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历史

陕商历史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7.2清末农民战争和清军掳掠对陕西商帮的重创

第七章 近代陕西商帮的衰落及发展余波 第二节 清末农民战争和清军掳掠对陕西商帮的重创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使近代的陕西成为阶级斗争激烈化的地区之一。太平天国革命后期陈得才、蓝大顺领导的太平军余部与清军周旋割据于陕西,为陕西的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点燃了火种;张宗禹、宋景诗领导的捻军与清军转战于陕北,为陕西农民革命播种了新的希望,使陕西的阶级斗争浪潮一浪接着一浪。而以满族贵族为首的地主阶级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政策,终于导致了同治初年的陕甘回民大起义。在陕甘回民起义的战争中,回民义军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地主阶级及其商人集团,以摧枯拉朽之势对关中各地的富室大户进行了彻底的扫荡,而多隆阿、左宗棠率领百万清兵入陕征剿,十数年来,征粮派饷,捐资助剿及烧杀抢掠,使陕西数百年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被搜罗一尽,陕西的元气被剥夺无余,明代以来陕西经济的发展态势到此戛然而止。从此以后,陕西便陷入了长期的经济破坏,战乱不已,灾害频仍,饿殍相属的悲惨境地,直到1949年都基本上没有改变。
  同治初年,陕甘回民起义发动于陕西商人最为集中的渭北各县。因此,在回民起义中首先重创的是渭北各县的富商大贾。渭南的孝义镇“士商千家”,“巨室富户甲于全省,严赵两姓家资数百万”(64)。回民起义不久即攻破孝义镇,“家室悉为回所戮”(65),“藏镪遗资悉为贼有”(66),兵燹之后“尸横遍野,骨积如山”(67),“戕焚伤掠不堪矣”(68)。朝邑八女井李家财东富埒关中,回民围攻李家城垣,“家人初以砖头回击众。砖头完了,在箱里找出元宝抛出”(69),八女井被攻破后,该镇被夷为平地。华渭起事后,回民义军鼓而西行,横扫关中,“攻城陷邑变延数年烧杀之惨,秦川八百几无完邑”(70)。而“著名殷实户族罹祸尤为惨酷”(71)。如长安的六村堡“著名富足,居民万余”,回民攻六村堡时,“堡民力守数日,火药已尽,仅以沸汤米粥向外浇洒”(72),后来又“以元宝下掷”(73),均不能阻止义军的进攻,“堡破,屠战死尽”(74)。再如三原义军攻陷北关后,“房舍多半焚毁,即绅士男妇……列难者不可枚举”,所幸民军死守“虽孤城无虞,而县旧隶五百余术俱遭残破”(75),富室大户,俱已破家,如从明代以来靠经商四川发家的三原温氏家族“无论三原本支、丹棱、扶风分支,每家无百金之储,恒产少百金之值”(76)。在泾阳,回众先焚掠南关,“戕杀店主广林,次日劫城内富户郭氏”(77),而后攻克县城“枕尸藉骸,垒叠如山”(78),“满镇生灵,一朝骈死,血流成渠,尸堆如邸”(79),使泾阳百年积累起来的富足,毁于一旦。在礼泉桥北的朱家堡,“朱家在礼泉占有很多房产,与大地主贺家不差上下,回民烧了朱家的全部住房,朱家从此破产”(80)。在户县炉客集中的牛东村“十室九空,村堡几虚无人”,“村舍寺庙,焚毁一空,至今四十年,萧条犹昔”(81)。在回民起义打击下,朝邑“家道中落者极多”(82)。在合阳,回民起义以来“服贾者穷于兵燹,力农者窳于岁荒”(83)。这说明陕甘回民起义首先沉重打击了陕西各县的富商巨贾,使他们数百年贸易通商积累起来的财富被“焚掠殆尽”(84),“资产尽付兵燹”(85),处于“家产荡然”的破败境地。
