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馆商街>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陕西街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5.3抱厅石雕组群





















第五章 耀眼的星 精美的歌——石雕 第三节 抱厅石雕组群
  这组石雕的位置在西秦会馆大丈夫抱厅通往参天奎阁石阶两旁的石壁上。以二十四孝组图为主,另外还附有《水八仙》、《唐诗诗意图》、《瓜瓞绵绵》、《金玉满堂》、《柳阴待归图》等。
  二十四孝是这组石雕的主体部分,一幅图中刻两个孝子的故事。构图采用上下、左右、对角分布等多种形式,融高浮雕、镂空雕、平雕、线雕诸技法于一炉,风格倾向写实,与连环画类似。《水八仙》则一仙一幅,置于孝子图之间。《唐诗诗意图》、《金玉满堂》分刻在阶梯左边部分的左右两侧;《瓜瓞绵绵》、《柳阴待归图》分刻在阶梯右边部分的左右两侧。
  儒家的伦理道德,就是以孝悌为中心。《论语》:“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所以历代帝王,在尊崇儒术的同时,也提倡“孝”。“事亲以孝,事君以忠。”以“孝”衍“忠”,正是统治者的本意。
  汉朝刘向就有《孝子传》,以后又有多人重续此书。元代始出现《二十四孝》一书,但撰者为谁其说不一。有说是郭守敬,有说是郭守敬的弟弟郭守正的,总之,定为元代是不错的。它辑录了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的24个典型孝例,流传到清代,经各家转录,其中有少许不同内容,但也都以足成二十四孝为准。
  孝行,本是我国敬老养亲的道德传统,但在二十四孝中,多被“异化”,如《郭巨埋儿》、《戏彩娱亲》等。正如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说的:“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因此,对这些艺术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应给予一定的取合。
  尝粪心忧
  庾黔娄,字子贞。南朝梁时新野(今河南境内)人。父名易,字幼简,赋性淡静,不慕荣利,是一个德性高尚的人。黔娄性至孝,生平不妄言,一举一动,生怕有辱老人。他在北齐作编政令,因为官有政绩,调孱陵令(今湖北公安县),抵任还不到十天,忽觉心惊肉颤,坐立不安,自语:非父子关切感应,不会有此征兆。遂弃官回家探望父亲,时父亲已患泄痢两天,病情危急。黔娄私以病势安危询问医生。医生说:“安危未敢遂决,须尝其粪味,如果味苦,便容易治疗;若味甜,就难以治愈了。”黔娄于是取粪尝之,味甜质滑,知父病难治,十分担忧。至夜静更深时,黔娄焚香向北斗默默祷告,求父病愈,愿以身代死。忽闻空中有人语曰:“汝诚孝心可嘉,无奈汝父寿命已尽,不复可延。”黔娄闻语,十分震惊,仰视又不见一人,悲泣难禁。没两天,父亲果然病逝了。黔娄为父亲举办丧礼,哀恸不已。后人有人撰联赞曰:举动不忘亲,时虞失足;生死有定数,苦煞孝心。
  画面的右上角为庾黔娄的家,黔娄的父亲卧在床上,病势垂危。桌上放着装药的器皿。黔娄右手揭起便桶盖,欲尝粪之甘苦,了解父亲病情。一女仆侍立于左,左手下垂,抬起右手作示意状。尝粪之举虽属牵强,但觉感人至深。
  附诗: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弃官寻母
  朱寿昌,字康叔,宋时天长(今安徽泗县东南)人。因嫡母无子,对寿昌之生母刘氏十分嫉恨,百般刁难虐待。寿昌的父亲守雍对其妻的淫威也畏惧十分,又被她的谗言所迷惑,于是便将寿昌的生母逐出了家门。时朱寿昌年仅7岁。寿昌生母为生活所迫,只得忍辱改嫁异乡,从此音讯断绝。
  朱寿昌长成人后,知道了自己的生母被父亲逐出朱家的经过,便四处寻找不见下落,郁郁寡欢,饮食不设酒肉。每与人言及这件事,便泪如雨下。宋神宗熙宁初年,竟自弃官入秦(特指今陕西境内)。与家人诀别时说:“此行不见母面,誓不复还。”
  朱寿昌到了秦地,住在同州(今陕西大荔),竟意外与母亲相遇了。母子抱头痛哭,恍如梦境,屈指一算,母子分别已有50年了,生母刘氏已年逾70。雍州(今陕西中部)太守钱明逸奇其事,据实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乃命朱寿昌返回原地任职,及再任郡守之时,为了迎接母亲,奉养方便,特命朱寿昌住河中府(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相当于今天的山西南部和陕西大荔东南部)并迎接母亲和弟妹以归。过了几年,其母刘氏便生病死了,朱寿昌痛不欲生,朝夕悲泣,几至双眼失明。
  左下角是朱寿昌历尽千辛万苦,见到分别50年的老母时的情景。朱寿昌左脚跪在地上,右手放在弯曲的右腿上,孝子见到老母时的复杂心情,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朱母头已损坏,她右手放在身后,左手指着朱寿昌身后的行李,似有所语。此情此景,恍如梦寐。
  附诗:七岁生母离,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曹国舅
  曹国舅,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天资纯善,不喜富贵。他有个弟弟是花花太岁,因此深以为耻,遂在山林中隐居,布衣素食。有一天遇见了钟离权和吕洞宾,国舅向他们请教道术。二位仙长说:“心即天,天即道,子亲见本来面目矣。”传他还真秘术,引渡成八仙中最晚得道的仙人。
