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名店

陕商名店

| [下一记录]

西安饭庄




国际餐饮名店、中华老字号、陕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西安饭庄创建于1929年,1958年由西安市西大街三道巷迁至东大街现址。建店伊始,即有“东钟西鼓、青龙白虎、香菜热汤、西安饭庄”民谣流传于世,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西安饭庄始终以“食领三秦”、继承和弘扬陕菜为己任,不断致力于陕菜的挖掘、传承与创新,素以“陕西风味大全”闻名于世,迄今已有83年的辉煌历史。曾接待过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老舍、柳青等文化名流,朝鲜前主席金日成、捷克总统克劳斯等国家元首以及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台湾地区知名人士,因承接“西安事变”前后多次重要宴请而名噪大江南北。上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进行了扩建,文坛泰斗郭沫若题写了店名。
  西安饭庄始建于1929年,迄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以其在西安餐饮企业独一无二的风姿鉴证着古城的岁月变迁。西安饭庄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大全”闻名于世,曾接待过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国家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后又多次宴请老舍、柳青等文坛名家而名噪大江南北。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西安饭庄又大规模扩建,且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又为西安饭庄题写了店名。
  名字由来:
  西安饭庄建于1929年,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小吃大全”而闻名于世,由冯克昌先生及其当时西安的一些社会名流集资建成,最初定名为“西安饭店”,并请清末军机大臣赵舒翘的老师邢廷伟先生题写了店名,匾字作竖行,黑底金字,遒劲刚健,后佚失。抗战中期又请书法家岳生侪先生另书一匾,字做横书,气势开弘,凝重敦厚,后也下落不明。
  1956年宋庆龄、郭沫若来西安考察,当品尝了西安饭庄热腾腾的黄桂稠酒后,郭老高兴异常,诗兴勃发,连声称赞此物“不似酒,胜似酒”,对西安饭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安饭庄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的壮大发展,先后于1963年和1977年,两次调集了大批的陕菜名厨充实技术力量,特别是敬爱的周总理多次来到西安饭庄招待国际友人和民主人士,并嘱咐要扩大西安饭庄的规模。在周总理的关怀过问下,陕西省、西安市领导决定对西安饭庄拆除重建,经过各界人士三年多的努力,1977年下半年新西安饭庄大楼在繁华闹市东大街中段竣工。在此期间1976年元月,敬爱的周总理不幸逝世,有很多书法家为饭庄题写店名以表示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
  恰在此时,时任西安市副市长丁志明去北京开会,当时的西安饭庄经理李福忠、书记姚广胜商量,让丁市长稍封信请我国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给题写个店名,信中写到“敬爱的郭老:我是西安饭庄书记姚广胜,今有我市丁志明副市长来京开会,请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总理关心过的工程——西安饭庄题写个店名……”,郭沫若先生收到信后,回想起20年前在西安饭庄用餐的情景,历历在目,欣然命笔为饭庄题写了8公分宽,40公分长的店名,并交丁副市长带回了西安。
  西安饭庄拿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店名后,很快精心放大制作了郭老题写的店名。从此,西安饭庄便有了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故事:西安饭庄与周恩来
  西安饭庄建于1929年,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小吃大全”闻名于世,由冯克昌先生及当时西安的一些社会名流集资建成,初名为“西安饭店”。1942年冯克昌将当时各名流集资款一一归还,形成独资经营,改“西安饭店”为“西安饭庄”。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时升为国营,为了保持西安饭庄的经营特点,扩大经营搬迁至现东大街298号。
  西安饭庄在风雨沧桑的发展历程中,与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总理有着不解之缘,西安饭庄能发展壮大至今也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
  早在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为促成和平解决大计,周恩来便在西安饭庄设下“和平宴”,用特色菜点、黄桂稠酒招待了东北军、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及抗日民主人士等,最终达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这是周总理第一次来到西安饭庄。
  1938年印度援华医疗队经过长途跋涉,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阻拦来到西安,敬爱的周总理在西安饭庄又一次设宴,招待了援华抗日的柯棣华大夫等国际友人和抗日民主人士,对他们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式,认真的阐明了毛主席、党中央的抗战方针。
  时隔35年,1973年6月,敬爱的周总理陪同越南贵宾来西安、延安访问,下榻丈八沟宾馆,当时省政府从西安饭庄抽调了几名厨师和服务员到宾馆参加饭菜烹制和服务招待工作,周总理见到胸前佩戴着“西安饭庄”标志的职工后,顿时想起30年多年前曾经品尝过西安饭庄的美食佳肴,便亲切的向他们打招呼,询问了西安饭庄的有关情况,随后,周总理对在场的陕西省西安市领导说:“西安饭庄的菜点做得好,有特色,有名声”,并嘱咐要扩大西安饭庄的规模。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西安以后,省市有关领导考虑到接待外宾和国内顾客的需要,认真落实周总理的指示,决定于1973年10月开始动迁,消息传开群情振奋,各方怀着对敬爱的周总理深厚的感情,争先恐后,踊跃参建。
  西安城建设计院接到设计任务后,迅速成立设计小组并深入到西安饭庄仔细地听取大家意见,认真进行磋商,他们对方案进行多次修改,采用分批出图的新办法,使工程尽快开展。为了西安饭庄重建工程,当时东大街临街商铺拆除了80米,计9个商店、居民48户。市建二公司打桩队及时把队伍拉上工地,夜以继日地处理地基,于1975年主体基本建成。大家心里都默默地存在着一个念头,尽快把敬爱的周总理关怀着的西安饭庄重建起来,好让周总理下次来西安时,亲眼看看西安饭庄的新容,在这里吃上一顿饭。可是,人们万万没料到敬爱的周总理却和我们永别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工地的建筑工人,单位的职工个个泪流满面,哭声一片,人人心如刀剜,许多老职工捶胸顿足,放声嚎哭。西安饭庄还未粉饰的宏大楼面,通体挂起黑纱,上面写着:“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建筑工人表示:“保质、保量完成好总理关心的工程”,职工们表示:“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办好企业,为总理争气。”
  当年春节,工地上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年初一的早晨,市建二公司设备队老工人欧喜顺毅然退掉了回老家探亲的火车票,来到了工地;青年工人赵明信与未婚妻协商,推迟了婚期,来到了工地;家属委员会的焦爱莲、夏巧英带着百余名家属来到了工地……。从清晨到黄昏,一批批前来饭庄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的群众接连不断,沸腾的工地上到处是一派紧张繁忙的战斗景象。仅春节假日期间,到这里参加义务劳动的就有近千人次。
  1977年下半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横亘70米,高6层,营业面积达8000多平米的新西安饭庄大楼在东大街中段提前一个月竣工营业了,大家以实际行动告慰了周恩来总理的英灵。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