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关西重镇——眉县齐镇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二、兵家必争




(一)秦末刘邦夏三秦
  秦代末年,群雄并起,各地豪杰相继揭竿起义。在“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誓约下,沛公刘邦迂回南阳,抄袭武关,避实就虚,首先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纳印出降,强大的秦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轰然倒塌。项羽率军北上营救退守巨鹿的赵军,与王离、章邯所率的秦军主力进行激战,此战历时一年,项羽率楚军以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的精神,用分割截击等战法全歼秦军主力,为西路刘邦军攻取关中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推翻秦朝暴虐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击败秦军主力后,项羽挥兵西进攻进关中,以40万兵力逼近咸阳,刘邦兵力较弱,不敢与项羽争锋。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火烧秦宫室,并开始大封诸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刘邦无奈,只好忍气吞声就任汉王,由子午道进入汉中,由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
  项羽如此分封,原因是“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这对刘邦来说是一种惩罚。如此一来,刘邦就不会对他构成多大威胁,项羽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还发泄了一时之怨气。刘邦愤怒至极,“预谋攻项羽”。在这紧要关头,萧何、张良、樊哙等意识到由此可能导致的恶果,相继劝说刘邦,萧何建议先王汉中,“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此后“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刘邦终于听从了这些劝告,由此也确定了先王汉中,再养其民,招致贤人,收用巴、蜀,最后还定三秦,一统天下的策略。
  刘邦率部由子午道进驻汉中,一边行进,一边烧毁栈道。当时联系关中与汉中的道路,不外乎是子午道、褒斜道和陈仓道。汉中盆地东侧的子午道被毁,既可防止项羽追击,又可示意他已无东还之意,麻痹项羽,使其失去应有的警惕。行至褒中后,张良在辞别返韩时,建议汉王烧毁褒中栈道(斜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遂又烧毁褒斜道。如此掩人耳目,在思想上彻底麻痹项羽,使其完全丧失应有的防备,时隔不久,项羽就东出函谷关,征讨反叛的齐王,关中则由三个秦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统领。刘邦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养精蓄锐,伺机北上,去谋求天下大业。
  在准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过程中,刘邦加紧了在汉中盆地的军事布防。在东部,虽然子午道被毁,三秦王通过这条道路南击的可能几乎不复存在,但为防止意外,刘邦还是周密布防,如在城固北,今存所谓的“樊哙墓”,为形似覆斗形的台地,则是北定三秦时樊哙驻扎军队之地。当时傥骆道尚未开辟使用,子午道的烧毁与东部的军事布防,为刘邦北定三秦消除了东部侧翼的隐患。
  北定三秦的主力部队由刘邦、韩信统率,所采用的策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战术。具体说来,派樊哙等修复褒斜道,给三秦王以假象,似乎汉王会取道褒斜道攻打关中,这样吸引其兵力驻扎在斜谷口附近。但汉王刘邦、大将军韩信率主力部队则从较远的故道进发,攻击陈仓。为了防止侧翼发生意外,曹参率部攻下辨(今甘肃成县)等地,从侧面响应主力部队。而后方汉中则由萧何继续驻守,留守巴、蜀,稳定后方基地。如此一来,刘邦轻而易举地北逾秦岭,剪灭三秦王,占据关中。然后兵出函谷关,经过数年的楚汉战争,最终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
  (二)刘曹汉中争衡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一代枭雄曹操亲临汉中,征讨张鲁,不战而胜,其心情自是得意。当年十二月,曹操率部凯旋,派夏侯渊等驻守汉中。
