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篇 林彪
(美)埃德加·斯诺

  一、个人经历
  1936年7月,林彪在保安给我提供了下列情况。
  林彪担任保安的红军大学校长,年方28岁。他是从第1军团借调来任此职的,仍兼任第1军团的军团长。
  林1908年生于湖北黄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父亲开了一所小手工作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度生意兴隆,后因当地军阀横征暴敛而宣告破产。买卖失败后他父亲到长江航运轮船上当了账房先生。林彪在保安再也不知他父亲的死活。他已有多年未见他父亲了。
  林彪到9岁才上学,后来他在五年中就读完小学,13岁时进了中学,于1924年中学毕业。他决心当一名革命军人,设法跑到广州,在布留赫尔①接办黄埔军校后不久考入了该校。他在第二年毕业,成为一名中尉。
  林早在上海时就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帮助他进了黄埔。1925年,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下令全校学员一律不得保留国共两党的双重党籍。他们要么当国民党员,要么当共产党员,不准跨党。这时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合并,林彪却同时又是国民党党员,因而必须作出抉择。他退出了国民党,参加了共产党。
  在北伐战争中,林彪在张发奎的第4军(铁军)战功卓著,1925年晋升为上尉,1926年晋升为少校。南昌起义时他在叶挺领导的独立师任职。这个师会同第20军(贺龙)的一个师和第11军的一个师和朱德的警察保安队,发动了南昌起义,标志了红军的创建和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手中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南昌起义的领导班子自称国民革命军。他们的起义失败后,贺龙、叶挺、朱德逃向南方,有的去汕头,有的去广州,还有的去湖南。林彪那个师跑到湘南时大约还剩下了一千人。1927年12月他们在这里同毛泽东会师,组成工农红军,第一次打出红旗。从那时起,林彪一直在红军当指挥员。
  林参加了井冈山和茶陵战斗,并以战术灵活而引人瞩目,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就是1928年3月在这一带成立的。之后他从井冈山转战至宁都(江西)和瑞金;他率领部队足迹遍于福建以至后来的四川边界。到1929年,他已是红4军的军长。他在1930年红军第一次打长沙时在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毛泽东的领导下担任此职。1932年1月他被提升为红军第1军团的军团长,1军团拥有红军的精华,它那时约有两万条枪。之后林彪指挥过“东路军”,下辖第1和第5两个军团。聂荣臻担任政治委员。第5军团一直由季振同指挥。据林讲,“他参加了反革命,被关起来了……”
  这时林彪把自己的经历完全同红军以及他参加过的军事行动混在一起,他的个性变得含糊不清了。在许多次闽赣、粤赣边区城镇进行的边境作战中,他取得了多次胜利,在蒋介石发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次反共围剿的整个时期,他—直担任军团长。除了第五次反围剿,林几乎获得全胜。红军缴获了许多武器,不断增强了兵力。
  二、评江西战争
  林接着说:
  “1933年9月,在国际青年节(9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打响了国民党第五次攻势的第一仗。当时第1军团在第九战线;第3军团开往福建去同第19路军‘建立联系’。我指挥第1军团,彭德怀指挥第3军团。
  “我们初战于江西乌江,解除了由蒋介石南昌行营指挥的第80师一个旅的武装就在这个月,又在江西乐安县的塘昌和戴坊打了一小仗,打败国民党一个团,缴获了它的全部弹药和给养。
  “经过第五次反围剿这几次初始战斗之后,敌人采取了我们叫做‘堡垒主义’的新战术。敌人寸步不离堡垒炮火的掩护,每次只前进几百码。在这一基础上,敌人同我们在江西宜黄县的大雄观打了一仗。由于‘堡垒主义’,我们未能实行包抄战术,战斗拖延不决。
  “就在此时,蒋介石碰上了第19路军在福建叛变。可那时候我们采取了错误的政策。我们不怕自我批评,可以这样说。那时蒋介石转而在西线和北线对我军和其他部队采取防御,同时挥师东进福建。这时我们本应击其后方,但相反却命令我们去打江西宁都以西永丰和藤田的堡垒。敌人在那里的堡垒极为坚固,部队薪饷优厚、装备精良,都是宋子文掌管的盐务税警团(即盐务局的缉私部队)。我们在那里犹豫不决,白白浪费了一个月。
