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陕西商人与兰州水烟

20世纪4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吴祖缃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烟》,把吸食水烟的风俗情趣描写得精彩细腻。其文曰:
  “你得会装烟,掐这么一个小球球,不多不少,在拇指食指之间一团一揉,不轻不重;而后放入烟杯子,恰如其分地捺它一下——否则你别想吸出烟来。接着,你要吹纸捻儿,‘卜陀’一口,吹着了那点火星儿,百发百中,这比变戏法还有趣。当然这吹的功夫,和搓纸捻的艺术有着关系,那纸,必须裁得不宽不窄,搓时不松不紧。从这全过程上,一个人可以发挥他的天才,并且从而表现他的个性和风格。有胡子的老伯伯,慢腾腾地掐着烟丝,团着揉着,用他的拇指轻轻按进杯子,而后迟迟地吹着纸捻,吸出柔和的声响,这就表现了一种神韵,淳厚、圆润、老拙,有点像刘石庵的书法。年青美貌的婶子,拈着纸捻,微微掀开口,‘甫得’,舌头轻轻探出牙齿,或是低头调整着纸捻的松紧,那手腕上的饰物颤动着,这风姿韵味自有一种秾纤柔媚之致,使你仿佛读到一章南唐诗……”(18)
  而把这个被称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结晶”的水烟推向全国乃至南洋的,则是清代以来的陕西烟草商。这是陕西商人对我们民族物质文明所作出的又一个贡献。
  烟草,又名淡巴菰,是舶来品。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风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商人从北美洲将烟草种植及吸食传入南洋,明末万历年间才自南洋(吕宁)传入我国闽广,故陆濯《烟谱》云:“烟草处处有之,其初来自吕宋国,名淡巴菰,明季入中土”(19)。入清后广为种植和吸食,“今则山陬海噬,男女大小,莫不吃烟”(20)。传入陕西的时间就更晚(21),明末“晋人流寓闽者,得其种制之法,得而教其曲沃人嗣而传其法于秦,富平人种焉”(22)。因此,陕西渭南汉中在清代是重要的烟叶产地,所产烟叶为“邓州烟”,品质最佳,颜色淡黄,被称为“黄金叶”。但兰州水烟起源于何时仍是一个存疑难断的问题。一说是诸葛亮征南蛮后六出祁山,将防岚祛瘴的九叶芸香草北传甘肃,便成为后世之水烟叶,故后世业水烟者多供奉诸葛亮牌位,称为“芸香事业”(23)。另一说法为西方殖民商人传入淡巴菰,先入闽广再逐渐传入陕甘。故我国南方沿海仍有仙女传水烟筒于渔夫的传说。著者以为兰州水烟系清代由陕西传入较为可信。因为:其一,兰州水烟若系诸葛孔明所传,为什么在此后的近二千年岁月里未见发展,只是在清代中叶才得以蓬勃呢?万历三十五年的刻本《延绥镇志》并没有烟的记载,只是康熙十二年刻本才增修烟税一节,而《金壶六墨全记》中也说:“乾隆中兰州特产烟种,铝铜为管,贮水而吸之,谓之水烟”(24),可见水烟盛行始于清代中期。其二,从烟草西传的时间和路线看,与陕西商人的活动有关。清代初叶烟草种植从山西传入陕西,试种于富平等渭北各县,使之很快成为陕西烟叶的重要产地,而这一带恰是后来在兰州垄断水烟产销“同朝商人”的故乡。后来陕西商人到甘肃经商,便将烟草的种植和吸食传入兰州,对此陈琮《烟草谱》中有记载“水烟出甘肃之五泉,一名西尖,从陕中来……”(25),而康熙十二年刻本《延绥镇志》中更有详细记载,烟“岭南、江东诸州及齐鲁秦晋间往往有之……黄甫川市口比他处较盛。昔年行茶者与烟并至,每岁额课千余斤。不数年边口既众,市利甚微,又从而征之,商遂大困。康熙二年,总督白如梅疏请蠲免,从之”(26)。陕西商人所以贩烟到陇甘,是因为当时边关和边贸有这种需要。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云:烟“解山岚瘴气,塞外边瘴之地,食此最宜”(27),《蚓庵琐话》也提示“烟叶出自闽中,边上人寒疾,非此不治”(28)。而我国第一部由康雍年间人汪师韩编撰的烟草专著——《金丝录》中更指出“边卒携……烟草三四斤易一牛……秋尽,俄罗斯来互市,易缣布、烟草、姜椒、糖饧诸物以去”(29)。可见,清康雍年间是陕西商人促使水烟的种植和吸食在陇甘兴起的。
  烟草是消耗品,只有那些色味适合人们口脾嗜好的产品,才能获得稳定的销路。百年前,陕西商人所以能把产于西北偏僻一隅的水烟成功地推广于全国,并受到各阶层的欢迎,这同他们注重产品独特品味,形成“兰州水烟天下无,五泉所产尤绝殊”的特殊优势产品有绝大关系。兰州水烟这种独特品味表现在水烟生产的各个方面。
  首先,烟叶独特。古老的黄河谷地,土质松软,水分适宜,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成为水烟叶生长的独特环境。烟农们利用这一优越自然条件,精心培植,先于小满前后将烟籽种于田中,小暑前后又将烟苗移植土质肥沃的大田,烟叶长大后还要反复打尖去枝,这就形成兰州水烟既叶厚油足又耐寒性强的特点。并且烟农们为使烟叶成色美观,巧妙利用季节差异,在霜降前拔下上笼为青烟,在小雪后收烟为黄烟,为烟坊进一步加工烟丝打下了基础。