  画面上,洪涛澜汗,万里无际。曹国舅骑着一条妖娇婉转的虬龙,挟着惊雷骇电,遨游在察之无象、寻之无边的大海中。
  曹国舅稳坐龙背上,左手持着天生具有避水神力的云板,右手伸进虬龙的巨口中,正探骊龙之珠,惊心骇目,神通广大。
  曹国舅的脚下,是东海龙王敖广,敖广极力阻止八仙过海,八仙和他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厮杀,结果敖广两个龙子丧命,无数虾兵虾将丢盔卸甲,败下阵来。此时,敖广正站在一簇浪花上,躬着身子,双手捧着朝笏,诚惶诚恐,甘拜下风,眼睁睁看着曹国舅和众仙乘风破浪,过海而去。
  卖身葬父
  董永是后汉时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境内)人,为避战乱,奉老父之命迁往湖北德安居住。父年老得疾,医药无效,不久便死去了。董永悲哀欲绝,骨立形销。又兼孤身漂泊,行囊空乏,遭此大故,无计可施。当地有一姓裴(一作傅)的富翁,闻而怜之,贷了些钱给董永,才把永父安葬了。董永因无力偿还贷款,遂沦为裴家的奴隶。
  一日,董永外出做工,中途忽逢一少妇,风姿绰约,见董永而生爱慕,愿以身相许。经裴翁应允,永与少妇遂结为夫妇。裴翁限永妇织缣三百匹以赎永身。永妻日夜纺织,敏捷异常,非人可及,才一月,所限交缣已织足。夫妻二人把所织的缣交与裴翁,才脱离了奴籍。
  离开裴家,去至他们相逢的槐树下,永妻忽辞永欲去,永哭着对妻子说“赎身之德,尚未得报,卿何见弃取?”永妻曰:“妾本织女,天地怜郎孝,令妾下凡相助,今缘满当去。”说罢,织女便驾起祥云,飞上天去了。据说,湖北孝感县,正是因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而得名。
  画面左上角的槐树下,董永和织女相见,喜结良缘。土地公公右手挟着一根藤杖,躬身伏在老槐树弯曲的树身上,听董永和织女对话。欣喜之情,刻画得细腻而自然。槐树枝上,一对喜鹊嬉戏歌唱,画面的气氛和谐,充满了欢乐。
  附诗: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鹿乳奉亲
  郯子是周时人,生性至孝。父母皆患有眼病,医治久不见效,常常思食鹿乳,苦无觅处。郯子自思,鹿乳既不可能在市上买到,又非人力所能成,于是,便披着鹿皮,乔装成鹿,前往深山,混入鹿群中,就势取得鹿乳,并用瓦罐装好,准备归奉双亲,医治目疾。郯子正欲寻路返家时,忽遇猎户数人,猎户疑为真鹿,张弓欲射,郯子急忙举手答礼,说明详情,猎户们闻之,惊叹不已,深为郯子的孝行感动,遂将郯子护送回家。
  画面的左下角,身披鹿皮,手捧瓦罐者为郯子。他乔装成鹿,取得鹿乳,在返家途中,遇到猎人,猎人以为遇见了猎物,一人举旗为号,一人张弓欲射,另二人持棍棒追上。郯子惊惧不已,回首相望。画面真实感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
  附诗:亲老思鹿乳,身披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吕洞宾
  吕洞宾,本唐宗室,避武后之祸,偕妻而遁,因易姓吕,以山居名喦,字洞宾,妻死,号纯阳子(见《吕仙自叙传》)。
  吕洞宾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很多,全国各地俱有其庙祀,道教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画面上,一个身材高大,半裸着上身的水怪,踏着惊涛骇浪,背身而立。忽然扭转头来,露出狰狞的面目。他右手拿着拂尘,左手抬起,正在护送吕洞宾过海。吕洞宾头戴华阳巾,背着青锋剑,右手亦握着拂尘,左袖向下一拂,仙风道骨,潇洒出尘。脚踏一只巨口阔腮、红尾赤鳞的鲤鱼精,鲤鱼精吐出一颗金光灿灿的明珠,驮着吕洞宾向大海飘去。
  扇枕温衾
  黄香,字文疆,后汉江夏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就去逝了,他事父极尽孝道。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黄香持扇把枕席扇凉后,才让父亲去睡;冬日寒冷,黄香待父亲欲睡时,先到床上把被子睡热,使父亲上床时感到温暖。这种纯挚天真的孝性,全系出于一片赤子之诚心,无虚伪造作,且持之以恒,历久不变,因此,受到左右邻舍和乡里的赞扬。太守刘护对黄香的孝行非常赞赏,特别予以表彰和奖励,并把黄香树立为儿童孝敬父母的典型。
  画面右上角,几上一灯荧然,黄香右手持扇,左手抚着扇沿,抬头和解衣欲睡的老父亲切交谈。父亲忠厚仁慈,儿子孝顺勤谨,都刻画得平易自然。左上角一人右手反握宝剑,左手上指,踏祥云者,疑是风师,想是被黄香的孝心所感动,正在作法生凉。
  附诗:冬月温簟暧,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官,是唐朝时博陵(今河北境内)人,官山南西道(唐代行政区域名)的节度使。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迈体衰,满口牙齿全落光了。山南的祖母唐夫人,平时事其曾祖母极尽孝道,千方百计使老人开心。唐夫人每天早上梳洗毕,就到堂前向曾祖母请安,拜毕,便开襟出乳以喂之。曾祖母由于齿牙脱落光了,不能咀嚼食物,而身体健壮,精神充足,全靠吃乳所致。有一天,忽卧病不起,服药无效,曾祖母就把一家老少召集在堂前,对大家说:“无法报我贤妇恩,愿我贤妇有子有孙,皆如我贤妇之孝奉我一般,即所以报也。”说罢便溘然去世了。
  崔山南门户昌大,为唐世之冠,人们都说这是崔山南的祖母乳姑不怠,善有善报的典型啊!