  而清军入陕征剿十余年来的征粮派饷,捐资助剿以及陕西商人的重整家园,使陕西商人数百年积累的货币财富被搜罗净尽,资本存量一扫而光,失去了任何捕捉生聚教训机会的能力。陕甘回民起义后,清廷先后派多隆阿、左宗棠率百万大军入陕征剿,用兵十余年,时值多事之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趁火打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搞得清政府财政困顿,库款空虚,根本无力支付陕甘清军每年900余万两的军费开支。入陕清军的开支主要靠地方协款和就地征调,致使清军为筹措经费而烧杀抢掠掘地以尽,关中的富商大户又首当其冲。如同治初年清军从回民义军手中夺回羌白镇后,“尸山积,流血成川……获藏镪数万,尽以犒军”(86),以后又夺回八女井,从李家财东地窖中掘得白银一百万两“尽数犒军”(87),致使李家从此再难复业。清将黄鼎率“兵勇三百人自三原至泾阳……突入北街抢掠,杀伤数人,登城聚啸……掳金币万余而去”(88)。同时,清军“饷难筹办,饬召局委员不时筹借商款”(89),实行“劝富分输”政策,勒逼各地富户“捐资助剿”。各地富民为保平安只得挖肉补疮,将大量营业资本转化为军费开支,使资本存量耗散无余。如回民义军围攻三原时,“各商店捐了八千多两银子,成立‘同德局’……先后曾捐了30多万两”(90),其中城东刘可奄兄弟“劝本邑富家商铺各输捐,顷刻万两”,一次就捐银90万两,刘映著捐“三万两”,刘权棠捐“二万五千八百两”,刘质慧捐“数万两”(91),胡历峰出资五万金,才确保了三原东城不被攻破。从此三原富户捐资助剿成为定例,同治初年六月,“局款千罄……富绅各出城店资本,共捐钱十一万贯”(92),完全是以运作资本充作军费,其挖肉补疮之态即可概见。而后为支持清军的转粟运械,又在三原成立“永运局”,“陕商悉趋三原,其取之行商者曰套儿钱,坐贾者曰串底钱,岁入巨万,兵撤后不改其取,而钱无存故”(93)。这种捐资助饷不独三原,各地皆然。回民困凤翔,各商捐输,仅郑素范“家素丰……凤郡围包,独捐银万三千两城守始备”(94)。渭南各富户亦多有输捐,阳郭镇姜家“军饷二万七千两”(95),西方曲里的焦家“多忠勇公西征,倡议助饷五千金,以八千金筑村堡”(96)。就连远在甘肃庄浪业粮肆的渭南人权允清“以所积粟二千石如数助饷……又捐金五百金以备犒军”(97)。这种以“城店资本”或“所积粮粟”捐资助饷,使陕西商人“新畴已废,旧藏旋空,掠搜既颇,避移无所”(98),数百年的积蓄倾囊而出,再也无力重整旧业。
  在陕甘回民起义中,陕西兵荒马乱二十余载,“无论富贵贫贱,半死刀兵,半死疫疠,通省既然”(99),致使贸易东南的陕西商人在“本籍被灾”“家产荡然”的情况下,为解救家乡亲属父老,只得把大量资金抽回故乡,重建家园,成为陕西商人在外省经营迅速萎缩的直接原因。对此《三原新志》有总结说明,其志云“原邑士勤学问,民多商贾……数年不归……乡间自遭兵燹,人不聊生,救死不暇”(100)。一个“救死不暇”,很形象地说明当时旅居外省数年不归的陕西商人的一般动态。如三原温文俊“经营于蜀,同治元年花门之变,……全家遇难十余口,庐舍荡然,时公在蜀闻讯,乃返里”(101)。又如大荔李文科“贾于蜀,回叛时,桑梓糜烂,乡人之商子川者,稔知文科忠信,公议集赀举文科携归分给赡家……文科偕数十人携数百金旋里”(102)。这些从外省抽回的资金又主要用于修造房屋,建构堡寨,在非生产性消费中消耗净尽。如渭南孝义镇就是同治六年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的,“严家、赵家、乔家、柳家……积巨资为本镇经济……卓有贡献”(103);阳郭镇的姜绪望同治十一年“捐城工银三千两”(104);西方曲的堡寨就是该村富商焦荣栋出八千金修筑的,富平庄里镇的城墙为该镇张臻家所捐钱修建。可见,同治元年以来,关中战火纷飞,官民互相格杀,临渭泾原韩朝各县“膏脂殷富者早已毁家”,由明代贩运起家的关中富室巨户,莫不因外资耗折,内藏悬罄而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陕甘回民起义平复后,陕西农村经济十余年浩劫,萧条残破,恢复乏力,一如左宗棠在给朝廷报告中所言,“民人空亡大半,牲畜掠食鲜存,种艺既乏壮丁,耕垦亦少牛马,生谷无资,利源遂塞”(105)。在明代边境贸易刺激下发展起来的陕西商品经济停滞败落,“承平之日东来皖豫各贩,以绸缎南杂各货为大宗,川甘东去之商,以水烟药材等物为巨贾”(106)的中西部贸易通商,因乱后陕西“地既残破,富者挚资远去,贫者无力经营,内鲜聚积之人,外少往来之贩”(107)而陷入“既不能招徕外商,更无人贩运”(108)的困顿境地。在从事中西部贸易通商中兴盛数百载的陕西商帮,因家财毁败,内囊耗尽而富室飘零,相率歇业,“著名如泾阳三原等县,向号商薮……从前各处财富之户,多贸易于东南,自东南用兵,陕省物力既已潜消默耗,又加本籍被灾,资产悉付兵燹”(109),只落下“家产荡然”“资本荡然”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结局。