  “直到1934年初,我们才开始东进,援助第19路军的指挥官蒋光鼐和蔡延锴;可是为时已晚,蒋介石行动太快了。他已经大部分是从江西抽调了十一个师去打福建。我们未能实现我们的目标:联合19路军消灭蒋军。相反,蒋打败了叛军,又回过头来打我们。
  “从那时起蒋介石全靠‘堡垒主义’。他修筑的堡垒之多——成千上万!——以致相互之间可用机枪火力接应。每个堡垒大约驻防十六人;重要堡垒有多达一个连的兵力。蒋实行‘堡垒主义’是不让我们运用机动进攻战术。他迫使我们对‘防御之敌’打防御战,而他拥有的防御手段要比我们优越。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只有一仗可以说是战略上的胜利。1934年9月1日,1军团(1师和2师)和12军(总计兵力一万三千人,由林彪指挥)于福建汀州府附近的温坊和敌军两个师遭遇。我们在一次夜战中消灭敌人一个旅,证明了‘堡垒主义’是可以打败的。
  “国民党军队已占据了长约三十里的大山猪鬃岭(译音)的山顶。北面另一座山是虎毛岭(译音)。敌人凭借碉堡的掩护开始向我们推进。我们分兵迎战;日落后我们爬上了山腰。在主力于山头上激战的同时,我军一部攻击和打进了汀州县城,奇袭消灭了一个旅,连一匹马都没跑掉。
  “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我们采用了攻防结合的战术,对我们的真正目标——敌人的侧翼发起突然袭击。
  “这些战术是和李德的主张背道而驰的。打下了县城之后,我军又登上猪鬃岭,攻占了所有重要碉堡。第二天又打了一仗,我们对来增援败军的敌军八个团进行了伏击。结果俘、伤旅长各一,俘获军官一百六十人,俘敌二千三百人,毙伤敌人三千五百余人,缴获步枪、机枪和其他装备数千件。
  “这一胜利很重要,因为它证明了所谓的‘堡垒主义’是可以打败的,”林彪这样重复说。
  林彪给了我一张各类缴获物资的清单。然后他又重复说,尽管这一胜利意义重大,但别地却继续采用错误的打法。明明吃了败仗,还说“红军无比团结,士气昂扬”。
  因为没有空军,红军的防御碉堡(他们自己的)成了敌机的良好目标。“单单第2师就因飞机轰炸损失了四千七百人。碉堡里的战士成了(飞机的)固定目标。许多干部身负三四处伤,毫无包扎,还坚持守堡。他们好多次一直打到最后一个人。在所有干部都牺牲后,许多普通战士自动出来代理指挥碉堡,这已成为普遍现象。”
  “由于我们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我们无法同南京军队寻机决战。按照李德同志那一套,只能是分兵把口,与敌人周旋,这种打法对装备和资源均处劣势的我军极为不利。我们完全丧失了进行机动作战、充分发挥我军迅速集结和分散、速战速决的时机。”
  林彪给我念了《战争与革命》一书中他写的题为《论短促突击》这一章的一段:
  “我军的任务不是迟滞敌人的前进,而是在求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则应让敌人按照其原定计划前进,用不着去仅仅为了阻滞他而去抵抗他。(但并不取消以游击分队引敌前进。——李德)因为敌人一遇到我军的阻滞,他即停止不进而做堡垒,这就减少我们进行机动以大量消灭敌人(但也有例外!——李德)。”
  林彪这篇文章于1934年7月5日发表。他怀着轻蔑引用李德在括号中的批注,声称李德是反对“短促突击”②的。很清楚,他至少是认定了要由李德这位倒霉的德国人来对江西的失败负主要责任。因为他在保安担任红军战术训练的领导职务(红军大学校长),看来很明显,毛泽东等中国指挥员是支持他的观点的③。
  林彪率领主力纵队向西北长征。在从四川向甘肃和以保安为中心的新根据地的进军中,大都是由他担任开路先锋,他率领1方面军进行了东征。他还在1935年冬消灭了东北军的几个师,缴获了大量宝贵装备。
  林彪早期在广州时,即在1924—1925年间,就同周恩来结交。他同朱德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1927—1928年又同毛泽东一起上了井冈山,度过了那年的寒冬。1948—1949年,他在东北和华北荣任连战连捷、深受信赖的中共军队司令,并在朝鲜战争中任最高司令官④,林彪似在最高军事指挥部地位仅次于彭德怀。就资历而论,林彪不及贺龙、肖克、罗炳辉、聂荣臻和叶剑英等人,但他在从南昌起义迄今的整个时期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无人堪与匹敌。
  ①瓦西里·布留赫尔(Vassili Blücher),又名加仑(Galen),苏联红军将领,1924年10月来华,任国民政府军事总顾问。——译者
  ②林彪发明的名词,用来描述他那种运动战,他在这方面被公认为专家。
  ③参见周恩来的谈话,本书第九篇;并见肖劲光谈话,本书第四篇。
  ④原文此处有误,林彪未任此职。——译者
  

红色中华散记/(美)埃德加·斯诺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