  左起第三人为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她正开襟出乳以喂之,左手抚住正在啼哭,闹着要吃奶的儿子。右手拄着拐杖,坐在方椅上正在吃奶的长孙夫人年老无齿,她吮吸乳汁时的嘴刻画得极为精彩生动异常,是一个典型而动人的细节。长孙夫人身后,一女佣左手扶住椅背,右手持扇,关注着发生在眼前的事情。画面左方隔墙为一绣楼,唐夫人之女儿,右手扶住绣楼的窗沿,左手搭在窗沿上。窗上挂着一匾,上书“吉庆三多”,与右面居室右上方匾上所书“忠孝传家”相呼应。
  附诗: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钟离权
  钟离权,唐时人(亦说是汉时),《全唐诗》收其绝句三首,附小传:“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于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的诗有:“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他在道家中地位很高,全真道奉为道派祖师。
  画面上,大海澜回,风起云涌。一虾兵上身半裸,头上虾须、虾刀上竖,双腿呈八字叉开,踏着翻卷的浪头,拉着一根长绳系着脖子的千年巨龟,巨龟神异,噀沫大海,有截断众流之势,逆着风浪,为过海的钟离权开路。
  立在巨龟背上的钟离权宽头大额,耳厚肩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脑后左右方扎两个发卷,一绺长须在胸前飘拂。他拳着左手,平放胸前,右手持一羽扇,呼风唤雨,所向披靡。这幅作品采用“S”型构图。翘尾昂头的神龟特别生动,一曲线相连,在整幅作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上云头舒卷,波澜起伏,给人以惊心动魄、回环曲折的感觉。
  采薪得貂
  会馆中这一组二十四孝图,删除了黄庭坚《亲涤溺器》一孝,而增加了《采薪得貂》一孝。《采薪得貂》一孝,不载经传,遍查而不知其出处。估计是陕西地方人物,与会馆修建者有关,抑或为其家族中的杰出代表。
  画面左上角,孝子手持一物,似在扑打一貂。孝子身后,粉墙青瓦,竹树掩映。孝子的父亲为生活所迫,只得离乡背景出外谋生,背着行囊,沿着门前的石梯而下,拱手和为他送行的妻子作别。两情不胜凄楚。
  郭巨埋儿
  郭巨,字文举,是汉时河南林县人。父亲死后,夫妻二人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非常高兴,常对人说:“吾家天伦乐趣,即使当皇帝也不一定有我这样快乐啊!”
