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红色陕商

红色陕商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西安集成三酸厂创始人——窦荫三


 

民国时期是陕西工业发轫和急剧发展时期,尤其是陇海铁路通车和大量工厂内迁,有力推动了陕西近代工业的发展。这期间“集成三酸厂”是典型的代表,而该厂的创始人之一,就是陕西著名民族企业家窦荫三。 一、抗战时期陕西工业的发展概况 抗战时期是陕西重工业急剧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源工业的突破性发展 陕西的能源工业在抗战期间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其中煤炭工业的发展成绩最为显著。 1936年以前,我国国内煤炭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为外资占领。据矿业联合会所编“1934年度国内矿业概况一览表”所载,当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270万吨,其中,约有200万吨找不到主顾①。由于市场狭小,加之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因而截至抗战爆发前,陕西的煤炭业发展极其缓慢,基本处于传统的手工开采阶段。全省煤矿50多家,其中用机器开采的只有4家。1937年煤炭产量21万吨,不及上一年全国产量3934万吨的6%②。 抗战爆发后,由于大量工厂西迁和人员西流,陕西的工业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日趋紧张。而战争又使得晋、豫等地煤炭入陕的路线被切断,使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的陕西省在1938年后竟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严重煤荒。为了解决煤炭紧缺问题,1939年,陕西省政府与陇海铁路局合资200万元开采同官煤田;同时,督导各县提倡招商大量开采,并铺设渭一白轻便铁道,由陇海路局兴修咸同支线,以利运输。1942年铁路修至同官煤矿。次年,机械设备及升降机安装完毕,累计修成井筒12个,使同官煤矿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唯一大型现代化煤矿,每日可产煤200吨③。除了同官煤矿外,使用机械生产的还有陇县新陇煤矿、白水新生煤矿公司、同官民立煤矿公司、同官同泰股份有限公司、彬县民生煤矿公司、蒲城新兴煤矿公司及协建煤矿公司等企业④。截至1945年,全省共有大小煤矿92个,年生产能力已达92万吨,为1937年21万吨的4倍多⑤。 (二)电力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抗战爆发前,陕西的电力工业极其落后。1936年,全国有电厂460家,发电容量631165千瓦,发电度数为1724305千度,而陕西省只有电厂1家,发电容量为709千瓦,度数为628千度⑥。七七事变后,1936年建立的西京电厂增设1600千瓦发电机一台,加上原有电机,每日发电1350至2000千瓦,1942年资本额增到265万元。西京电厂另设宝鸡分厂,系购电转供。1939年10月,资源委员会在汉中南郑设汉中电厂,有职工88人,资本50万元,1942年增至184万元。同年,宝鸡电厂资本达400余万元。1943年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设立王曲电厂,初设时有两台30千瓦煤气发电机,1944年归西京电厂代管。1945年汉中水力发电工程处在南郑成立,有工人126人,职员23人。西京电厂、汉中电厂发电容量达2520千瓦⑦。 (三)化学工业有突破性发展 化学工业主要是酸碱制造业和酒精业,有突破性发展。其中,1933年在西安投产的集成三酸厂到战时已扩充成为西北最大的化工企业。同时,酒精厂由战前的1家增至10家。新厂中以中国银行雍兴公司1939年创办的蔡家坡酒精厂最大,1941年日产酒精2000加仑。大华纱厂酒精厂、褒城新亚酒精厂日产400加仑以上⑧。药行业成绩突出的要数西北化学制药厂。1937年,陕西财政厅长韩威西与薛道伍集资7万元创建了西北化学制药厂。该厂1939年的营业额为90余万元,盈余3万余元,职工发展到300多人,产品由几十种增加到500多种,一些药品供给陕甘宁边区。其中,用中草药制成的“咳立平”、“新美乐”还打进了国际市场⑨。该厂还设有当时陕西省仅有的药学专科学校,为陕西省的医药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 (四)机器工业有所发展 抗战前,西安仅有几家机器厂,以生产军械及纺织机器为主。战争爆发后,沿海东部先后有181家机器工厂内迁,其中,8家迁入陕西⑩。至1943年先后又有十几家机器厂设立,使当时陕西的机器制造厂达到57家,有资本772万元,工人2151人。其中,新成立的骨干机器制造厂有13家,如陕甘工厂(1938)、建国机器厂(1939)、洪顺机器厂(1940)、西北机器厂(1940)、建中机器厂(1941)、伟中公司西安机器厂(1943)等,从纺织机械到水利、造纸、印刷、面粉、矿山、化工机械及汽车配件,基本上形成了体系。 (五)钢铁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极为缓慢。1931年,国内生铁产量为478035吨,钢产量为15000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0.86%和0.021%,至抗战爆发时,国内钢铁需求量的80%依靠进口。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陕西的冶铁业又落后得多。1937年陕西的铁矿石产量为800公吨,仅占全国274.700公吨的0.3%。抗战爆发后,由于陕西工业中机器生产日渐普及,这就为冶铁业的发展增大了市场。据1942年统计,陕西炼铁厂有9家,其中,宝鸡的陕西冶铁公司资本达200万元,建于1940年的第二战区耀县铁厂资本额60万元,拥有5吨炼铁炉及热风炉1座(11)。 而在抗战时期窦荫三等人创立的“集成三酸厂”,则是陕西化学工业的集中代表。 二、窦荫三层其创立“集成三酸厂”的过程和贡献 窦荫三,1889年生于陕西蒲城县,1896年入私塾受启蒙教育。1902年窦到蒲城县尧山书院就读。未几,清朝政府废除科举,尧山书院改为蒲城县第一高等学堂。窦在此期间学习刻苦,各门功课成绩俱佳,后考入西安府实业学堂蚕业科学习。 