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圣地风云录
第一单元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全国迅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陕西地区也开始建立共产党的组织。
    “五四”运动后,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学习的陕西籍青年学生魏野畴、李子洲、王尚德、雷晋笙等在李大钊、陈独秀的教育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以“提高桑梓文化,改造陕西社会”为宗旨,创办了《秦钟》、《共进》、《贡献》、《西安评论》等报刊,把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陕西,并先后回到陕西,在绥德师范,赤水职业学校、榆林中学等校任教,传播革命思想。首先以学校为阵地,建立了陕西第一个团支部—赤水特别支部和陕北第一个党支部—绥德党团支部,培养了一批投身革命运动的骨干分子。至1927年春,在陕北、关中40多个县相继建立了党团组织,党员人数发展到2,158人,团员发展到2,400人,其中知识分子和农民占了80%多。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为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团组织建立后,积极领导了陕西地区的农运、工运和学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是农民,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同盟军,因此,能否动员组织农民起来革命,成为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在广州主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农运的干部。陕西的党组织派遣党团员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张贴布告。北方党组织选派陕籍党团员乔国桢,霍世杰等赴广州农讲所学习。1927年5月30日,召开了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陕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并通过了《陕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决议案及其宣言》。在党的领导下,农协组织遍及六十个县,会员发展到70万人,居全国第3位,成为反对封建地主军阀豪绅的一支强大队伍。
    当时,陕西的产业工人虽然不多,但是工会在领导工人斗争中发挥了堡垒作用。榆林总工会成立后,领导惠记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威力。1927年5月1日,陕西总工会在西安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
    陕西地区的学生运动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1925年省学联成立后,曾开展了驱逐军阀吴新田、刘镇华的斗争,他们对全省大革命运动的开展起了先导作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撕下了他“总理忠实信徒”的画皮,露出了刽子手的狰狞面目。陕西的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宣布解散农会、工会,进行“清党”。霎时,腥风血雨席卷西北大地,共产党员史可轩、刘含初等先后被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陕西也遭到了失败。
    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并没有使中国共产党人屈服。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号召全党举行武装起义,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建立红色政权,进行土地革命。
    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通过了《接受中央八七决议案及其指示的决议案》和《农民斗争决议案》、《军事运动决议案》等。提出了到农村去,到军队中去,准备武装起义的口号。会后,陕西地区的革命运动,进入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清涧起义:1927年10月,由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随即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
    渭华起义:1928年5月,由刘志丹、唐澍等领导渭华地区8万多农民和许权中旅千余人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和工农兵民主政权。起义指挥部设在华县高塘镇。
    旬邑起义:1928年5月,由许才升、吕佑乾等率领农民群众在郝村起义,成立了旬邑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渭北支队。
    虽然起义最后都失败了,但它使党获得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象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优秀干部。
    刘志丹,陕西保安县人,早年在榆林中学读书,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他在陕甘边从事兵运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红色革命武装,是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东征中,牺牲于山西中阳县三交镇,年仅34岁。毛泽东为他题了“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挽词。
    谢子长,陕西安定县人,1925年冬入党。早年在榆林中学读书,后在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回陕后在地方训练民团,组织农会。由于他能为民伸张正义,不畏贪官恶绅,人称“谢青天”。1931年后从事武装斗争,是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4年8月26日,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身负重伤。1935年2月21日逝世,年仅38岁。毛泽东为他题了“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的挽词。
    西北红军最早是由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和阎红彦领导的晋西游击队组建而成。1932年1月,将其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12月,在宜君县转角村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二团。团长王世泰,政委由军政委杜衡兼任,党委书记汪锋,参谋长郑毅,下辖三个连共200余人。
    西北地区在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下,在陕甘边、陕北开展游击战争的基础上,进入创建根据地的时期。1933年3、4月间,建立了照金根据地,至1934年夏,开辟了桥山中段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在南梁地区甘肃华池县荔园堡召开了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习仲勋被选为政府主席,刘志丹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成立了贫农团、妇女会,进行土地革命,同时创办了列宁小学。
    1933年7月21日,在党的影响下,杨虎城部骑兵团团长王泰吉率千余人在耀县起义,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1933年11月,王泰吉担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师长,不幸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中,被国民党反动民团扣押,身陷囹圄。在狱中他写了《绝命词》。1934年3月在西安英勇就义,年仅28岁。为保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陕北游击战争,是从1932年春高朗亭、刘善忠等人夺取清涧县怀宁湾地主民团的六支枪开始的。
    1933年7月,中共陕北特委在佳县高祁家洼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形势,决定划分游击区,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到1934年春,先后在安定、清涧、吴堡、绥德、佳县、神府等地组建了六支游击队,开辟了陕北根据地。7月,在安定杨道峁成立了陕北游击纵队,谢子长任总指挥。
    1934年夏,陕北军阀井岳秀调集兵力向陕北根据地发动军事“围剿”。红军攻克安定城后,谢子长率游击队主力到南梁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7月28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阎家洼召开红四十二师与陕北游击纵队干部联席会议,决定谢子长兼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会后,王世泰率领红二十六军红三团随谢子长北上,首战金武塌,再战张家圪台,三战河口镇,基本上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当时,群众编了歌唱道:“四月里,四月八,老谢又把绥德打,绥德团长害了怕。刘志丹队伍吴堡扎,陕北全红啦”。
    1935年1月,中共陕北特委在安定白庙岔召开会议,决定将陕北游击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师长为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休。同时召开陕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北苏维埃政府,马明方当选为政府主席。
    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委与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今子洲境内)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委与西北军委,统一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
    1935年4月至7月,西北红军在军委主席刘志丹的统一领导下,相继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六座县城,把陕甘边与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20多个县建立了政权,红军发展到5000人,粉碎了敌人发动的第二次军事“围剿”。陕北人民编了歌,热情歌颂刘志丹:“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着队伍上呀上横山,一心闹共产……”。
    1935年7月,国民党调集10万兵力分五路向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刘志丹率红军主力东击吴堡,北攻横山,歼敌两个团。这时,从鄂豫皖根据地突围,由徐海东、程子华领导的红二十五军转战数省来到陕北永坪镇。9月18日,红二十五军同陕北红军召开会师大会,并决定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
    新组建的十五军团相继在甘泉县劳山歼灭东北军一一〇师,在富县榆林桥歼灭一〇七师一个团,取得了南线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这时,由北方局派到陕北来的特派员朱理治等人执行王明“左”倾路线,在西北红军和根据地内开展了错误的“肃反”,刘志丹等一批老同志被捕入狱,根据地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圣地风云录/刘煜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