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机构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机构 > 教育机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省戏剧专修科


  秦腔教育机构,民国三十年(1941)五月,王捷三、封至模于西安组建。附设于省巡回歌咏队,经费由省教育厅发付。封至模兼任班主任。设教务、剧务、编辑三组,编制有戏曲教练、文化教员若干名。教务组长张秦伯、曹以仁、李瑞阳,剧务组长施葆章,编辑组长范紫东。戏曲教练赵柱国(须生)、安鸿印(青衣)、李云华(旦,号活手腕黑娃)、杨正福(小生)、李怀坤(花脸、碎秃子)等。文武场教师吴雄志(司鼓)、田英才、朱子忍 (银庆)、黄云璋(德运)、唐德元(小锣),文场王正坤(盲人)、王东生(板胡)、王曲功(硬二股弦)、蒋德中(二胡兼二股弦)、周十二(三弦)、张全杰(老六、笛子)等。学制六年(三年训练,三年实习),学生毕业后为本班服务一年。出色的学生有:须生吕欣韵、成德信、赵永德、王辅平、栗怀荫、师自鸣、王钦明、朱永廉、焦春祥、毛平发、王孔乾;小旦成怀学、王景模、张朝轩、傅芝荏、张东海、李宁康、李玉才,青衣袁玉璋、路逢昶、王生霁,小生粟成荫、胡昌锦(文藻)、王晋禄、王成仕、姚映旭、王平生,花面辛性安(铜锤花脸)、刘茂森(架子花脸)、乔荫棠(武净)、张桂林(架子花脸)、周同鸣,老旦周东林(兼彩旦),丑角王达旭、赵文真(兼彩旦)、张肯堂及骆锡荣、骆鸿绪、杨天纵等。该校教授剧目有;《黄鹤楼>>、《打金枝》、《光华山》、《搜杯》、《拷寇》、《牧羊卷》、《春秋配》等。排导公演剧目有:《赶斋》、《二进宫》、《周仁回府》、《辕门斩子》、《鸿鸾喜》、《水淹下邳》、《马前泼水》(封至模改编)、《山河破碎》(封至模改编)、《风筝误》(郭道宝编)等。该校除在本校南院门正艺社、骡马市三意社等地公演外,还到三原、眉县、户县、咸阳等地巡回演出。民国三十七年末,同晓钟剧社、上林剧院合并,易名陕西省戏剧学校。以一、二班学生为主,与晓钟学生编为两队,常驻于南院门福建会馆与东大街夏声剧社(案板街东侧)演出,并赴泾阳、耀县、富平、蓝田、渭南一带巡回演出。民国三十八年,剧校撤销,多数学员入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光武剧团,进驻甘肃河西走廊。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