1907年窦荫三加入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1908年秋,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蒲案”。本县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陕西著名同盟会会员井勿幕的影响下,成立了蒲城县教育会。以县高等学堂教习、清朝举人常自新(铭卿)为会员,组织学生讲演团。窦在其老师的主持下,与同学参加宣传革命的活动。清政府的地方官、蒲城知县李体仁逮捕了常自新及一些学生,并加以毒打。按照清朝制度,对举人用刑,已大干例禁,而且还有一学生因伤重致死。因此“蒲案”一时轰动了陕西省教育界及各地学生,乃至在北京的陕西籍人士均予以声援,要求惩凶。清廷将肇事者李体仁撤职,继任知县对学生也不敢再加压制,并且采取一些安抚性措施,以平息众怒。蒲案是当地青年反抗满清政府封建统治的实际行动,继起的学生运动多以此为嚆矢。 1911年秋,武昌首举义旗。农历九月初一,西安以张凤翔将军为首的同盟会人士联络新军及哥老会组织,组成陕西“秦陇复汉军”,响应武昌义举,推翻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西安府实业学堂全体师生在校长张深如带动下,编为巡逻队搜查奸细,维持社会治安,为革命扫除障碍。不久,陕西都督府成立,号召各县学生回家乡整顿地方,参加实施新政。窦响应号召,回原籍进县财政局工作;1914年,调教育局任北乡视学员。 1920年,窦荫三弃政从军,参加靖国车第三路第一支队杨虎城部,在军需处工作。1930年,杨虎城接受南京改编部队为第十七路军,进入陕西,任省政府主席,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委窦荫三为陕西省机械局局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到1937年,窦荫三按杨虎城将军的部署,将一批弹药计50万发步枪子弹、15万发手枪子弹、8万枚手榴弹,送往陕西三原县南关货栈,由八路军部队接收。后来杨将军被迫离职,从此窦也离开了部队(12)。 窦荫三追随杨虎城将军,多年来主管饷糈,筹办过有关军需的工厂。1932年筹设“西安集成三酸厂股份有限公司”。三酸厂是杨虎城将军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为解决军需、民用,促进工业发展,号召一些进步人士集资创办的。在组建过程中,延聘人才,克服了技术、原料来源上的困难,并试制成功了过去需要由远道购用的装酸瓷坛,还解决了依赖进口的生产硫酸提浓用的硅酸铁盘的问题,使生产得到正常进行。1940年,时资本增至12万元,有职工、工人及学徒87人,1941年产量较战前提高了3倍以上。该厂为达到产、供、销立足西北,在蒲城县建立集中磺矿公司,在泾阳县开办硝厂,利用当地资源为西安集成三酸厂提供原料,使硝酸产量保持稳定。集成三酸厂为抗战时期陕西军工企业提供了必需的原料,也为陕西省的制革、印染、火柴等轻工业及交通、建筑等民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13)。该厂产品不但抵制了长期霸占市场的日货,而且还远销晋、豫、鄂等省。 三酸厂的建成,首先满足了陕西省机器局对十七路军制造军械弹药的需要,并解决了民用轻工业制革、印染、造纸、冶炼、焊接以及开矿、交通等方面需酸的问题。对陕甘宁边区所需的三酸经常冒险运送,边区政府也曾派人来厂参观指导,并运回一些设备和器材(14)。 1943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德意日作战进入反攻阶段时,美空军十八航空队一部进驻西安,飞机上需用的瓶酸——硫酸系由印度加尔各答载运,长途陆空运输,梗阻较大。后来,他们发现西安生产适合该队用的硫酸时,美空军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好!好!好!”厂方和职工看到自己制造的硫酸能直接用于反击法西斯侵略,感到莫大的欣慰。 1933年,在杨虎城将军和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等倡导下,发起筹设西京国货公司,窦参与发起,集资招股,当初该公司以抵制日货、倡导国货为宗旨。1935年西京国货公司正式开业,该公司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企业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窦任董事会董事,解放后后又担任董事长兼经理。 ①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4辑,第915-925页。 ②陈舜卿:《陕西的煤炭业》,载《陕甘近代经济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2页。 ③西安市档案局、西安市档案馆编印:《陕西经济十年(1931—1941年),1997年12月印,第142页。 ④西安市档案局、西安市档案馆编印:《陕西经济十年(1931—1941年),1997年12月印,第144页。 ⑤陕西省政府统计室:《陕西省政府述要》(1946年7月),第65页。 ⑥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4辑,第894页。 ⑦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4辑,第896页。 ⑧陕西省档案馆藏《陕行汇刊》,第7卷第2期,第8卷,第2期。 ⑨《西京市工业调查》(1940),1997年12月印,第39-41页。 ⑩西安市档案局、西安市档案馆编印:《陕西文史资料》,第12辑,第189-190页。 (11)田霞:《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工业发展考察》,《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3期。 (12)中国民主建国会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陕西工商人物资料》(内部资料),1988年印刷,第98-101页。 (13)田霞:《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工业发展考察》,《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03期。 (14)中国民主建国会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陕西工商人物资料》(内部资料),1988年印刷,第102页。
千年秦商列传(民国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