  那时,天下大旱,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老百姓在生死线上挣扎。郭巨夫妻只得以粗粮、树皮、草根充饥,千方百计让母亲吃得饱些、好些。郭巨的儿子时仅3岁,婆婆疼爱小孙子,不管吃什么,总要分给小孙子吃。郭巨见了,便对妻子说:“年荒米贵,母亲年纪又这样大了,我俩竭力奉养尚惧不足,今儿分母食,致使母亲食不得饱,不如把儿子埋了,以便养母。母死不可再生,儿死了还可再育啊。”妻子听了,只得含泪应允。于是,郭巨与妻抱子外出,掘地埋儿。挖坑之时,掘得黄金一釜,上有文曰:“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夺,民不得取。”巨惊骇极了,乃向空叩谢,抱儿回家。
  画面下部,背着身子,左手锹,右手拿着黄金者为郭巨。郭巨身后为其妻,郭妻躬身抱子,以脸紧贴小儿,怜爱之情,可使观者心惊、为之落泪。右上角云头上共三人,居中者左手捧着朝笏,右手扶住腰间玉带,正俯视埋儿的郭巨。一童子持伞帷侍立身后,一童子正将黄金撒到郭巨掘出的坑中。作者化虚为实,以直观、形象感人。
  附诗: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韩湘子
  韩湘子,唐韩愈的族姓孙,传说韩湘子曾在韩愈面前吹笛,顷刻花开,花上有字,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当时不解其意,后来韩愈被贬潮州,行至兰关遇湘子冒雪而至。韩愈因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见《唐诗故事》)。
  画面上,海上波涛翻滚,水光接天,浪头铺天盖地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涌来,浩浩荡荡,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在画面下部正中偏左处,兀地向上腾起一簇巨浪,浪头上一水怪双脚踏在浪尖上,左手握着两根荷梗,荷梗上撑着两张荷叶。荷叶一大一小,一反一正,韩湘子就立在那片正面向上的大荷叶上,左手持一只玉笛,右手抬在胸前,掌心向下,镇住海涛,乘着五彩祥云飘过海去,波诡云谲,蔚为壮观。
  为亲负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虽生性刚强,勇力过人,却对父母非常孝顺、温良。
  子路少时家贫,家乡粮价飞涨,闻百里之外,谷米较贱,于是,奉父命只身前往购米,肩负以归,往返于途,寒暑无间。
  父母先后病逝,子路十分悲痛,守孝期满后,便南游事楚国,得到楚王的器重。楚王授以要职,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从车百乘,声势极为煊赫。子路抚今思昔,不禁悲从中来,泣下如雨,尝对人说:“我今贵矣,父母安在?虽想如当日奉亲命负米百里,亦不可复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存。”,“今始知椎牛祭墓,不如鸡豚之奉于生前也。”说罢欷嘘不止,旁观者无不为之感动。孔子闻而叹曰:“由也事亲,可谓生时尽力,死时尽思者矣。”
  画面左上角为子路,他赤着脚,左手撑伞,为亲负米,奔走于途。老百姓习惯把这则故事叫“安安送米”,是流传甚广,且最为大家熟悉的故事之一。见到石刻的安安形象,使人不禁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附诗: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涌泉跃鲤
  姜诗,字士游,汉时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与其妻庞氏,事母至孝,乡里称之。
  姜诗的母亲平日喜饮江水,烧茶煮饭,如非江水,则发怒不复饮食。尤喜食鲤脍,每饭必备,无鲤脍则食不甘味。姜诗的妻子每日必离家甚远去江边取水,因一次归来稍晚,致使母怒,诗以不能侍母为由,一度逐妻。后妻在外日夕纺织,将所积之钱购物奉诗母,并习以为常。久之,母感其诚,婆媳重和,诗亦向妻致谢,和好如初。
  诗有一子,亦因赴江边汲水,不慎被溺。后一日,诗门旁忽涌出一泉,味如江水,泉中每日有双鲤跃出,诗取以奉母,从此无跋涉之劳。一时观者云集,无不叹夫孝妻贤,德动天眷,既赐涌泉,又赐双鲤,从此传为美谈。
  姜母端坐在床前,姜妻右手抚其背,左手抚其肩,侍立于左侧。姜诗端着鱼,同一老仆左手端着水罐来到床前孝顺老母。
  附诗: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啮指心痛
  曾参,字子兴,周时山东嘉祥人。事父母极尽孝道。
  有一天,他到深山砍柴去了,忽有客来访,母亲因年迈不能应客,见曾参久久不归,客人又延留不去,曾母十分焦急,又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只得举指啮之。俗话说“十指连心,母子是命”,曾参在山中果觉心痛难忍,自思老母在家必有急难,于是担着柴,飞奔至家,只见老母倚门呆望,参跪问其故,母曰:“刚才来了一位客人,家中无人招待,我盼汝良久不归,啮指以警汝。客因待你久久未归,已离去了。唉,你为什么回来得这么迟啊!”曾参听后,十分不安,向母亲告罪,求得母亲的谅解。
  后来,曾参到鲁国去师事孔子,一日,忽又心痛难忍,便急忙辞别了老师,赶回家中。母亲说:“我非常思念你,你又遥遥无归期,愁急无奈,故又啮指,见你归来,我便安心了。”从此,曾参不复远游,留在家中照顾母亲了。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教育其他弟子说:“曾参之孝,情感万里。”
  画面左上角担柴者为曾参,正中扶杖而立者为曾母,她正倚门望着儿子归来。
  附诗: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孝感动天