  刘备在取得巴蜀之地后,采纳法正等人建议,立即北上其北部门户的汉中,与曹军对峙长达一年之久。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得到增兵后,渡过汉水,占领军事重地定军山,控制了汉中盆地的西南部。夏侯渊只好由阳平关东移,与之争夺定军山。在这次重要战役中,刘备部将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刘备率部取得了胜利,由此在汉水两岸形成了曹刘两家对垒的局面。曹操闻汉中告急后,率部迅速从褒斜道南来汉中,欲与刘备一比高下。而刘备分析了汉中地理形势和当时战事,认为“孟德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因此采用“敛众据险,终不交锋”的策略。曹操驻扎汉中数月后,战事迟缓,无奈之下,返回长安。此后,刘备自任汉中王。次年,曹操病卒。定军山之战,掀开了蜀汉、曹魏征战的序幕。
  值得一说的是,“石门十三品”之中有“衮雪”摩崖石刻,相传是曹操第二次来汉中时于褒斜道口书写的石刻,其左下方署“魏王”二字。清人有诗云:“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泄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顷波。”由此说明其在历史上影响之大。有学者认为,这是曹操留存人间的唯一手迹;亦有学者认为,他并非曹操所书写,而是宋代人所作。这里诸说并存,以备再考。
  (三)诸葛星落五丈原
  刘备为汉中王后,遂派重兵据守汉中,再占武都,势力渐大。而后诸葛亮率兵南征,七擒孟获,解除南疆之忧。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遂举兵北上汉中,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北伐,史称“六出祁山”。
  建兴六年(228),蜀汉军队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邓芝从汉中至箕谷,虚张声势,似乎要攻打眉县。果不其然,魏军由曹真率领抵达眉县防御。而诸葛亮则率主力攻祁山,旗开得胜,并擒大将姜维,“关中响震”。但由于马谡自作主张,与张郃战于街亭而败,全盘被动。诸葛亮只好率军退归汉中,退军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上疏自贬三级。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建兴六年冬,当魏吴关系吃紧后,诸葛亮乘机出散关,围攻陈仓。但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加之蜀汉军队缺乏粮草供给,只好再次撤回汉中。
  建兴七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拔武都(今甘肃武都西)、阴平,而自己亲率大军至建威(甘肃西和县北),由此占据了今陇南地区的大部,蜀汉疆域进一步扩大。
  建兴八年冬,魏军先发制人,派曹真由斜谷南进,张郃由子午道出兵,司马懿由西城西行,三路并发,声势浩大,进攻汉中。诸葛亮屯军城固赤坂,并从蜀中调来援兵。由于霖雨绵绵,道路受阻,魏军只好撤军北返。与此同时,诸葛亮遣魏延西进羌中,并与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相遇南安郡阳溪谷(今甘肃武山县境),蜀汉大胜。由此魏延被任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晋封南郑侯。
  建兴九年三月,李严镇守汉中,以木牛流马转运粮草,而诸葛亮再度发兵祁山,与司马懿形成对峙,司马懿据守不战,由此而有了“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的说法。司马氏遂自己亲战诸葛亮,又让张郃由卤城南攻蜀将王平营地,但双双败北,从此不敢再应战,退居渭滨大营。由于蜀汉军队粮草殆尽,李严又未能按原先计划运到,反而假传圣旨,诏令撤军。诸葛亮只好退到祁山,司马懿乘机追击,结果在木门道遭蜀汉的埋伏,张郃中箭身亡,蜀汉军队顺利返回汉中。
  建兴十二年(234),经过三年时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又亲率10万大军由斜谷出发,驻扎五丈原一带,并与曹魏隔渭河对峙。为图谋长远之计,蜀汉军队一边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军需,一边屯田保障粮草。但天不假年,次年八月,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从而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美名。蜀汉军队只好匆匆撤回汉中,由此结束了诸葛六出祁山的出征历史。
  (四)东晋以后的历次战事
  东晋永和七年(351),后赵石祇率骑4万攻晋秦州刺史郭权于眉县。同年,晋雍州刺史杜洪和雍州司马张仓,联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率步骑3万由斜谷向关中进军,苻坚设防于五丈原一线,司马勋连战皆败,最后退回南郑。太元七年(382),桓冲遣杨亮等攻蜀,杨亮乘胜进攻涪城,前秦主苻坚遣张蚝等驰救,蚝出斜谷,亮遂引还。太元十年(385),前秦苻坚被姚苌杀害,坚族子侄载主复仞,破姚苌于马头原(今大法仪嘴塬),不久兵败屯于眉县,姚苌竟灭登自立,建立后秦。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匈奴贵族首领赫连勃勃,派将领羊句儿攻破眉城。次年夏,在后秦大将姚绍的反击下,赫连勃勃退走安定。同年八月,后秦统治集团起了内讧,姚泓的从史姚恢率安定镇户3万人迁至雍州,以车为方阵向南攻破眉城,击败后秦镇西将军姚谌,迫使扶风太守姚僬投降。