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邓宝珊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伊犁革命回忆录
邓宝珊

  我是辛亥革命前两年(一九○九年)因为家庭贫寒,从兰州应募去新疆伊犁参加新军的。起初,我是新军协统杨缵绪部下的士兵,后来因我粗通文字,提为司书。这时,我年十五,但已有富国强兵的爱国理想,对于清政府的残暴腐败感到不满,而对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和革命党人的屡次起义,则敬佩无已,心向往之。
  伊犁虽远处边陲,但在那里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也展开了积极的活动。其中的主要人物,就记忆所及,有冯特民、冯大树、李辅黄、郝可权、李梦彪诸人。他们深入到新军和哥老会中进行革命活动,并在伊犁办有《伊犁白话报》,鼓吹革命思想。此时,我经过新军协统部书记官金伯韬(甘肃人)、张愚生(陕西人)介绍,和伊犁同盟会负责人冯特民相识,他们向我宣传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同盟会的政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我认为这是救国救民之道,就在一九一○年七、八月间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了我年轻时代的政治活动,在新军的朋辈中积极鼓吹革命和暗中联络哥老会,还团结了一些倾向革命的人,如新军排长彭开远等。
  伊犁是天山以北的一个边疆重镇,凡是多民族地区,有汉、哈萨克、维吾尔、锡伯、索伦等民族,按照清朝的建制,辖有惠远、绥定、宁远、霍尔各斯、芦草沟五个县。清朝的伊犁将军驻镇惠远,镇台、道台分驻绥定和宁远。伊犁周围是天山以北气候温暖、物产丰富的地区,人民本可安居乐业;可是就在这远隔内地的边疆,清王朝那一套军事政治机构同样地迫害着人民,不论将军、总镇、知府、道台,乃至旗民、绿营,都是横征暴敛,蹂躏地方,为当地各族人民所痛恨,使得广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士兵日渐倾向反清的革命斗争。
  一九○七、一九○八年间,伊犁将军长庚到任后,为了标榜办新政,练新军,就兴办学校、办工厂,并从湖北调来一营新军为基干,又在关内和各地招募了一些士兵,成立了新军混成协。新军的成员大都是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他们由于受了清朝的民族压迫和残酷剥削,经过革命党人冯特民等人的积极宣传活动,新军中加入同盟会者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伊犁反清斗争的一支主力军。
  一九○九年,长庚调任陕甘总督,以蒙人广福继任。广福目不识丁,但对部下较宽厚。这对革命来说,是既有利,又有害:利是军队中管束不严,便于党人的活动;害是因广福采取怀柔政策,对大部分官兵尚有羁縻作用。所以当时上海党人由俄国转来密电,指示在边疆先行起义,使清延顾此失彼,乃因时机尚不成熟,未敢发动。
  到了一九一一年秋天,川汉铁路争路风潮日益扩大,革命已到了一触即发之际。新任伊犁将军志锐到任后,首先下令解散新军,停办讲武堂,将协统杨缵绪免职。对新军是只收子弹,不收枪支,勒令新军遣返关内,却又迟迟不发遣散费。弄得新军官兵坐困伊犁,冻馁交加,怨声载道,更增强了革命的斗志。于是协统杨缵绪所率大部新军官兵加入了同盟会。志锐的倒行逆施,更加促进了革命时机的成熟。
  未几,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震撼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十二月二十七日,在新疆的革命党人刘先俊、田昔年等联合哥老会在迪化(今乌鲁木齐)首先起义,进攻抚台衙门,为清巡抚袁大化所挫,暂告失败。但消息传到伊犁,人心为之振奋。加入同盟会的新军官兵,一致认为时机已迫,不得再事蹉跎,公推冯特民、李辅黄为指挥起义的干事,并由李辅黄联络军界,李梦彪联络商界,马凌宵联络回族,谭玉书联络哥老会,决定于一九一二年元月十二日举事。旋因奸人向志锐告密,遂提前于元月七日晚九时起义。李辅黄任总指挥,首攻东关,再入城策应。郝可权、冯特民率领铁血团直攻将军署与北库。这时志锐仍自恃城内外驻有大量武装齐备的满蒙兵,不加戒备,并深信新军子弹已收,单恃空枪,不足为惧。殊不知这些受革命影响的新军,事先早已秘密留有部分子弹;同时,管理南库军火的黄立中又是同盟会会员,这就更不愁得不到充足的军火了。
