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 > 作曲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李逸僧


  李逸僧(1878—1942)秦腔编导及音乐家。原名李翼生。因左臂跌伤,自称“短左袂僧”。西安市人。父辈是西安南院门天德成银号东家,家中富有。其兄弟三人,李翼生行二,剧界称“李二老爷”。自小受家庭严教,学业优异,对文学、戏曲、音乐尤为爱好。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光绪皇帝逃奔来陕,李因“门弟”关系,被荐入宫充当侍卫,目睹了宫廷的腐败没落,内心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宣统末年(1911),辛亥革命时,在陕西跟随张翔初、张云山反清,思想激进,行动果敢,因功受到擢升。后北洋军阀陆建章督陕,因政见不同愤然出走,赴北京跟京剧名小生姜妙香学戏。民国五年(1916),陈树藩改任陕西督军,李二次被启用,出任省督军府副官主任。后又因厌恶官场生活,比此易名为李逸僧,专门从事戏曲研究和秦腔改革活动。
  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李逸僧在西安与京剧票友李游鹤等人组织丁广益娱乐社、和众票社等京剧团体。他先后在《群英会》、《黄鹤楼》中饰周瑜,《辕门射戟》中饰吕布;又与另一名票友封至模联袂演出《法门寺》、《浣花溪》(一生一旦)。他除擅长生角戏外,丑角戏也很出色。
  李逸僧博学多才,他除演京剧外,对河北梆子、山西梆子、豫剧、秦腔、眉户等也十分熟悉,还能任编导,并精通音律。民国二十年后,迁任三意社编导,对秦腔进行了诸多改革,成就卓然。在《苏武牧羊》中,他创造了李陵唱前半句,苏武唱后半句的唱腔形式,为观众所称道。对《娄昭君》,又打破秦腔的传统板式结构,吸收了京剧“逍遥津”的优美的韵律,创造出了一种“新腔”,经苏哲民、苏育民演出,红极一时,成为三意社的看家戏。还有《卧薪尝胆》等,经他的编改,也被誉为“点石成金”之作。因而三意社社人称他为“先师”。
  李逸僧识才、爱才,深得艺人敬重。秦腔名旦何振中,从小就在李家受教,后来,何置房成家,都得到李逸僧的资助。蒲剧演员阎逢春,在西安唱红不久,嗓子坏了,本人十分痛苦,李逸僧也很惋惜,他一面安排阎住在自己家中,出钱请汉调二簧的名教练给阎练嗓子;一面教阎练闪帽翅。为支持阎的事业,李逸僧后来又花费数百元,为阎在西安城隍庙定做戏箱、行头。阎视李逸僧为“再生父母”,特将自己“代蓉”之名易为“阎逢春”。蒲剧演员王秀兰,原是流落在西安的一穷女孩。八岁时,被李逸僧路过看见,认定是演员之才,便千方百计说服其母让孩子学戏,经李逸僧口授《玉堂春》、《金玉奴》、《水漫金山》等戏,很快唱红了西安。民国三十一年李逸僧病逝于西安,是年六十九岁。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