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历史

陕商历史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6.3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山陕会馆的互动作用

第六章 明清时期陕西的著名商业家族及陕西商人在各地的会馆建设 第三节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山陕会馆的互动作用
  一、山陕商人对山陕会馆发展的重要作用
  山陕商人在明清山陕会馆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山陕商人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推动了山陕会馆的发展。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山陕商人推动了会馆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阶层的活跃,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集团,即商帮。山西商帮和陕西商帮是当时著名的两大商帮。这两大商帮兴起于明代中叶,借助于明政府的“开中法”跻身于商贸领域,逋过运粮贩盐起家,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和活动领域。随着商业资本和经营经验的积累,加上新的机遇,到清代,山陕商帮发展到鼎盛时期,经营品种上盐、茶、布、皮、木、药、烟、钱、颜料、铁器、纸、丝绸、粮食等多业并举,活动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大商业城镇、商运要津,并在所到地开庄设店,坐地经营。以“西商”的形象活跃于商贸领域,并以其财力的雄厚而长期居于十大商帮的前列。
  明清山陕商人的发展壮大并在经商地占籍居住,为明清山陕会馆的兴盛提供了现实基础,而长期旅居外地又产生了相互联络以团结互助的现实需求,从而使山陕商人在会馆的兴建者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在商人鼎盛发展的清代,至少建有86个山陕会馆,是明代会馆的八倍。在明清的一些工商业市镇、交通道口等山陕商人主要活动的地区,都至少建有一个山陕会馆,从山陕会馆的地区分布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如地处西北的乌鲁木齐、巴里坤、兰州、西宁、银川、固原,陕西的龙驹寨、西安,西南的重庆、成都、自贡、康定、巴塘,河南的开封、洛阳、南阳、唐河、许昌,河北厉山镇,湖北汉口、老河口,湖南安化、衡阳,山东济南、聊城,江苏苏州、扬州,浙江杭州,广东的广州、佛山,江西河口等地都有山陕会馆。在北京,山陕会馆的兴盛虽有政治、文化的因素在内,但从分布区位看,多集中于作为商业区的正阳、崇文、宣武三门附近,说明北京山陕会馆的繁荣仍主要是山陕商人推动的结果。
  山陕商人投资兴建会馆,不仅把山陕会馆的分布空间延伸到全国各地,增加了会馆数量,而且还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扩大了山陕会馆的建筑规模,使其成为山陕商人经济实力壮大的见证。明清山陕商人所建会馆多高屋华构,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内设有议事厅、戏楼、神殿,并附有义园、义冢等项产业。如前所举自贡“西秦会馆”,洛阳“山陕会馆”“潞泽会馆”,汉口“山陕会馆”等无不气势雄伟,壮丽恢弘。
  第二,山陕商人推动了山陕会馆地区分布网络化结构的形成。作为从事长距离贩运贸易的商人,山陕商人多集中于工商业市镇,这些地方一般都有很发达的交通,有些市镇本身就是交通要道,如龙驹寨为“水旱码头”,汉口为“九省通衢”,开封为“水陆都会”,聊城为运河通经地等等。交通的便利加之山陕商人在商业领域的多角化经营,使山陕商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互有联系的商业网络。如山陕商人入河南、两湖贩茶贩布,经汉口、老河口、龙驹寨,运回陕西三原、泾阳加工,再运到西北销售,同时,将兰州水烟、西口皮货、西北药材及木材运入南方江浙苏杭等地销售,把各交通要道和转运点的同乡商人联系起来,而山陕商人在后期所从事的钱庄、票号业务更加强了各山陕商人间的网络化联系。由于山陕会馆多建于山陕商人相对集中的市镇道口,所以山陕商人在全国的网络化经营便使山陕会馆间必然形成网络化分布,务会馆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借助商人相互联络,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资金和业务上互有往来,共谋发展。这样,由于山陕商人的推动,使各地山陕会馆在网络化联络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了山陕会馆的兴盛。
  第三,山陕商人推动了会馆的内部建设。山陕商人在兴建会馆的同时,还确定了会馆的各项制度,制定了严格的会规。如入湖北贩布的山陕布商,就在所设会馆的会规中,议定有严格的《布行条规》,对布商交易的各个方面以及惩罚办法都做了详尽的规定,现摘录部分规定如下:
  一议出庄收布。无论桌设何处,一贴连门庄,只准用三人收买,不得任意多设,亦不准在街外路边,抢夺劫买,令旁观者不雅,致同事人生怒。如有违者,轻则处罚,重则公禀。
  一议该处买布,设有公厂,均至块地出桌,不准移埠,取巧傲众,以便互相稽查。又不准任意涨价,以及滥收窄短布匹等弊。今既城乡同行,均愿竭力立定此章,即宜固守其章。如果故违,经公议罚不贷。
  一议 新改 九寸五分 四丈四尺 七十
  布,宽 长 每匹卷斤重
  葛仙 一尺一寸, 三丈三尺, 六十斤为定,如下河时,邀集同行,取布数卷,至西会馆公所,用公置称尺权度,倘系窄短布匹按卷该罚多少。布匹数目,合载多卷,每匹罚数二十文核算,登账充公,以备会用。