守卫潼关、抵御东晋的大将军姚赞等回兵打败姚恢并杀恢于眉。十四年(418),夏主赫连勃勃赶走了刘宋留驻长安的军队,占据了关中地区,自称皇帝。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拓跋英攻击汉中,还兵入斜谷,天下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煮饭以食。北魏武泰元年(528)三月,起义军万俟丑奴围岐州,遣将尉迟菩萨、万俟忤自武功南渡渭,攻围趣珊(在眉县东南)。魏尔朱天光派贺拔岳千骑往救,菩萨率步骑2万退至渭北,贺以诱军之计,引义军复渡渭东追。义军中计,尉迟菩萨被俘,万俟丑奴放弃岐州,北退安定(今甘肃泾川)。后梁乾化元年(911),岐王李茂贞遣将刘知俊等攻蜀,围安远军,蜀将王宗弼救安远,与知俊战于斜谷,后知俊兵败撤回,蜀将唐道袭先伏兵于斜谷,刘知俊复败。
  齐镇作为兵家争夺之地,在中国历史上有熠熠夺目的光彩。但战争也给齐镇人民带来了不断的苦难。东汉后,在齐镇地区经历的战争主要有:
  24年,赤眉军进入关中。
  185年(东汉灵帝中平二年),韩遂、力允攻入关中,与张温、董卓战于平阳。董卓驻扎关中。
  192年(东汉献帝初平三年),王允、吕布谋杀董卓,至郿坞杀董卓母、兄及族人数百人。
  194年(献帝兴平元年),韩遂、马腾与董卓部将李催、郭汜混战于关中。
  290—306年(晋太熙元年至光熙元年),西晋八王之乱持续16年,关中破坏惨重,一片残破。
  296年(晋元康六年),氐羌首领齐万年起义战于关中。
  880—883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僖宗南逃成都。西府成为起义军与唐军攻守拉锯战的战场。尤其是882年,关中大饥荒,战争再加饥荒,义军“因掠,缚箠居人索财,号‘淘物’,富家皆跣而驱”。大量剥夺富人田宅财物。因战争,来自东南的漕粮断绝,京城粮绝,义军饿死无数,以致“买人于官军以为粮”,将老百姓杀死供军队填饱肚子,吃人成为当时最凄惨的景象。
  907—960年,即五代十国混乱年代,军阀混战,随意屠杀百姓。城中无粮,就“攫取妇女、儿童为军粮”,“日计数以给之”,每犒军,“杀人数百,庖宰一如羊豕”。“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农民和商人大量逃亡,正常的生产和商业活动陷于停顿。
  1127—1231年,眉县与整个关中都长期处于宋、金、辽、夏、蒙战争前沿,处在战争状态中。
  1635年(明崇祯八年),高迎祥率起义军占眉县。
  1641年,李自成军攻眉、岐、扶。
  1645年,李自成军北线败退入陕二次攻眉县。
  1798年(清嘉庆三年),白莲教齐王氏部从斜峪关入眉县,先攻占齐家寨。
  1862年(清同治元年),回民起义军过境眉县,齐家寨遭掠。
  1863年(清同治二年)正月,曹丕时率川、滇农民起义军,沿渭水过眉。
  同年,东路回民军入眉,劫掠烧杀。
  1867年(同治六年)1月23日,捻军过境,清军左宗棠部与捻军在眉大战。
  1868年(同治七年),甘肃回民军犯眉。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春,扶风张化龙、李化虎农民起义过齐家寨,入太白山远门口九阳宫驻扎。
  1914年,白郎兵败东撤过眉县。沿途抢劫富户和商家的骡马和粮食。如“广发号”烧房(酿酒作坊)一大槽骡马被全部抢走,生意从此一蹶不振。军队所过之处,商人万分惊恐,集市关闭。
  民国初年到抗战爆发,关中处在大小军阀的交互会战之中,过往军队频繁。如民国七年(1918),军阀刘镇华与陕西靖国军之战。民国十一年,于右任率领的靖国军与直系军队战争。民国十五年,以杨虎城、李虎臣为统帅的国民二、三军(也统称陕军)与军阀刘镇华的西安攻守战,从4月到11月底,长达八月之久,西安城内死难5万余人,而关中各县备受刘镇华军队的疯狂掠夺。眉县也在被劫掠之列。
  1919年(民国八年),土匪队伍刘福前驻扎齐家寨。
  1920年(民国九年),军阀郑嵩年部一个师将土匪刘福前赶走后驻扎齐家寨三年。
  1925年(民国十四年),军阀吴新田部一个团驻齐家寨。
  1926年(民国十五年),陕西靖国军司令郭坚一部驻眉县城,攻击吴新田部,在齐家寨曾发生一战。
  1927年(民国十六年),直系军阀残部徐元恺盘踞眉县,筹粮索款,抽丁拉夫,残害百姓。驻军与地方土匪勾结共同为患。当年,眉县新县长蔺必恭上任,不到半年便被徐元恺和土匪毛永发为筹粮款之事逼得上吊自杀,当时军匪势力猖狂和社会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1930年(民国十九年),冯玉祥部一个营驻扎齐家寨。与驻安乐的土匪牛司令700余人在安乐交战,俘500余人,在齐家寨新城门口屠杀。同时期,齐家寨还驻扎着西北民军苏纪昌部一个团。西北民军纪律败坏如同土匪,为害甚深。
  1931—1947年,先后又有陕西国民二军、西北军杨虎城部一个团、陕西保安司令徐经济部保安十团(团长崔镇山)先后驻扎齐家寨。保安十团驻扎期间,于1943年5月勾结地方武装谋杀了中共党员、时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参议的许权中将军。
  解放战争中,又有白崇禧、胡宗南部队先后过境或驻扎齐家寨。
  走马灯似的驻军,加上地方民团为害,齐家寨商民的负担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关西重镇——眉县齐镇/卢文远,王新秦主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