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馆商街>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陕西街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社旗山陕会馆















“义贯古今”琉璃照壁映天地,演绎春秋“悬鉴”戏楼冠中原
  不负一路风尘,我终于来到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面前。
  社旗镇原名赊旗店,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据史料记载:该镇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繁盛,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民间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称。当时该镇为水旱码头,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大贾,为南北九省交通要道,全国有13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仅各省商人建的同乡会馆就有山陕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十余处。全镇人口13万,镇内有72条道街,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道亦有十余条。1989年被列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凡是山西商人所到之处大都会修建会馆,河南社旗县之所以会有如此宏伟的山西会馆,是因为社旗县是当年福建茶叶北上的必经之地。社旗县也因此成了一个中转站而逐渐发展起来。
  社旗山陕会馆独领风骚,被誉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来到这里,我立即被那些八九层楼高的古建筑震撼了,那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让我情不自禁地遐想:如今名不见经传的社旗县,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古建筑?这片中原沃土到底承载过什么样的绝代繁华?
  位于镇中心的“山陕会馆”原名山陕同乡会馆,又名山陕庙、关公祠、鼎元社。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那是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善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建造者当初“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用材之优,延聘名匠之多,冠绝一时。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各朝至光绪十八年方才落成,共经六帝约137年。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此处会馆是一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建筑相互对称,自南至北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配殿。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合理,殿堂楼阁疏密有间,北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雄浑,相映生辉。各类建筑共152间,室内外全用青白色大理石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据碑文记载:重建山陕会馆两次捐银商户达506家,捐银数量多者达数千两,少则也有八百文,整座会馆共耗白银数百万两。
  会馆中的琉璃照壁,是仿照北京故宫九龙壁建造的,高10.4米,宽13米,厚1.70米,单檐硬山顶,是用1000多块彩釉大方砖砌造起来的。壁的两面饰有玲珑剔透的“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凤穿牡丹”、“五龙捧圣”以及姿态各异的龙和福、禄、寿等图案。照壁正中横书“义冠古今”。两侧竖写两幅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表达了山陕两省商人对关羽这个同乡的仰慕追念之情。对联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书,庄严肃穆,熠熠生辉。
  悬鉴楼,又名“八卦楼”,是会馆的戏楼,兴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年)。楼高18.36米,长20米,宽18米,分上中下三层,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楼门两边对联为“此地即是普陀山,何必远求到南海”。楼内竖20根合抱大柱,下有三层柱础,上层多为鼓形,下层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楼北面为戏台,上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浩生社立“悬鉴楼”匾额。“悬鉴”两字系明末山西书法家傅青主所书,“楼”字系清末叶县举人许靖所写。两侧石柱上分别是“还将旧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的对联。
  与悬鉴楼左右陪衬的建筑物是钟鼓二楼。东侧的钟楼高悬巨钟,巨钟高近两米,重1250多公斤,撞响时十里有声,人称“聚将钟”。鼓楼在西侧,悬大鼓一面,相传大鼓一击,山摇地动,人称“助威鼓”,可惜原鼓已失。钟鼓两楼皆是两层起架,八角腾空,各用16根木柱支撑,顶盖琉璃,闪闪发光。
  万人庭院,即会馆的中心大院。院内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可容万人看戏。
  大拜殿兴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会馆主体建筑部分。它连同石牌坊、东西腰楼、东西廊房、蒉鼓二楼、东西辕门及琉璃照壁,历时二十五年方才修建完成,耗费白银九万两。
  春秋楼是会馆的一部分,在大坐殿的北面,高38米,因为楼内塑有关公夜读《春秋》的泥像而得名,是以前会馆的最高建筑。春秋楼结构独特,远远看去,最高的一层如同悬在空中,故有“社旗有座春秋楼,半截还在天里头”之说。可惜于100多年前被捻军一把火焚毁,据说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四五十公里外的南阳市都能看到火光。
  总之,会馆的总体设计追求诗情画意,陈设装饰极尽富贵华丽,融北方古建筑的雄浑壮观与南方古建筑的严谨柔美为一体,可以说是中国古建筑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1988年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多年来,会馆历经风雨沧桑,屡遭兵火劫掠,不免失去了它原有的风采与威仪。可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仅是一座建筑,还有一种让人情不自禁驻足流连的神秘召唤,更有耐人寻味的历史商业文化的气息蕴藏其中,这样独具一格的人文遗存,值得我们加倍珍惜。
  在中国历史上,会馆曾经作为一种民间的力量,衍生出了无数的故事和传奇,但今天,它们只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被留存下来。保护、修缮山西会馆,留住山西文化过往的辉煌,是对我们曾经荣耀的纪念和瞻仰,同时也是对今天山西人的一种警醒!我们需要做的还太多,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会馆,加入到保护会馆与会馆文化的行列中来,我们才能留住历史,铭记历史!
  随着行程的延伸,我感到身上的行囊越来越沉重。
  许多晋商会馆永远地消失了,有幸留存下来的会馆的命运也不由得让人担忧。我所能做到的,唯有用影像纪录下它们的绚烂和黯淡、幸运和沧桑。
  如果说我当初的决定稍微带有那么一点点年轻人的狂妄与心高气盛,那么接下来的追寻就更多了一分豪迈与义无反顾。
  在随后的寻访中,我不再以一个自由摄影师或背包旅行客的身份去拜谒山西会馆,而是以一个晋商后人的身份去探亲、去拜祖,带着那浓郁的晋商情结,怀着那一腔的理直气壮。
  我不再笑脸相迎,我不再苦苦相求,每到一处,我首先自报家门:“我是山西人,我是到这里拜祭自己的祖宗来了。”
  望着我那沉重的行囊,那充满疯狂与忧伤的眼神,那里的人们有一种莫名的惊异,再后来是理解与配合,于是参观、交谈、构思、拍摄,余下的行程顺利了许多,也加快了许多,我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和岁月赛跑,与历史对垒。
山西会馆/荣浪著.-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