  一议春秋二季开市,预着庙僧,咨会各行某聚会,公择吉期,议定时价开庄。如有存奸计者,私先刷条,开庄买坏市价,令商等裹足,以便垄断。此种刁徒,理主公罚神戏二部,酒席一桌,以戒将来。
  一议各行买布庄首,务必斟酌认真办理,门面、客行名声,重任非浅。如有窄短布匹,循情买进,借云以扣机户短尺钱文等语搪众。一经查实,以收布庄首,认赔受罚,决不循情,以杜弊端。
  一议发庄钱色,仍照旧章,不准滥扣机户钱文,私改折水,渔利损人。倘有射利之行,克扣机户,以及短数等弊,准机户获据,投鸣同行,至会馆公论,重罚不贷。
  一议如果后有请领布帖者,新开布贸,必以同行查实互保,方准照章入帮开设。近来刁风,弊端种种,动请一帖,招商借名开行,实系扎台倒骗客项,远循无迹,大坏地方声名。故我等议,无同行互保者,纵伊有帖,不能开市。倘远帖例,而藐公议,即禀县堂发落,以重商务(39)。
  除此之外,其他山陕会馆也都有自己的规约,其中除对山陕商人的业务活动作出规定外,还对会馆中会首的产生及职责、经费来源及管理、祭祀与殿堂管理、义冢的管理等做了详尽的规定。如四川西秦会馆就以哥老会老大常让侯为会首,这一职位人选通常由会员大会公举产生。龙驹寨“船帮会馆”会规就规定由过载的布匹中每匹抽银二钱以做经费。另外各会馆还设有供同乡商人商议事务的议事厅、用以娱乐的戏楼、用来敬神的神殿、用以对同乡商人的生老病死进行安置的义园、义冢,从而使山陕会馆在为同乡商人的商业活动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具有娱乐、祀神、善举等多项功能,保证了同乡商人在外地“生有所养,死有所葬”。山陕商人正是通过推动会馆内部建设以使其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多项功能,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山陕会馆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地区分布网络化的形成及内部组织管理的制度化,都是山陕会馆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会馆的网络化分布及内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又促进了山陕会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山陕会馆对山陕商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山陕会馆是基于旅居外地的山陕商人为相互联络和彼此帮助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山陕会馆的兴建发展及功能的发挥必然会对山陕商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就会馆这一组织形式看,它把来自同一地区的山陕商人在“乡缘”的基础上组织团结起来,相互联络,互相帮助,在共同对抗外帮商人和当地土著欺压的同时,为本乡商人谋取利益。这就为山陕商人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生存环境,防止了非商业因素对商人的排挤,保证了本乡商人的正常发展。
  其次,就会馆的会纪行规看,它通过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馆的正常运作和内部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为商人的发展提供便利。如通过对会馆内会首等负责人及入会会员职责的规定,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利于协调会馆内部成员的利益,减缓了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和倾轧,减少了外来因素对山陕商人的瓦解。同时,通过义园、义冢的使用管理规定,对同乡商人的生老病死实施救济和安置,消除了商人的后顾之忧,也利于商人的团结互助。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对同乡商人商业行为的规范与约束,防止了各种非正当竞争和商品质量、价格上的混乱,利于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商人信誉,更有利于同乡商人的长远发展。如湖北山陕会馆的《布行条规》,对商品质量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和各种非正当竞争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克服了商品经济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人投机和短视的弊病,维护了商人的长远利益。
  最后,从山陕会馆的地区分布看,其网络化分布为山陕商人间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遍布各商业市镇和交通沿线上的一个个会馆为流动中的山陕商人提供了一个个站点,为南来北往的同乡商人解决食宿、存放货物,节省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周转费用。同时,不同地区的山陕会馆间保持联系,也有利于商业信息的相互沟通和快速传递,以便各地商人根据行情调整策略,做到随机应变。再者,各地会馆在经营中相互帮助,根据需要在资金、人事、货物上相互调度,这也促进了山陕商人总体实力的发展。
  明清山陕会馆通过对抗外来欺压、协调内部关系、加强彼此合作等方式为山陕商人的发展提供便利,与山陕商人间形成了互动的发展关系。
陕西商人研究/李刚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