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与子长一起战斗的日子①
郭洪涛

  谢子长同志决定回陕北担任西北军事特派员后,考虑陕北的干部十分缺乏,为开展工作,他多方物色干部。恰好那时我正在北平,一日谢子长、阎红彦两同志到蓬莱旅馆找我,对我谈了陕西的情况。谢说:陕北反动军阀采取极端反动的高压政策,残酷地镇压革命;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一支队埋枪;陕北特委遭到严重破坏,毕维周、王兆卿、高录孝、高庆恩、崔明道、王守义等六位负责同志被敌人杀害,陕北革命受到了挫折。希望我与他一道回陕北开辟工作。子长同志还对我说:“我搞军事工作,你搞地方工作,同心协力把咱们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建设起来,绝不能让好不容易点燃起来的革命之火熄灭掉。”听了谢子长同志的这番话,我很激动,当即表示:只要组织上同意,我个人没有意见。子长同志高兴地和我握手告辞,并说准备尽快向党组织报告。
  很快,组织上同意我回陕北工作,担任陕北特委组织部长。谢子长同志先我于1933年12月返回陕北,先到清涧,由陕北游击队二支队白雪山同志派人护送到安定西区。我留下参加驻北方代表召开的陕北党团特委委员联席会议,所以,1933年12月下我才回到陕北。
  陕北是革命老根据地,开创游击战争较早。1927年10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派省军委书记唐澍同志到清涧,与在国民党石谦旅从事地下工作的谢子长(连长)、李象九(营长)发动了清涧起义。由于没有根据地,起义失败了。但这是党在陕北领导的首次革命武装暴动,向陕北国民党反动派响了第一枪,指出了革命武装斗争的方向。1932年九十月间,陕北特委派毕维周在延川高石崖宣布成立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九支队,队长高朗亭,政委艾龙飞,经济员张承忠,全队12人,12支枪,在清涧、安定、延川一带活动。1933年1月,陕北特委又任命强世清同志为副队长。1933年2月9日(旧历正月15日),九支队在安定县栾家坪桥头打死安定县长,并以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的名义,贴出布告,号召群众奋起反对贪官污史和封建地主,进行革命斗争。杀了县长,震撼了地方反动派,鼓舞了群众的斗争情绪,扩大了政治影响。
  以后,根据陕北特委的指示,九支队改编为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先后由强世清、白德胜、马佩勋等同志任正副队长,在安定(今子县)一带活动。
  在安定一带活动的一支队,1933年5月间在谭家崄遭敌两个连的袭击,政委杨仲远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同年八九月间,在枣树坪攻坚受挫,队长强世清负伤,养伤中被俘牺牲。以后又在延川县清平镇打了一仗,损失惨重。这支队伍因遭敌袭击,攻坚受挫,又得不到群众的掩护和根据地的依托,在战斗中领导人相继牺牲,群龙无首,将枪支埋了。这时,绥清二支队的三支枪,先调给特委编成特务队,后并入三支队。二支队的枪被调走后,白雪山等同志又搞到一支盒子枪,从黄河东阎锡山部兵变过来的两个士兵带来的两支“六五”步枪,共有三支枪,十余人,恢复了二支队,在绥消地区活动,由白雪山任队长,以后又任命王怀德(随谢子长同志回到清涧)为政委。在绥清边活动的崔田民、白雪山等同志,在当年腊月初,派人取出了一支队埋藏的13支枪。腊月初七②是清涧解家沟“集市”,崔田民,白如冰同志与二支队的白雪山、崔玉瑚、张承忠、王聚德等同志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狠狠地打击了敌人,杀了豪绅兼高利贷者高潘和催收税款的衙役。之后,二支队仍留原地活动,一支队还调给二支队一支冲锋手枪。张承忠,崔正冉两同志率领一支队在清涧东区活动的人和10余支枪返回安定活动。后由谢子长同志指派李胜堂同志为队长,谢绍安同志为副队长(后任队长),刘志清(后叛变)为政委,正式恢复了支队。
  1934年4月4日,根据陕北游击战争日益开展的形势和斗争的需要,陕北特委在佳县南区神堂沟召开了陕北党、团特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继续发展游击战争,扩大游击队。并决定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
  1934年6月间,我到安定,向谢子长同志汇报了神堂沟会议的情况和有关决定,他表示完全同意,并指示我将陕北红军清涧第二支队和绥德第五支队调到安定与安定第一支队汇合,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1934年7月8日,集中一、二、五支队,在安定县杨道峁正式成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由谢子长同志兼任总指挥,我兼任政委,贺晋年同志任参谋长。总指挥部下辖一、二、五支队,一支队队长谢绍安;二支队队长白雪山,政委王怀德、后为张毅忱、马万里;五支队队长崔正冉,副队长王子文,政委张毅忱,后为马万里。
