。还有人说,教员的饭固然不要紧,但是教科书呢?校址呢?我说,无钱的时候,可以仅仅用几百钱买粉笔,做一块黑板,先生写,学生抄,也是可以的。校址问题,更易解决,祠堂庙宇,那乡没有,都是可以借用的。
  因此说办义务教育没有钱的话,是不负责的话。若是能拿养一个兵的钱养一个小学教员,以湖南计算,那还了得。不过此点,是稍说政府的闲话;然而办学校,总是人民责重,若归咎政府,政府可以说,有经费,我也可做,于是派委员下乡抽学款捐,委员还要从中渔利,所以靠政府是吃亏的。小学教育不普及,不能骂政府,也正是为此。我的话恐怕说得太泛了,只得又说自治事情。
  我这回买了许多的自治书回来了,我想立定了计划,大胆的象传教一样的传它一下。诸位有表赞同的,还希望协力去进行。我们知道筹款是容易的,收米收谷,多收几次,月月去收,只要学校可以用的东西,都可以收,筹款易则教育普及亦易矣。
  再说欧洲小学教育的办法,法国是行强迫教育的。它不在年级上计较,只在学问的成功与否,就是都要造成完全的国民。五岁到十岁也好,五岁到十五岁也好,只要经过相当考试,即准予毕业,授以升学证书,或职业证书。还有一点,诸位宜明了。强迫教育,不限定人人都进学校去念书,在家庭念也可以的。但是到了暑假,应到教育行政机关受相当的考试。若能及格,即准继续办下去;否则还要进学校。这种事情,多半是个人自己请教师去教养他的子女。这是办学的大概情形。
  但是义务教育的根本问题,乃是编定小学的教授细目。考试时,照目录考,所以教科书可以任意采用。我国从前只有教授课程,没有教授细目。教授课程很普通且简明,故容易发生弊端。教授细目甚详,难得生出弊端。有的主张以教科书作标准,于是又引起教科书的问题。
  教科书的问题,也是义务教育的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教科书是一二人编的,总是会有许多不适用的地方,顶好邀集许多的学者,共同讨论,来编细目。象法国的地方教育会议,有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聘请国内对于教育有研究者,分为文理各科,分系讨论。大会表决,会议后留驻会者十二人。整理教授细目,大会的人数,大概五十余人。由此结果,可以得到学理上的研究,社会上的需要,所编细目,颇能适用,而不致专被教科书所支配。
  还有一点,我们要知道欧洲的教育,并非专以短时间采用外法,不问适合社会与否,茫然实行,教育不发生效果,此又一因也。我们此后宜审慎点才好。
  就湖南说,创办小学,在民国元二年,长沙有六百多个小学。以十三年的经验,慢慢的自编细目,恐怕也是容易办到。若有困难的时候,可请国内大学教授或海内学者编好,定为标准。总较临时演讲为好。因为临时演讲,是学理的,总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去干。我国已往的办学现象,即以长沙师范或其他学校论,程度的相差,几同手指一样的高低不齐;虽然说新学制主张有弹性,但总要有最低限度。不然,任校长自由伸缩,也是堕落的现象。所以我说编细目要紧些,而编教科书在次。
  再说小学设备问题。有许多乡里的先生们跑到长沙一看,参观别人的学校,设备周密,以为自己太不行了。人家这处有美术馆,那处有实习室。其实这种观念,都是谬误的。试问乡里能否同都会相比?譬如法比的小学生,天雨穿木鞋,儿童着破裤,我去参观的时候,一般学生简直象叫化,尤其使我蹙然动心的,就是平民小学校。我看到大多数的烂叫化,都住在河畔城角,我曾和烂叫化居住在一块。就是从前在长沙办孤儿院,孤儿院都是一般的烂叫化。我又觉得平民是很可怜的,所以平小教师,乃其终身的衣食父母。否则叫化长大,或当兵为匪了。我对于小孩,感觉一句话,就是小孩,是没有罪过的。这是宗教话,但我并非信宗教的。因为小孩之不幸,乃是社会上没有好的教养。这次我经过上海哈登路,一般的烂叫化,真是多极了。问他的父母,已经到工厂里作工去了。我们若是不将这般烂叫化弄好,将来他们长大,定是无业的流氓。我们睡觉,恐亦不安。
  还有一件事,值得我不安的,就是我曾经主张杀了一个强盗。那知越杀越多,因此我们知道杀不是维持治安的办法。还是要从实际上的教育办好才好。说来说去,我又说到教科书问题。
  教科书的联络与不联络,衔接与不衔接,都没有重大的关系。甲可以编第一册,乙可以编第二册,丙可以编第三册,只要顾到教授细目,多可减少,少可增补,顶好自己去编。
  有人著论说我们中国的教育权是操在商务印书馆同中华书局,确是实情;因为全国学校,除高等学校外,多采用他们的书。而其书之内容,皆于短时期将旧书改编的。试拿出一本商务或中华出版的教科书,即可指出许多不适用的地方。此外还有两个问题:
  (一)小学教师读书和教书问题;
  (二)小学奖励政策问题。
  小学教师之读书要紧,谁也会说。但在事实上,拿什么书去读呢?薪俸太少,然而又不得不读,那末,我们统宜设法连络多数的人去买书。至于教书问题,我不赞成在初级师范或是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就去教书。法国是将年限缩短两年,学生毕业两年内,只可以当助教,自己去补习,使得一面学一面教,而收教学相长之益。
  第二点我对于小学,主张行考试制,优者受奖,以收竞争观摩之益。法国的考试法,是政府定的。我们于此处宜注意一点,就是从前长沙王先谦先生为学务公所委员,办简易小学二十所,行考试奖励制,收效颇大,法国对于学生,也有奖金,教员倍之。
  现在我作个结论说:从前仅行年级制,学校都可发达。现在新法骤兴,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以及其他的方法,若用精神去干,比从前一定可以有二十倍、三十倍的进步。这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希望大家努力的。
  今晚我说的话,非常的旧,但不是在法国学旧的,乃是我从前抱有固定的旧。这是希望在座诸君谅解的,至于我的话是完全的长沙土话,希望外省来的先生们,原谅原谅!
  * 原载1924年7月《湖南教育》第3卷第7、8号。
  

徐特立教育文集(修订版)/徐特立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