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馆商街>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陕西街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中国赊店山陕会馆(雕刻):王羲之爱鹅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很有名。当时的人们都把他写的字当作宝贝。
  王羲之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着,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着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家了。
  据说,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一只又一只的鹅啊,羽毛整洁美丽,体态雍容华贵。它们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戏,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时竟忘了回家吃饭。有一天,在郊外的农村他惊喜地发现,有只鹅长得不同寻常,它的羽毛像雪一样白,顶冠像宝石一样红,尤其是叫声分外悦耳动听,他非常喜爱,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听,想把这只鹅买下来,就是多出一倍的钱,也在所不惜。一了解,原来鹅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老人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只有这只白鹅作伴。她虽然家里很穷,这只鹅却怎么也舍不得卖。王羲之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完全体谅老人的心情,表示不买这只宝贵的鹅了。为了仔细观察,他决定登门拜访。再说这位老妇人,当她听说是书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来参观时高兴极了,可是拿什么来招待贵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里响起了“哦——啊——”的叫声。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爱的白鹅杀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肴,等待王羲之的到来。不一会儿,王羲之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这简陋的茅屋。当他了解到热情慷慨的主人把仅有的一只心爱之物拿来待客时,眼睛湿润了:他为这只鹅的死感到可惜,更为主人的盛情所感动……于是,他要人找来墨笔,在随手带来的六角竹扇上挥毫写字,递与老妇人,嘱咐说:“老人家,我没什么感谢您的,清把这个扇子拿到市上,卖上100钱,用来贴补生计吧。”老人推辞不要,羲之深情地说:“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点心意啊!”
  王羲之如此爱鹅,鹅也曾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和懊恼。相传,王羲之有颗心爱的明珠,他为使自己十指更为灵活、有力,经常将珠用双手摩挲。一天,明珠失踪,四处寻找均未见到,羲之怀疑是借住他家的一个化缘和尚所窃,故对他日渐冷淡。和尚受辱,又不便申辩,终致绝食圆寂。事出有奇,王家的一只鹅也不思饮食而死,家人宰鹅时发现那颗明珠竟在鹅的胃中。真相大白,羲之后悔不已,为示忏悔,将邸舍改为寺,取名“戒珠寺”。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书圣的知过认错、胸襟坦荡的高尚品格,在戒珠寺内给他塑了一尊坐像。像旁立着两个侍者:一个怀抱双鹅;一个手执佛尘。张大千先生瞻仰书圣遗迹时,面对此景,心潮澎湃,为寺院山门挥写了这样一副楹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书圣的一生,可说与鹅结下了不解之缘。鹅者,我鸟也。故又传说,王羲之最后成仙升天时,还是骑着白鹅去的呢。这佳话也说明了书圣一生至死都爱鹅的情景。
  王羲之所以爱鹅,主要是从鹅的举止中领悟书法艺术的“语言”。王羲之的书法,用笔干净,动中有静,意境清穆而含情致,似乎有鹅的那种神态美。《兰亭序》里有20余个不同写法的“之”字,犹如那鹅转变悉异的形象:或埋首理翅,或引颈前趋,或昂首远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王羲之爱鹅还为了研究执笔、运笔的方法。为此,清代著名书法家包世臣曰:“全身精力到笔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用力难。”
  出自:《晋书·王羲之传》
中国赊店山陕会馆/赵静著.-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