  舜本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母亲名握登,在姚墟(今山西礼济县)生下了舜。母亲死后,父亲娶了一个后母,生了一个名为象的弟弟。后母经常背着舜在其父面前对舜进行中伤和诽谤,其父听后母的挑拨,多次想杀掉舜。舜为此经常哭泣忧伤,然而对父母却力尽孝道,特别恭敬小心,毫无怨言,其孝名便逐渐在远近传扬开了。
  舜在历山耕种时,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上天命大象为他耕地,命鸟为他选种、播种。他的孝心使父母深受感动,不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而且对舜倍加怜爱。尧闻其贤,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把帝位禅让给他,选了九个精明强干的人帮助舜治理天下。
  舜在位48年,崩于苍梧。她的妻子娥皇、女英十分悲痛,泪流在竹竿上,变成了美丽的斑纹,人们便把这种竹子称为斑竹。舜一生尽孝感动了父母、帝王、天地,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孝子之一。
  画面左下角扶犁者为舜,大象拉着犁正为之耕。左下角两只鸟正为之选种。画面左中为皇娥、女英,她们衣饰华丽,彩带飘飞。一仙女右手扶着树枝,站在历山上,见大舜正在犁田,她们来此正是帮助大舜耕种的。左上角一轮红日高照,喻舜日尧天之意。
  附诗: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亲尝汤药
  汉文帝名恒,高祖刘邦第三子,初封代王。高祖崩,诸吕擅权,陈平、周勃共谋诛诸吕,迎代王为帝,即汉文帝。文帝尊生母薄后为皇太后。事太后甚谨,奉养不怠。母病三年,文帝朝夕伺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亲尝后才给母亲吃。当时天下都称颂文帝之仁孝。
  病卧床上者为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她左手放在床沿上,右手支着头,望着为她煎药的儿子。文帝双手交放胸前,躬着身子,和一仆人守候在药炉前。文帝的恭敬纯孝之情和男仆的勤谨,刻画得精细入微。
  附诗: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戏彩娱亲
  老莱子,周时郢(今湖北江陵)人。性至孝。年至70,其父母尚健在,言不称老。老莱子终年未曾远离双亲,每日加意承欢。常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裳,摹仿儿童顽皮天真的样子,在父母面前歌舞嬉戏,二老见之,相视而笑。
  有一天,老莱子取水上堂,诈作跌倒,卧地不起,故作小儿啼哭声及种种娇态,父母果然乐不可支,拄着手杖,蹒跚趋步至前,将老莱子扶起,阖家欢喜,笑声满庭闱。传说老莱子的妻子也极贤明,楚王因慕老莱子之名,请他去辅政,其妻劝他勿受人之制,以免招徕祸害。于是,夫妻二人便相约离开楚国,隐居山林,终身未出来作官。
  下图正中一人为老莱子,他身着彩衣,右手高举拨浪鼓,在庭前嬉戏起舞。居右背着双手,侧身相顾微笑者为老莱子之母。其父左手拈着胡须,右手拄杖,欣喜不已。堂上一扁高悬,上书“寿比南山”四字。父慈子孝,风范长存。
  张果老
  张果老,唐时道士,名张果。唐玄宗有个好道的女儿,叫玉真公主(一说是睿宗之女,后在青城山修真,至今留有遗迹),唐皇有心把公主嫁与他,张果老敲打着渔鼓唱道:“娶妇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唱完,大笑不止,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而去(见《列仙传》)。
  在过海的八仙中,最为悠闲的要算张果老了。传闻张果老混沌初开时,是一只白蝙蝠精所变的精瘦老头,此时怀中正抱着竹琴,倒骑在那匹白毛驴上,游游缓缓,向海天深处游去。
  张果老脚下是一个面目奇丑,狰狞可怖的巡海夜叉。夜叉上身裸露,现出三个硕大的乳房,右手握着一柄铁叉,扛在肩上,左手叉在腰间,二目圆睁,却无可奈何,哭丧着脸,悻悻不平地仰望那驴背上弹着竹琴的音乐大师在碧海上徜徉。
  哭竹生笋
  孟宗,字恭武,三国时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时在老师李肃的指导下攻读诗书。孟宗读书刻苦自励,日夜不懈,肃甚奇之,叹曰:“孺子大器也,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孟宗很小时,父亲便去世了,他对母亲非常有孝。一次,母亲病了,思食鲜笋,时值严冬,非生笋之时,孟宗无计可施,乃往竹林中,跪在地下,双手抱竹痛哭!他一边哭,一边祈祷,顷刻间,数茎鲜笋便从地下迸裂而出。他忙将鲜笋带回家中,母亲吃了这鲜嫩可口的食物后,病便很快痊愈了。人们都说,这都是因为孟宗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的结果。
  后孟宗官为吴令,不仅孝名远播,且勤政爱民,政声显著,进而累迁,官至司空。
  画面中偏右,双膝跪在地上,左手掩面哭泣,右手扶竹者为孟宗。孟宗一哭,感动天地。右上角一神灵踏着祥云,身体前顷,左手撩着腰间的绦巾,右手扶在竹竿上,竟让冬天的竹林中生出鲜笋来了。事虽滑稽,传奇色彩甚浓,思之又觉情理皆合,所谓精诚可动天地、泣鬼神者也。
  行佣供母
