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历史

陕商历史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市场在陕西的出现

第一章 陕西商业的出现与商人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市场在陕西的出现
  陕西是中国市场的发祥地。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与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在公社互相接触时引起产品的互相交换,从而使这些产品逐渐变为商品。”①西安半坡的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已经有了商品交换的痕迹。据研究,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是用不同的岩石造成的。在这些岩石中,除片麻岩、石英岩等七种岩石产于西安附近外,其余的如玄武岩、辉绿岩、花岗岩等16种岩石,均产于关中以西地区。可见,远古的西安半坡先民们使用的石器工具,所用的外地石料,是通过交换得来的。②但真正使“不同部落的成员之间进行交换以及它作为一种经常制度来发展和巩固的一切条件”③的具备,则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由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大帝完成的。黄帝族,号有熊氏,曾居陕西黄陵县一带,“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师为营卫”④,是个游牧部落。炎帝族,号称神农氏,原居渭河流域,后来活动区域到达黄河中游地区,神农氏“教民稼穑”,是个农耕部落,今岐山杨凌的“教稼台”就反映了这一史实。黄帝族东进后,与炎帝族结成联盟,并在向南发展中汇聚了其他部族,逐渐融合成华夏民族,而在这个融合过程中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首先,黄帝族南迁,扩大了分工,促进了交换。黄帝族南迁后,除一部分仍从事畜牧业外,另一部分“艺五种”,“播百谷”,过渡到农牧生活。又致力于发展手工业,黄帝命宁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以利器用;共工主金,以造铜器;元妃嫘祖劝蚕,以丝为帛。这种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交换日益成为经常性的制度。
  其次,黄帝还兴办了一系列有利于交换的事业。黄帝命“共鼓、货狄作舟”,“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命邑夷作车。《世本》载黄帝的臣子“胲作服牛”,制造以牛拉的车子,减轻人们交换时负载提挈之劳,加大了商品交换的数量和扩大了商品交换的空间范围,使“驾牛,服远贾”成为可能。
  其三,黄帝设度量衡,命“隶首作算数”,“设五量”,即权衡、斗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这些都为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在技术上做了准备⑤。
  有交换,就需要有一个交换的场所,这就是市场。于是“有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⑥在古老的豳岐大地上便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当然,这个市场最初是设在田野里,故《盐铁论·力耕》中有“市朝生草”之说,并且是人们在田野中“聚者为市”,很不固定,人们为交换而往返跑路,耽误时间,所以才“日中为市”,太阳下山前就得赶紧“交易而退”,否则就有露宿荒野之苦,这不利于交换的发展。而在黄帝时便开始凿井,有井一则有水,可以洗涤商品;二则有井,就有人家,就会产生需求。人们开始把“市”搬到了“井”的旁边,《初学记》引《风俗通》有“因井成市”之语,《史记·平准书》“正义”注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市井的出现,说明市场进一步固定化、制度化。传说中说,黄帝时代市场管理已粗具规模,“道不拾遗,市不预贾……鄙旅之人相让以财”⑦,这里的“鄙旅之人”就是最初的商人。这些都说明,陕西是最早产生中国市场和商人的地区,一个以“市不预贾”的正商形象出现的商人阶层,开始走到了历史文明的门槛之前。
  ①《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90页。
  ②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3页。
  ④《史记·五帝本记》。
  ⑤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第一册,中国商业出版社1983版,第33—34页。
  ⑥《易经·系辞下》。
  ⑦《淮南子·览冥训》。
陕西商人研究/李刚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