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 > 表演艺术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陈雨农



  陈雨农(1880—1942),秦腔演员,教练,善工小旦及花旦。名嘉训,号雨农,乳名德娃。出生于西安东关龙渠堡。小时曾在本巷中一位老拔贡薛元衡处读书,嗣以家贫不能供给,送他去学商业,因其不善经商,私自离开西安去临潼县胡奎的华清班学戏。当时演戏被人看作一种卑贱行业,他因此受到乡党亲戚的鄙视,甚至不准他回家,进堡子。这些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的志愿,一直坚持苦学,终于以天才的表演,成为受观众欢迎的演员。长安、三原、临潼、渭南等地戏班,为了争着约他演戏,甚至派人带着刀棍等器在渭河滩上拦截抢夺。因之,他在通过渭河时,经常改装隐蔽于小轿车内,以防意外。他自己约集当时许多著名演员,成立了云庆班,通过不断的探讨、创造,从表演到化妆等方面,对秦腔都作了大胆的改进,使他的戏班,成为当时的名班。
  陈雨农唱做俱佳,唱腔上出字圆正,拖腔平稳,有分寸,有情感。唱《断桥》“恨官人丧良心不如禽兽”一段,既刚劲,又稳实,字字珠玉,吞吐得法,行腔有素。表演不循旧规,讲究时时翻新,观众说他是“德娃的《走雪》,一回一个样子。”他能戏百余出,最拿手的为《送女》、《走雪》、《周仁回府》、《皇姑打朝》等。演《送女》唱到“人人说男子汉心肠太恨”时,不由狠狠地将余宽一指,但因失手过重,几乎将人推倒在地,又急急去拉他回来,表现出恨极、惊怕、不忍、怜惜,忽而又娇羞、怯惧的复杂心理。与余宽诉苦一段,越说越亲,越诉越苦,情不自尽的说出“咱夫妻同床共枕”一句,被他父亲咳嗽一声叫醒,满面绯红,甚难为情,使观众亦如身临其境。他在一些戏中的演法,多成典范,各地效仿者甚众。晚年,他虽然谢绝舞台生活,但书局印他的拿手剧本时,还在戏名上加上他的名字,象《德娃走雪》,以利广开销路。民间也有许多谚语,描写他的演技之高,如“快跑快跑,去看德娃的《皇姑打朝》。”辛亥革命以前,他虽名震三秦,但他认为凭个人力量,不足以办好戏曲事业。辛亥革命后,他便放弃了个人打算,投身于陕西易俗社,作教练和首席导演,排演具有民主思想的新戏,只拿着与他演戏收入不可比拟的少数工资(月仅二十四元)。易俗社第一期学生开始演出,他又慷慨捐赠了自己辛苦得来的全副戏装。他执教的学员极多,刘箴俗、刘迪民、马平民、刘毓中、沈和中、王天民等,皆为手下高徒。前后导演剧目近三百个,唱腔上突破了原有七言十言的格律,处理子多处重字叠句,长短不一的句法,创造了[数罗汉]、[黄丽调]等新曲新调,久为各地所传演。对化妆、服装也进行了一些大胆革新,演出《皇姑打朝》,取消了原来舞台上的旗装,改为八旗妇女的装束,上梳“牌楼头”、“燕尾”,身上穿着旗袍、坎肩,颈上围着汉巾,脚穿旗鞋(花盆底);演《打金枝》,为了表现金枝女撕破衣裳,他创造了“一打两变”的宫装。
  陈雨农为人忠厚,虚心好学,自律甚严。在玉庆班时,为了学习正旦薛五喜的表演技术,他以惊人的薪金(每季九十两银子)约聘参加了他的玉庆班,一方面请教,一面把学成的戏演出。他原来是唱小旦、花旦的,为了学习五喜,就学会了《玉虎坠》的冯娘(正旦),晚年演唱《五虎坠》,他不演娟娟而改饰冯娘。在易俗社时,从家龙渠堡到城里十余里,若晚上回家,翌晨天不亮,他就站在城下等着开门,绝不因私事耽误学生业务。常常到社后,学员还没有起床。如此数十年如一日。
  陈雨农德艺冠一时,三十年代被誉为“秦腔王瑶卿”,并以秦腔第一名旦称之。民国三十一年(1942)五月,病卒于西安东关私寓,享年六十二岁。陕西易俗社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仪式。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