  江革,字次翁,汉时齐国临淄人。少时失父,独与母居,事母素有孝名,乡里重之。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烽火遍地,连年灾荒,盗贼纷起。老百姓只得离乡背井,四处逃亡。江革背着母亲,弃家逃难。有一次,在深山中与盗贼相遇,贼欲掠之去,江革苦苦哀求说:“我从公等去,吃住无忧,岂有不愿之理,但老母年高无人照料,万望见怜。”贼闻其语悲切,遂动怜惜之念,不再强逼。江革负母逃难在途中与盗贼相遇不止一次,几次都险些被盗贼杀害,贼人因被其孝心感动,母子才能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后来,江革流落至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衣食无着,只得去作佣工,将所得工钱养母,异常孝顺,远近闻名。当地的太守知道此事后,召江革去作官,江革以老母不应。后被举为贤良方正,颇受器重。
  下方为孝子江革背着老母,在逃难途中遇上贼人的情景。一士兵左手握住旗杆,右手拉着旗角,旗下一提刀跨马者为贼人头目。他指挥部下追赶江革,江革背着母亲疾走,回首惊惶地注视提着双刀逼近面前的贼人,形势之危急,见之使人心惊。但其孝心足以感人。处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附诗: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颜。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铁拐李
  铁拐李,人称李铁拐,传为隋朝陕地人。早年在山中修道,受仙人李老君和宛丘先生点拨,悟道高深。一天,铁拐李要到华山去赴老君的约会。临行前,嘱咐徒弟说:“我将躯壳留在这里,你好好守着。如果7天之后,我的魂魄还未回来,你就把我这躯壳扔到炉里烧了吧。”6天之后,徒弟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急于回家,便把铁拐李的躯壳焚化了。第七天,铁拐李的游魂回来,四处寻找自己的躯壳不得,急忙中把魂附在一具刚下葬的尸体上,不料,这具尸体竟是一个跛子,身材魁伟的铁拐李从此便成了跛子,传说在民间卖狗皮膏药,获祖师称号。
  这幅作品刻有两个形象,一个正面,一个背面。这两个铁拐李尊容使人不敢恭维:头发蓬松,衣衫褴褛,拄着拐杖,瘸着腿,俨然一副乞丐模样。查铁拐仙史,有他依附游魂可笑一幕。这幅石雕,却使人看到他分身有术的伎俩,可谓踵事增华,变本加厉矣。
  画面下边的铁拐李偏着头,站在一只巨大的葫芦上,浪花簇拥着大葫芦,葫芦口腾起一股巨浪,盘旋缭绕,直冲云霄。画面上边的铁拐李,背着身子,歪着头,左脚站在巨浪上,弯曲的右脚,踏在右手握着的拐杖上,左手托着一个小葫芦,正在海上大显神通,兴风作浪。
  怀橘遗亲
  陆绩,字公纪,三国时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人。陆绩6岁时,其父因事赴九江谒袁术,绩亦随往。袁术见陆绩韶秀聪慧,应对敏捷,措辞得体,非常喜欢他。袁术摸着陆绩的头对他父亲说:“此儿秀外慧中,冰雪聪明,日后必当以文学显。”命左右拿出橘子赐与陆绩吃。陆绩见袁术所赐之橘,形色与一般橘子不同,想到自己的母亲又特别喜欢吃橘子,却从未吃到过这样好的,于是,就将数枚橘子放在衣袋中,意在回家孝敬母亲。当陆绩父子起身告辞袁术时,没想到放在衣袋中的橘子却掉落在地上。陆绩父子十分难堪。袁术笑着问陆绩,你来我这里作客,却为什么偷走我的橘子呢?陆绩从容对曰:“我的母亲平日最喜食橘子,今日将军所赐,形色却比平常所见的橘子为佳,故怀数枚,归家孝敬母亲,共享将军之赐。”袁术及左右之人闻之,赞叹不已!
  陆绩双膝跪地,面前散落三个橘子。他左手拿着一橘,仰首望着袁术。袁术左手扶着玉带,右手指橘,互作问答。怀橘事小,却发生在一个年仅6岁的小儿身上,非比寻常。陆绩不仅以孝著称,后来在吴国官至郁林太守,而且以博学多才名世。后有人撰联赞之曰:“髫龄具孝心袁术称异,精义成博学陆郎多才。”
  附诗: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橘,遗母报乳哺。
  单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周时山东曲阜人。闵损年幼时,母亲就去逝了。父亲不久娶了一位继母。闵损生性素孝,事继母和亲母一样孝敬。后母初到闵家时,对闵损还过得去,后来,连生二子,便开始憎恶闵损了,经常找一些借口指责他,常在丈夫面前搬弄是非,挑拨其父子关系。闵损的父亲念其年幼丧母,孤苦可怜,每加意怜恤。后母见谗言不入,益怀嫉恨。冬天到了,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后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做棉衣,用的是又厚又暖的棉花,却暗地里用芦花给闵损做寒衣。闵损穿上芦花做的棉衣,不能保暖,每觉冷不可支。
  闵损为父御车外出,被寒风一吹,颤栗不已,闵损经受不住严寒的袭击,冻昏后,倒在路旁。其父十分生气,举鞭抽打闵损,闵损的衣服被打破后,芦花便露出来了。其父摸着冻僵的闵损,悟出了其中的原委,返家责妻,并要将她逐出家门。后母见事情败露,羞愧难当,木立不语。闵损见此情景,立即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勿逐母。”父怜其诚,乃止。后母为此深受感动,痛自悔改,从此对闵损像亲生儿子一般。
  画面左下角,表现的是该故事最动人的一个场面。坐在椅上老人为闵损之父,闵父身后二人为闵损后母所生的弟妹,闵损正跪在其父面前。
  一彩云盘旋在闵损头上,魁星立在云头,左手高举官帽,右手握朱笔一管,右脚踏鳌头,侧身向右,弯左脚起斗。
  闵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孝哉闵损,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孝子的事迹,足可流芳百世。
  何仙姑