  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的成立,是发展陕北游击战争,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里程碑,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它把分散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实行统一领导,既可以集中实力打击敌人,又可以根据陕北特委和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分头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壮大革命声势,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成立后,陕北的革命游击战争进入了划时代的发展阶段。到年底,三块苏区(即:安定一带,绥(德)清(涧)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边)14个县连成一片,并成立了三个红军主力团和近20支红军游击队。1935年1月,成立了陕北革命委员会③,并成立了红军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实践证明:中共陕北特委和谢子长同志这一战略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后,立即率领一、二、五支队和赤卫大队(队长薛兰斌)600多人,一举攻进安定县城,歼敌数十人。贺晋年和谢绍安、刘明山、陈文保,路文昌等同志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郭立本、谢福成等党员和游击队员以及革命群众近百人。攻打安定县城的胜利,震撼了陕北各地,大大鼓舞了广大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的斗志,扩大了我党和红军游击队的政治影响,对于推动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展起了重大作用。
  这时,陕北游击战争和群众斗争已扩展到十余县境。绥、米、吴边的形势也有了迅速发展,除四支队外,又建立了佳县六支队,扩大了游击根据地。神府边的三支队在王兆相、杨文模等同志领导下有了进一步发展,又成立了府谷第七支队,活动于神(木)、府(谷)、佳(县)、榆(林)边区,扩大了根据地。在安定民团搞地下工作的栾新春、贺吉祥等同志,打死民团中三个反动分子,拉出来几支枪,改编为横山八支枪,活动于横山、安定、米西边界。绥清苏区也有很大发展,已开辟了延川东区延水一带根据地。
  在陕北特委和谢子长的领导下,红军游击队以打击和消灭白军民团武装为主,同时领导群众斗争,打土豪、分粮、吃大户、抗捐、抗税、抗租、抗债。这种武装斗争和群众斗争紧密结合的斗争形式,有利于打击和消灭敌人,壮大革命声势,提高斗争艺术和斗争策略。在镇反时,一般采取“枪打出头鸟”的策略,对罪大恶极的豪绅和恶霸予以坚决镇压,用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张贴布告,公布其罪行。当时由于到处都有苏维埃的布告,白区老百姓不知道“苏维埃”是谁?于是流传起“苏维埃”的故事。王家畔会议后,特委派我去安定,张达志去清涧,一道路过绥德,在一个旅店里,听老百姓在议论,说陕北出了个姓苏的大人物,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到处为民除害,他到哪里,哪里的穷人就有了出头的日子,等等。
  随着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游击根据地的扩大,红色村庄也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有的村庄原来基础很好,又没有反动分子,游击运动一开始,就把这里的群众组织起来,成为游击队的根据地。安定县西区的枣树坪(谢子长所住的村庄)一带,清涧东区的袁家沟(白如冰所住的村庄)、曹家洼一带,米脂东区的黑圪达村(我所住的村庄)一带,佳县南区神堂沟(高长久所住的村庄)一带,吴堡北区的慕家园(慕纯农、慕生忠所住的村庄)和樊家圪坨一带,绥德南区铁茄坪(崔田夫、崔田民所住的村庄)和王家沟(王子文所住的村庄)一带,神木的贾家沟一带等,都有是如此。各级党委从上述的基础地带出发,还派出游击小组,专门负责突击公开村庄工作。因此,凡是有党的工作基础的地方,都相继开辟了相邻的村庄。有些村庄还有反动分子,游击队或游击小组一进去,先镇压反动分子,发动群众分粮、吃大户,烧毁豪绅地主的文约、地契、账簿等,然后公开村庄(即成为苏区村庄),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向四周不断扩大发展,如清涧的袁家沟、绥德的铁茄坪一带,开始只有三四十个公开村庄,以后发展到绥清和延川边一大块根据地;吴堡县慕家园、樊家圪坨,佳县神堂沟,米脂黑圪达村一带,开始也只有少数村庄公开,以后发展为绥、米、佳、吴边一大块根据地;安定西区以枣树坪一带几十个公开村庄为基础,发展到米西、横山、靖边、安塞、延安等几个县边区的一大块根据地。神府地区游击区,在陕北革命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我没有直接参加这地区的工作,对其发展情况知道得比较少。
  在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取得打进安定县城的重大胜利后,谢子长和我又决定率领一、二、五支队和赤卫队共600余人,到南梁与红二十六军汇合。以取得红二十六军的帮助,配合陕北游击队打击敌人。1934年7月两军会合后,在南梁附近的阎家洼子召开了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谢子长、刘志丹、高岗、张秀山、习仲勋、王世泰、贺晋年、龚逢春和我,以及陕甘边区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团连以上干部和陕北三个游击队的队长、政委。