  (64)白寿彝:《回民起义》,第4册,第217页。
  (65)白寿彝:《回民起义》,第3册,第61页。
  (66)白寿彝:《回民起义》,第4册,第217页。
  (67)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61页。
  (68)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61页。
  (69)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61页。
  (70)《周至县志》卷三。
  (71)《富平县志》卷十。
  (72)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253页。
  (73)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165页。
  (74)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254页。
  (75)《三原县志》卷八。
  (76)《关中温氏丛书》卷五,存稿,第16页。
  (77)白寿彝:《回民起义》,第3册,第258页。
  (78)白寿彝:《回民起义》,第3册,第262页。
  (79)白寿彝:《回民起义》,第3册,第263页。
  (80)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293页。
  (81)白寿彝:《回民起义》,第3册,第322页。
  (82)《朝邑县乡土志》,第16页。
  (83)《合阳县乡土志》,第16页。
  (84)《续修陕西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85)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选辑》,第1册,第601页。
  (86)白寿彝:《回民起义》,第3册,第68页。
  (87)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102页。
  (88)《泾阳县志》卷七。
  (89)白寿彝:《回民起义》,第3册,第244页。
  (90)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238页。
  (91)《三原新志》卷六。
  (92)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248页。
  (93)刘光蕡:《烟霞草堂文集》卷四,第8页。
  (94)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245页。
  (95)《续修渭南县志》卷八,第7页。
  (96)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45页。
  (97)马长寿:《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第45页。
  (98)白寿彝:《回民起义》,第4册,第196页。
  (99)白寿彝:《回民起义》,第4册,第244页。
  (100)《三原新志》卷四,第32页。
  (101)《温氏族谱附录》,第5页。
  (102)《大荔县志稿》卷一,第18页。
  (103)李天受:《辉煌孝义镇》,《渭南文史资料》,第6辑,第175页。
  (104)《续修渭南县志》卷七。
  (105)白寿彝:《回民起义》,第4册,第106页。
  (106)彭泽益:《中国近代的工业史资料选辑》,第1册,第600页。
  (107)彭泽益:《中国近代的工业史资料选辑》,第1册,第601页。
  (108)彭泽益:《中国近代的工业史资料选辑》,第1册,第600页。
  (109)彭泽益:《中国近代的工业史资料选辑》,第1册,第600页。
陕西商人研究/李刚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