  当时,我是新军司书,亦参加此役,手携五响马枪,带了五粒子弹,随同李辅黄猛攻东关,满兵望风披靡,迅速占领东关,并率部进入南库,取得大量弹药,军心为之大振,陆续进入城内,占领各要道。同时,郝可权所率一部分铁血团员亦顺利攻入将军署,志锐慌忙越墙逃入东街乌协领衙门内。冯特民所率铁血团进攻北库,遭到新满营正蓝旗协领蒙库泰所部顽抗,不能得手,情况万分紧急。这时大家考虑到,时间如稍有拖延,驻绥定的绿营防军和牛录的锡伯、索伦营军队都会前来增援,势必重蹈迪化的覆辙。革命党人急在商会开会商议,决定利用志锐与广福之间的矛盾①,争取广福出面号召蒙旗兵放下武器。广福既恨志锐平时和己为难,又在革命形势和革命党人的敦促下,遂出面向北库蒙旗官兵宣告:只要放下武器,交出北库,即与官兵无关;如有其他事故,本人愿负担保之责。以广福平日尚得军心,而且蒙库泰和他同是蒙族,又是他的旧部,就立刻停止抵抗,缴械投诚,交出北库。至此,惠远已为革命军全部占领,志锐亦从乌协领衙门东夹道内搜出,并立即处决。到天拂晓时,绿营和锡伯营虽已出发,但听到志锐已死,惠远又为革命军占领,遂中途折返。
  元月八日,革命党人集会,商讨组织临时都督府,推广福为临时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冯特民为外交部部长,贺家栋(原伊犁知府,起义时投诚革命军)为政治部部长,郝可权为参议院院长,徐国桢为东进支队司令。
  临时都督府成立后,即电告新疆巡抚袁大化,劝其认清时局,向革命投诚。袁不接受,反于二月初派陆军协统王佩兰率部向伊犁进攻。临时都督府即派东进支队司令徐国桢前往迎击,准备击溃敌人,攻取迪化过春节。不料徐国桢所率钱广汉、柴乐善两营旗兵叛变投敌,致令王佩兰得势,占领了精河以东的沙泉子。沙泉子系战略要地,伊犁的前卫,这样一来,伊犁形势顿形紧张。总司令部部长杨缵绪急率基本队伍和新招军队星夜增援,我亦随军出发。在精河、沙泉子激战一天一夜。我当时担任右翼攻击,敌人反复猛扑,指挥官连长阵亡,军心有些动摇。我当即表示,应坚守阵地,如右翼失利,影响全线,则伊犁危殆,乃率领士兵竭力苦战。适杨缵绪赴前线督队,我当即建议抄敌人左翼后路,以扭转危局。杨缵绪遂令我率部突袭敌人后方,冲到敌人指挥车跟前,敌军大乱,后方动摇,始转败为胜,王佩兰狼狈退回四棵树、乌苏一带。革命军乘胜收复沙泉子,伊犁革命政权得以危而复安,我亦因战功调升为参谋。
  此后双方相持不下,革命军遂派人联络哥老会,在天山南北到处发动起义,使袁大化穷于应付,不久清帝退位,袁大化在不得不承认共和的局势下,派人在塔城同伊犁革命军议和。临时都督府派贺家栋、黄立中为代表,在议和中,袁大化尚欲拖延时日,以观大局变化。到四月喀什独立,推举前道台袁鸿祐为新疆都督,电到迪化,袁大化感到四面楚歌,即电北京袁世凯,请命袁鸿祐主持新疆军政。但袁鸿祐甚不得民心,在喀什为其部下所杀。袁世凯又命镇迪道杨增新为新疆都督,主持与伊犁革命军的和议。杨增新急欲取得新疆政权,遂在塔城与伊犁革命军达成协议。塔城议和后,杨增新为新疆都督,杨飞霞为伊犁镇守使,贺家栋任新疆民政长,杨缵绪调任喀什提督。革命党人冯特民、李辅黄、郝可权、李梦彪等则留在伊犁,维持后方。
  杨增新系云南人,清进士出身,尚权术,曾任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知州,清光绪末年,调任新疆镇迪道。由于当时革命党人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使他在混乱中窃据了新疆都督的职位。杨是一个阴谋家,他预料中原将从此多事,企图把持关外,形成割据局面,上台后,尽力招揽河州回汉旧部,培植亲信队伍,到了羽翼已成,遂出其阴险毒辣的手段,首先残杀革命党人,次及思想进步的人士。到一九一三年,袁世凯在各地屠杀革命党人时,杨增新在新疆也就大肆残杀革命人士,领导伊犁革命的冯特民、李辅黄和留在后方的参谋长李伯泉,都在他的屠刀下壮烈牺牲了。郝可权、李梦彪等也被迫逃亡。我当时也在被缉拿之列,在伊犁势难立足,遂从惠远逃到宁远,避入帝俄领事馆,拿了俄国护照,经霍尔各斯取道西伯利亚,回到京津,转赴陕西,在华山下和陕西老同盟会员郭希仁,刘蔼如等相结识,参加了“共学团”,密谋讨袁,于一九一五年又参加了讨袁、靖国诸役。
  ① 广福在与志锐办理新旧任移交时,志锐有意与广福刁难,以致广福不能前往杭州到任。
  

邓宝珊将军/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