  其次,配料做工独特。兰州水烟配料最为讲究,五种辅料与烟叶反复喷油、上沫,而且配料比例形成制度,由官府勒石谕示,令各家格尊划一,形成规模定势,成为兰州水烟色味整体独特的重要保证。而且配方比例还随季节变化灵活增减,辅料产地固定,非特产莫选,如槐籽必来陕西,紫药仅选中卫,姜黄出自城固,使兰州水烟具有别家无法仿效的纯正美色香味。水烟炮制更是技出陕西,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量管理严格,“青烟丝凡重量达到标准,烟方地面条显色亮,棱色整齐平匀,为一级品;凡重量达到标准,烟方条显色亮,而烟方底面稍差,墙子不够硬帮为二级品;凡重量达标准,而烟方底面均不顺,亦不平匀,色泽暗淡,棱角毛草为三级品”(30)。这便保证了兰州水烟的质量优异,人莫与竞。
  其三,品种销路独特。吸食烟草为口脾享受,各地人们水土不同,食性各异,口味有别。兰州水烟经营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根据各地消费者的不同嗜好,选销不同品种,投其所好,形成各种品种不同的经销区域。如我国南方,水田纵横,地气潮湿,农民下水田耕作,易受潮染病,吸食水烟可消湿防毒,预防蚊虫叮咬,故色浅味浓的“青烟”多销江南华东。而北方各地气候干燥,人们终日劳作,疲惫不堪,且口味浓烈,故加料配制的“棉烟”多销往西北各省以及四川、河南、山东、内蒙各地。甘肃本土民众贫苦,购买力有限,多销由各种烟丝残屑制成的“麻烟”。这些成色各异,种类不同的水烟因经营者的细心调剂而形成稳定销路,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上逮宫廷大内,下至贩夫室女,吃水烟者几遍天下。清宫贵族必吸兰州皮丝、青烟,京都妇女受其影响更是吸烟成瘾,有《都门新竹枝词》为证:“水烟成瘾复何妨,镇日相随味倍尝。讵意闺中尤酷好,也会檀口挹清香”(31)。而江南更形成“葵盖茶杯开建片,铜鞋水管吸兰烟,闲话渡光年”的生活方式(32)。在扬州更有人以“匡子驾小艇游湖上,以卖水烟为生”(33)。
  在商品经济下,名特产品往往同经营者的信誉联系在一起。清代在兰州经营烟坊的陕西商人们很注重把创制名特产品和创造名牌字号联系在一起,各烟场推陈出新,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名牌产品,并以烟坊字号头一字作为烟丝牌名,名牌产品与名牌字号交相辉映,推销产品即扩大企业知名度,而字号知名度的提高又为名牌产品开辟更广阔的销路,使产品获得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一林丰有“一字青烟”,福生德有“福字青烟”,昶利和有“昶字青烟”,祥盛永有“祥字青烟”,凤翔生德荣则有“生字水烟”,这些水烟在全国各地销路很广,深入人心,在消费者中形成稳定的购买偏好,非其莫选。以致别的厂商很难取代他们,如20世纪30年代山西曲沃水烟兴起后,不得不仿照陕商的名牌字号借以打开销路,有的干脆将产品卖给陕商在上海的“老五行”,交由陕商去推销(34),充分表现了名牌产品的市场魅力。
  (18)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西北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49页。
  (19)《饮食起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
  (20)包世臣:《安吴四种》,《集林》,第13页。
  (21)关于烟草在中国的种植与传播,见李刚:《论烟茶在中西方的移植及其经验教训》,《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22)焦立夏:《岁寒集》,第35页。
  (23)杜景琦:《兰州之水烟业》,第1页。
  (24)黄均宰:《金壶六墨全记》卷一,《烟草》。
  (25)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第253页。
  (26)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第18页。
  (27)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第253页。
  (28)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第17页。
  (29)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第30页。
  (30)姜志平:《兰州水烟叶的历史概况》,《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215页。
  (31)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第268页。
  (32)《湘南乐府》,第16页。
  (33)李斗:《杨州画舫录》,第32页。
  (34)姜志平:《兰州水烟业的历史概况》,《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228页。
陕西商人研究/李刚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