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兰丝水烟遍天下

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商品市场的发展和扩展。早在隋唐时,陕西商人就在唐帝国的广大区域内纵横捭阖,长袖善舞,将大唐商人的雄浑释放得淋漓尽致。明清以来,陕西商人更是将西部地区作为他们大展宏图的快乐老家,他们不仅垄断了西部地区的布、茶、皮货、药材贸易,又将这种垄断优势向更多的商品市场范围扩展。唐元稹就有诗《估客乐》描绘陕西商人做生意的情形是: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番鹰。
  炎州布火烧,蜀地锦织成。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遍天下,却到长安城。①
  这种各行各业一派繁荣的景象,入清后,又被陕西商人拓展到了烟草领域。烟草,又名淡巴菰,是舶来品。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力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商人从北美洲将烟草种植及吸食传入南洋,明末万历年间才自南洋(吕宋)传入我国闽广,故陆濯《烟谱》云,“烟草处处有之,其初来自吕宋国,名淡巴菰,明季入中土”②。入清后广为种植和吸食,“今则山陬海噬,男女大小,莫不吃烟”③。20世纪4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吴祖湘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烟》,把吸食水烟的风俗情趣描写得精彩细腻。其文曰:
  你得会装烟,掐这么一个小球球,不多不少,在拇指食指之间一团一揉,不轻不重;而后放入烟杯子,恰如其分地捺它一下——否则你别想吸出烟来。接着,你要吹纸捻儿,“卜陀”一口,吹着了那点火星儿,百发百中,这比变戏法还有趣。当然这吹的功夫,和搓纸捻的艺术有着关系,那纸,必须裁得不宽不窄,搓时不松不紧。从这全过程上,一个人可以发挥他的天才,并且从而表现他的个性和风格。有胡子的老伯伯,慢腾腾地掐着烟丝,团着揉着,用他的拇指轻轻按进杯子,而后迟迟地吹着纸捻,吸出柔和的声响;这就表现了一种神韵,淳厚、圆润、老拙,有点像刘石庵的书法。年轻美貌的婶子,拈着纸捻,微微掀开口,“甫得”,舌头轻轻探出牙齿,或是低头调整着纸捻得松紧,那手腕上的饰物颤动着:这风姿韵味自有一种秾纤柔媚之致,使你仿佛读到一章南唐诗……④
  而把这个被称为“我们民族文化结晶”的水烟推向全国乃至南洋的,则是清代以来的陕西烟草商。清代初叶,烟草种植从山西传入陕西,试种于富平等渭北各县,使之很快成为陕西烟叶的重要产地,而这一带恰是后来在兰州垄断水烟产销“同朝商人”的故乡。后来陕西商人到甘肃经商,便将烟草的种植和吸食传入兰州,可以说,水烟是陕西商人一手开创的新兴产业。对此陈琮《烟草谱》中有记载:“水烟出甘肃之五泉,一名西尖,从陕中来……”⑤而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延绥镇志》中更有详细的记载,“烟,岭南、江东诸州及齐鲁秦晋间往往有之……黄甫川市口比他处较盛。昔年行茶者与烟并至,每岁额课千余斤。不数年,边口既众,市利甚微,又从而征之,商遂大困。康熙二年,总督白如梅疏请蠲免,从之”⑥。陕西商人之所以贩烟到陇甘是因为当时边关和边贸有这种需要。明代时,政府设边镇驻守边疆,一些陕西军人为抗苦寒,靠烟草驱除瘴疠,遂吸食水烟。陕西商人便在兰州的五泉山下培植烟叶种植,使“五泉水烟”成为全国的名贵商品。清代,有一首《都下竹枝词》赞叹了水烟对人们的吸引力,虽然朝廷颁发了禁烟令,但是人们依然吸而不止:
  金丝烟是草中妖,
  天下何人喙不焦。
  闻说内廷新有禁,
  微醺不敢厕宫僚。
  侵晨旅舍降婵娟,
  便脱红裙上炕眠。
  傍晚起身才劝酒,
  一回小曲一筒烟。⑦
  陕西商人将烟叶贩回泾阳加工炮制,由富平的技师推刨制成烟丝,连推刨烟丝的刨子都只能由富平所产,别地出产的都不能用。由于刨烟丝的推刨购自陕西富平,而富平又是陕西最早植烟的地区,因此水烟的制作技术很可能清初传自陕西,从而使清代以降在兰州经营水烟主要是陕西同州、朝邑的商人,被称为“同朝帮”,他们“在兰州的烟行以财力富足而处垄断地位”,陕帮商人主要经营行销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青烟”。因此,“兰州在嘉道之际最远销至汉口一带”,⑧陕西商人以烟叶加工起家的不乏其人。