  何仙姑,唐武后时广州增城人。13岁时,入山采药,遇吕洞宾,赐予一桃,说:“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人间福祸。一次,一主簿忽得天书,字不可识,以问仙姑,仙姑说:“天书言,主簿受金十两,折禄五斗。”(见《列仙传》及《乐善录》)
  画面上,在浮天无岸的大海上,何仙姑梳着高高的发髻,额前插着六根灿灿的金色羽毛。她身材修长,仙袂随做着一个向往蓬莱三岛的美梦。她体态轻盈,想来应是和她梦见神人教她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长生不老有关。
  仙姑脚踏着的龙头下,站着一个梳着双髻的少女,双手捧着一件东西,因石质风化严重,已辨不清究竟是什么宝贝了,这大概是仙姑早年去罗浮山修道时,遗留在自家院井旁的一双鞋吧。
  仙姑不仅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而且还是一位女诗人。据说仙姑在罗浮黍珠庵东壁还题过一首绝句,前两句只剩13个字“百尺水帘飞白虹,笙箫松柏语天(风)”。后面两句,至今无人能读。仙姑的事,真是神乎其神。
  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晋时山东临沂人。继母朱氏,常搬弄是非于他父前,使其父逐渐在感情上疏远王祥,王祥由是而失爱于父母。
  一年冬天,继母想吃鲜鱼,时值天寒,厚厚的冰层把河面封得严严实实,要捕到鱼确实太困难了。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只得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忽然,冰层开始融化。两条鲤鱼猛地跃出水面,王祥即把获得的鲤鱼拿回家中孝敬母亲。《晋书·王祥传》记载了这则故事。
  王祥在魏时官至太尉,晋时官为太保,享年85岁。死时,门无杂吊之宾,族孙王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远矣。”可见,王祥不仅以孝闻名于世,而且为官也是非常清廉的。
  此构图十分巧妙,右上角一仙翁躬身立在云头,身着长袍,头盘发髻,双手捧一葫芦,把一泓清水倾向人间。在这泓清水的笼罩下,梦一样再现了王祥卧冰求鲤的情景:王祥赤身露体,右手枕着头,曲着左脚,侧躺在厚厚的冰层上。精诚所至,冰雪为开。一对金色的大鲤鱼正游向王祥身边。
  附诗:继母人间在,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拾葚供亲
  蔡顺,字群仲,西汉时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人。父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恭谨孝顺,受到乡邻的称赞。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刀兵四起,满目疮痍,赤地千里,百姓吃草根树皮充饥,饿死很多人。“猛虎满地走,十村九无烟”。
  蔡顺家中无粮,上山拾桑葚果腹。桑葚有红、黑两种,便采下红黑桑葚分别装好。一天,采桑葚时,遇赤眉起义军被捉,义军见篮里的桑葚,寻问缘故,蔡顺回答说:“红色的桑葚味酸,采下来自己吃,黑的味甜,采下来给母亲吃。”义军战士听了,感叹不已,称赞蔡顺为孝子,并赠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
  画面右下角为一棵大桑树,树下放着一个装有桑葚的竹篮。孝子右脚踏在桑树上,左手拉住桑树枝,正在采摘桑葚。
  画面左上角一武士牵着马,左手拉缰绳立在一将军身后。将军头戴战盔,背插四面小旗,右手拈着帽上的飘带,左手前伸,正在指挥赤眉军战士捉拿采桑葚的蔡顺。一战士右手高举战旗,左手拉着旗子一角在空中挥动;一战士左手持刀,望着蔡顺;一战士右手爬在岩石上,左手持刀,放在身后,正准备袭击蔡顺。蔡顺侧身向右,惊惧地望着追上来的义军战士。作者选取这惊险的一刹那构成画面,真是扣人心弦。
  附诗:黑葚奉萱帷,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蓝采和
  众仙在蓬莱阁饮酒结束,遵从铁拐李的建议,众仙各负宝物,到蓬莱、方丈、赢洲三岛上去游历一番。途中不巧被东海龙王敖广瞧见,敖广令鱼兵虾将抢走蓝采和的花篮,并把蓝采和抓进水晶宫囚禁起来。众仙知道后,非常愤慨,兴师问罪,火烧东海,大败龙王。后经观音菩萨调解,才将蓝采和救出。
  传说蓝采和驻颜有术,有人小时候就见过他,几十年后,再遇见他时,他仍是一张娃娃脸。画面中的蓝采和在八仙中最年轻,是一个梳着双髻的童子。人物造型,想是以上述传说为依据,几经艺术加工,方能有此尊容。
  站在大蕉叶上的蓝采和撑一根长篙,迎着风浪,逆流而上。他一边撑着篙一边歌唱:“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上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厥高嵯峨。”歌声婉转悠扬,使人近听增悲,远闻增慨。惜不能测。
  蓝采和脚下,一童子双手捧着花篮,顶在头上,想来,这正是被龙王抢去而复还的宝物吧!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有诗《题蓝采和像》云:“自惊白鬓似潘安,人笑蓝衫似采和。”认为蓝采和绝非姓蓝,是因其常着蓝衫,故名。他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然多属附会,语焉不详。
  恣蚊饱血
  吴猛,字世茧,晋时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附近)人,年8岁,事亲以孝称誉乡里。
  吴猛家里贫穷,无钱购置蚊帐。到了夏天,吴猛就睡在父母身边,满屋的蚊子翁翁乱飞,声响若雷,咬得吴猛一身是血。然而,吴猛咬牙忍受,终不挥扇驱逐。人有怪而问之者,猛曰:“我挥一扇,蚊虫必去我而群趋吾父母之身,我故任其恣意饱噬,则我父母可免其扰矣。”
