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馆商街>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陕西街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2.2主体建筑艺术概观










第二章 名垂青史 雄镇盐都——建筑 第二节 主体建筑艺术概观
  一、武圣宫大门与献技诸楼
  西秦会馆入口处的武圣宫大门和其后的献技诸楼采用传统会馆建筑戏楼的门楼倒座形式,即总体靠背而立,两面望去,自成独立建筑,而从基座到屋顶又穿插交错,形成一座不可分割的复合建筑。面宽约32米的武圣宫,为四柱七楼牌楼式形态,其上为歇山屋顶,正中置瓦制宝顶一束,屋顶下左右飞出共12个飞檐翼角,挺拔高昂,展翅欲飞,好似列队的飞雁,又好似古代将军的头盔护翼。献技诸楼屋顶基本结构由两个歇山式屋顶重叠组成。紧靠正脊加建一个六角攒尖屋顶,其后两角嵌入上层歇山顶中,组成牢固的复合结构。这一复合结构由22根修长石柱和众多梁枋组成坚实框架,承受着屋顶的荷载,其中两根最长的大石柱,拔地而起,直贯四层。这些大小不等、形制不同的屋顶经过精心构思、巧妙处理,独出心裁地在结构上连成一气,而在外形上造成了一个巍峨奇特的大屋顶。这种屋顶的结构造型方法,在清代建筑中可谓独树一帜,有着强烈的自身风格。
  献技诸楼楼身四层,第一层为进口通道和门厅,第二层为献技楼,第三层为大观楼,第四层为福海楼。第二层面向庭院,为戏楼的主要舞台部分,第四层则以高窗面向大街,唯有第三层贯通前后。这样屋身虽为四层,但从两面望去,却都是三层建筑,可谓别开生面。第二层戏台与第三层阁楼紧连在一起,其上又加做一个六角攒尖顶,在立面上整个戏楼有三重檐。攒尖顶上宝顶高耸,其下翼角凌空反翘簇拥在周围,使戏楼显得挺拔秀丽,气势非凡。舞台四周布满各种精美木雕,是国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代戏楼精品。
  二、贲鼓阁、金镛阁
  东西廊楼为卷棚顶,其中部隆起东为金镛、西为贲鼓二阁,隔着天街遥相对称。金镛、贲鼓二阁原系鸣钟击鼓之楼,形制与结构同,为重檐歇山顶,下檐断开,两翼凌空勃起,飘逸舒展。此二阁楼沿栏板和檐下衬枋上均有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金光灿烂,似为一根金带。内容以戏剧故事为主,多为高浮雕,构图饱满、刀法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三、大丈夫抱厅
  沿天街而上是五开间硬山顶的大丈夫抱厅,是高出天街2.2米的横相敞厅,左右两端与东西走楼相接,把献技诸楼与金镛、贲鼓二阁有机地围成一个四合院。厅前突出一石筑月台,配以石栏,旁置松柏。
  四、参天阁
  参天阁是第二层次的中心,其左右是“胜十年读”、“留三日香”二客廨。建筑翼角檐牙,交相穿凿,殿阁轩廨,接踵摩肩。山重水复处,匠人们从容安排出柳暗花明的景地。参天阁是耸立于中轴线上的一座别具风格的建筑。其屋顶作四重檐六角攒尖,内饰藻井。垂脊曲折圆和,檐角高昂挺拔,远远望去,像一顶古代头盔。建筑组群在这里显出密聚状态,设计者巧妙地把参天阁左右客廨的“履忠门”、“践义门”以外的参天阁石桥空间凿出左右二池,连通碧水,辟出各为20平方米的空间。高达12米的参天阁冲天刺破这一局促的过渡空间,使这一本来不起眼的空间一下子突出为全馆的一个重点,与武圣宫大门遥相呼应。
  五、中殿
  紧接参天阁的中殿是一座保存比较好的殿宇,单檐结构,七柱落地,层高6米,面阔25米,进深10米。殿内中柱比例匀称,梁坊制作工整,19个龙头斗栱,凤头13个,象首55个,重叠密集,错落有致。额枋刻斗狮、奔鹿。中殿面阔5开间,进深6架椽。前檐略高于后檐,檐下做斗栱,其作用已退化,主要作为装饰构件。有游龙、飞凤等雕刻其上,刀法圆熟。殿前方完全开敞,与参天阁及水池小院之间并无隔断,使这一狭小空间没有一点局促之感。屋顶正脊有“八仙过海”泥塑一组。中间采用抬梁穿枋式结构,主要立柱为石制,榫卯结构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从框架结构、斗栱制作以及屋顶装饰等方面看,均具有明显的清代宫室建筑特点。
  六、正殿
  此殿为道光年培修扩建时新建。殿内供奉关帝及陪祀神位,是西秦会馆的主要殿宇。面阔5开间,进深8架椽。大殿平面为凹形,前方做重檐,后方则采用民居中拖坡的手法,一片大屋顶一直拖下,左右做五花山墙。从剖面上看,前后完全不对称,借鉴了民居的手法,形式简洁、自由。但从正立面看,左右又完全对称,且前方做轩棚,形制庄严、隆重,气魄十足,这又符合了供奉祭祀的需要。无论体量与高度,均在中殿之上。后因加天花望板,梁柱结构不可窥见,檐下铺作,也遭损毁,建筑变动颇大。
西秦会馆/郭广岚 宋良曦等著.-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