  清代兰州水烟最初种植于兰州、永登、榆中、靖边、临洮、永靖等府县,而以兰州所产最为优良,因兰州附近的土壤,最适应种植这种烟叶。烟叶多生长于大田中,以粪便、油渣为主要肥料,烟农对于每株烟叶之灌溉、施肥、除草、剔苗、松土、摘心、除害、驱虫等工作无不倾全心而为之,以期丰收获利、俾备还债、献纳婚嫁以及送死养生之用,“据过去估计,兰州及兰州附近七县市烟田约千万亩左右,每年烟叶产量在7百万斤以上”。⑨
  最初是自种自吸,后来一些商贾见贩烟有利,便设烟坊收买烟叶,大概在乾隆初年已有专制烟叶的烟坊,到嘉道之际出现第一个高峰,嘉道后有“数十家厂商,雇工人数亦有数千人之多”。⑩
  太平天国后,兰州水烟业经历了光绪二十年(1891)和民国十年(1921)的黄金时代,迅速发展到历史上的最高峰。这是因为光绪后,左宗棠的部队调防西北,他们以湘人为多,把兰州特产水烟带到南方赠送亲友,一些有钱阶级视为珍品,互相宣传称赞,使长江下游的水烟市场迅速兴起。当时上海富商德隆彰见是个发财致富的机会,挟巨资来兰州运销水烟。陕西渭南孝义赵家见大利所在,急起直追,在兰州投资设立“丰盛兴(兴记)”水烟坊,收购当地小烟坊的产品,并设厂制造水烟丝,装箱运沪;另一陕商又投资开办了“丰盛源(源记)”烟号,被称为“丝字客”,加上湘人的“德隆彰”形成兰州水烟业“三老行家”。自从陕商“兴记”、“源记”两烟号兴起后,陕西大荔、朝邑、合阳各县有资力者如蚁附膻,多逐利趋向烟叶一途,兰州市大小烟坊都是同朝各县人的企业,资方既是同朝人,后来遂以亲朋关系相互援引,坊内管理人员也成了同朝的清一色。当时兰州有烟坊80余家,每年可产水烟2万余担,合920万斤。(11)其中陕西人办的“青烟坊”,大厂如“一林丰、义聚隆、祥盛和、天生德、德泰盖、协和成、福源厚、正兴泰、合顺成、兰草芳等烟坊均为大荔县人所经营;聚兴泰、德记、德性瑞、福生德等烟坊均为朝邑人所经营,此外临洮则有义泉隆、天成德等陕西大荔人办的烟庄”。仅一林丰、协和成“资本达一百万两银子”(12),成为水烟业独领风骚的佼佼者。从1923年到1928年,兰州水烟业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开厂营业者猛增至130至140家之多,临洮烟丝坊竟有150余家,每年产量约十万担以上,还供不应求,被称为“水烟史上的黄金时代”。(13)
  水烟产销给甘肃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近代兰州城1/2的人就业与水烟有关,水烟经销带来的税收占到甘肃财政收入的70%以上,使兰州经济基本上是水烟经济。因此,陕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西部牛仔”,他们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商”,就是对这种历史地位的肯定。
  在近代,陕西烟商除了经营兰州水烟外,同时亦在各地经营旱烟生意。陕西的渭南、汉中在清代是重要的烟叶产地,所产烟叶为“邓州烟”,品质最佳,颜色淡黄,被称为“黄金叶”。汉中“城固湑水以北沃土腴田,尽植烟草”(14),“民有田数十亩之家必栽烟苗数亩”(15),因此汉中城里的烟贾十居三四是烟铺,每当秋烟上市,连云充栋,仅他们在湖南贩烟草就“有九堂十二号,每堂出入资本岁十余万金”,做的都是大生意。(16)
  ① 郭士选:《中国商贾诗歌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② 陆耀:《烟谱》之《生产第一》。
  ③ 包世臣:《安吴四种》卷2。
  ④⑤⑥ 杨安国:《中国烟草文化集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9、18、17页。
  ⑦ 《都门杂咏》,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⑧⑩ 王致中:《明清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⑨ 姜志杰、聂丰年:《兰州水烟业的历史概况》,《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215页。
  (11) 杜景渝:《兰州水烟业》,第18页。
  (12) 严树棠:《解放前的兰州水烟业》,《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68页。
  (13) 姜志杰、聂丰年:《兰州水烟业的历史概况》,《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215页。
  (14) 《皇朝经世文编》卷36,第894页。
  (15) 卢坤:卷8,《秦疆治略》,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16) 同治《衡阳县图志》卷11。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