  画面的左上角,吴猛赤裸着上身,左手支着头,右手弯曲,撑在腰胯间,侧身卧在榻上,憨态可掬。其母左手拄杖,右手挥扇,躬着身正在扑打孝子身上的蚊子。
  王母体态优雅,是二十四孝中塑造得最美的女性之一。
  附诗:夏夜无蚊帐,蚊多不敢挥。
  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帷。
  刻木事亲
  丁兰,汉时河内(今河南沁阳境内)人,寓居湖北宜城。丁兰年幼父世,母因此忧伤成疾,不久病亡。丁兰父母俱亡,伶仃孤苦,幸赖族人抚养,才逐渐长大成人。
  丁兰成人后,念父母恩深,无以为报,终日思亲,一刻难忘,便请来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间,虔诚供奉,饮食必荐,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丁兰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咛和教诲,在祭祀父母时倒还恭谨,事久了,便当成儿戏一般。听人说,凡属草木之灵,享受人间香火既久,则精气俱全,以针刺之,当能有血,她于是带着好奇心,趁丁兰外出,竟用针刺父母的木像,不料,木像被刺处竟流出血来,与生人无异。一时惊惧不已,不敢复刺。丁兰外出归来,到像前禀告,木像见了丁兰,忽然眼中流泪不止,面呈痛苦之状。丁兰大骇,乃问其妻,其妻不肯实言,丁兰再三盘问,方知事情真相,丁兰十分愤怒,痛责其妻,并把其妻逐出门去。
  画面左下角为丁兰家,神龛上供着父母的木像。敬神如神在,丁兰夫妇正跪在父母神像前,虔诚供养,事死如生,以慰永慕之思。高堂正中,悬着一扁,上书“如在其上”四字,望之肃然,使人意远。
  附诗: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事亲闱。
  扼虎救父
  杨香,晋时顺阳(今河南浙川县东南)人。杨丰之女,年14岁,随其父赴田中收割麦子。忽然,一只斑斓猛虎咆哮一声,向杨香父女扑来,叼着杨丰就走。杨香大呼有虎,时田中无人,呼救不应。危急间,杨香只知有父,不知有身,亦不知虎之可畏,赤手空拳向老虎追去,左手扼虎,右手挥拳向虎头猛击。虎乃释其父,瞪着眼睛,摇了摇尾巴逃走了。
  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其孝心和勇气真令人赞叹。
  右下角,杨香左脚踩着虎头,右手紧抓着虎的后腿,左手抓住虎的前腿,奋力与虎搏斗,虎瞪着大眼挣扎咆哮。杨丰跌下山坡头发散乱,此千钧一发,动魄惊心之时也。头戴方纱,长髯齐胸,叉着双腿,在旁见杨香与虎搏斗者,疑是土地神,他左手掀髯,右手执杖,斜放身后。其惊惧的神态,正衬出杨香之勇敢。
  闻雷泣墓
  王裒,字伟元,晋时域阳莒陵(今山东莒县)人,事亲至孝。
  身材高大,容颜甚伟,裒少立志操。每读《诗经·蓼莪》篇,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二句,未尝不往复循诵,泪如雨下,悲不自禁。裒之母生前惧怕雷声,母死后,每值阴雨,雷电交作,裒即到母亲墓地,绕墓而呼:阿母别怕,儿在此为你作伴!
  后京师被敌人攻破,友人劝王裒速走避难,裒不忍离开父母坟墓,坚守不去,被敌人俘获,誓死不降,遂被敌人杀害。人们称赞王裒不仅是孝子,而且是烈士。
  左下角,孝子王裒在雷电交加之时,伏在母亲墓前哭泣。左上角,右手执镜的女性为电母。居左作飞行状者为雷公。雷公嘴似鸡啄,足如鹰鹯,双肩带翼,左手抓住翅膀,右手持槌作欲击状。《论衡·雷虚篇》:画工图雷之象,累累如连鼓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其意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叩声之意也;其魄然若别裂者,椎击之声也,世人言之,不知其妄,图中所刻,犹如王允所说,从而知雷公稿本原始于东汉。
  参考文献
  1.《戏考大全》1-5册,上海书店1990年2月。
  2.《川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
  3.《中国戏剧史讲座》,周贻白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5月。
  4.《缀白裘》丛书。
  5.《山西戏曲折子戏荟萃》,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
  6.《黄裳论剧杂文》,黄裳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7.《川剧词典》,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11月。
  8.《中国古建筑美术博览》1-3册,白文明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年10月。
  9.《中国雕塑艺术史》,王子云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
  10.《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2月。
  11.《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沈福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12.《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5月。
西秦会馆/郭广岚 宋良曦等著.-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