  在这次会上,批评了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高岗的错误,一致通过调高岗到上海临时中央局受训(但一直未去)。四十二师政委一职由谢子长同志兼任,师长仍由杨森同志担任。会后,谢子长同志与我商量决定: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由贺晋年同志接任,政委仍由我兼任。
  在这次会上,讨论并通过了红二十六师四十二师三团(团长王世泰、政委黄罗斌)北上陕北,与陕北游击队一道打击敌人。
  陕北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引起了敌人的严重注意。当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南下与红二十六军汇合期间,军阀井岳秀的八十六师倾巢出动,并配合地方民团,以连排为单位,分进合击各根据地,进行烧杀、抢掠和破坏村庄。面对这一严重局势,陕北特委及地方党组织领导游击队、赤卫队以及广大群众,与敌人展开了极其艰苦的反“围剿”斗争。
  1934年8月,由谢子长统一指挥的红二十六军红三团和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所属一、二、五支队以及赤卫大队进入安定一带。8月中旬,敌人一个连从石湾方向窜入安定的景武家塌“清剿”,我军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这股敌人。清晨,我军到达景武家塌,由红三团主攻,一、二、五支队配合,占了山头,居高临下,对山下的敌人展开攻击。我们估计,战斗开始后,敌人因地势不利将会向石湾镇方向逃窜,因此事先布置了埋伏。战斗打响后,敌人大部分被歼;残部果然向石湾方向逃窜,中我军埋伏,全部被歼灭。接着,我军从安定往绥德方向前进,经过白区的南沟岔、老君店,绕道至绥德苏区的张家圪台。那时,白区老百姓因受反动宣传,大都已经走散;敌人也闻风纷纷逃窜。为了做争取白区群众的工作,我军所到之处,吃了老百姓的粮食,都留下了银元和简单的信。群众对我军纪律严明的反映很好,到处传说来了“天兵天将”。我军在张家圪台山上击溃了敌人从薛家峁来的一个连,消灭其两个排。少数向无定河逃窜的敌兵,有些淹死在无定河内。在获得景武家塌、张家圪台两战胜利之后,我军进入绥清边无定河畔苏区。敌人一个连在黄河和无定河汇合处河口镇设了一个据点,这是敌人在苏区内埋下的一个“钉子”,非拔掉不可。我红军主力稍作休整后,在广大赤卫队的配合下,在一天拂晓进攻河口镇,击溃了敌人一个连。敌人因背水作战,无路可退,损失惨重,被迫逃往清涧县城。我军胜利地收复了河口镇。河口战斗中,谢子长不幸胸部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因伤口剧痛,他才揭开衣服指着伤口对我说:“我负伤了。”我马上对子长说:“你先走,我随部队撤退。”并立即派人护送他撤离火线。战斗结束后,子长带伤挥师北上,在横山董家沟又重创敌高双成部团长高玉亭率领的一个营。然后率红三团和一支队到安定西区。红三团南下回陕甘边时,子长离部队养伤,陕北特委派薛兰岗带一个中队负责保卫。
  在反“围剿”中,我根据地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红军游击队作战,成绩卓著。根据地内,建立起村与村,县与县之间的联防。在敌人据点附近的山头上,都有我们的群众放哨,每当敌人从据点出动,群众迅速查清敌人的武器装备、人数和动向,并向四面八方传报,使敌人的一举一动置于我广大群众的监视之下。这种传递情报的方法,群众称之为“土电话”。地方党组织还领导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敌人作斗争。他们站岗放哨,捉拿敌探,骚扰敌人驻地,坚壁清野,使得敌人一进入苏区就像聋子、瞎子一样,听不到消息,吃不上饭,睡不好觉,疲劳沮丧,惶恐不堪。而第当红军部队和游击战士到来时,都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群众杀猪宰羊,运粮、抬担架,站岗放哨,帮助战士洗补衣服,缝鞋,做饭,有时还给大家包饺子吃,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在斗争中,还进一步开辟红色村庄,使苏区逐渐扩大。
  实践证明:陕北党领导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是做得好的。第一次反“围剿”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帝、反封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办事,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因为有根据地作依托,既可以主动出击敌人,又可以迅速返回进行休整;对敌人构成坚强壁垒,敌人打进根据地来,就陷入了人民战斗的汪洋大海之中,必遭灭顶之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是重要的条件,这就是根据地的条件。后来中央红军来到陕北,红军东征时,彭德怀同志到了清涧县,表扬清涧县的群众工作做得不错,说不亚于中央苏区兴国县工作。
  注:
  ①摘自《郭洪涛回忆录》,标题为编者所加。
  ②1934年1月21日。
  ③应为陕北省苏维埃政府。

谢子长纪念文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