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蓝关古道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沧桑篇 古道探秘


2008年初冬,正是秋风萧瑟、叶落满长安的季节。大自然已呈现出一派萧杀之气,白疹疹的太阳从云端怯怯地窥出,风儿也失去了昔日的柔媚。“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是一个让人放飞情感、抚今追昔的日子。我决定重走蓝关道,全程实际考察与直面这条绵延数百里,其延伸“路线”跨越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古老华夏通向世界海上丝绸之路通道的千年古道,看看这条匍匐于我国中西部的巨龙,它是如何地穿梭于苍苍莽莽的秦岭的崇山峻岭间,曲曲折折,蜿蜒迂回,带着它的恢宏,带着它的壮烈,带着古道上演绎着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伴随着千古的风,伴随着中华灿烂文明,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一直走到了今天。
  蓝关古道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已被废弃多年,今天究竟有多少人在重新探索这条古道,已不得而知。数百年来,古道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弃妇,尽管她曾经是那样的国色天香,楚楚动人,然而历史的法则是那样的严峻,唐代以后,古道已风光不再。后来,随着古长安的衰落并逐渐沦为废都,政治中心东移,唐宋之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黄土地文明衰落,古道的战略位置日渐式微,又因奇险而被疏于使用,有的路段已是荆棘满途,山高谷深,人烟稀少,生长着毒虫和低矮的灌木,沿途只有零星的栈道石孔沿水横列,那便是今天古栈道的遗迹了。它已成为一位蓬头垢面、残年风烛、面容憔悴的老妪了。
  昔日繁华散去,古道静寂无声,许多秘密都永远地被埋藏在了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以及厚厚的黄土之下,任凭唐风、宋雨、明月、清霜伴随着古道无言的凄凉。如何考察古道,我想得从它的起点蓝田说起。蓝田,这座美丽的小山城,周围因群山、台原、绣岭环绕,灞水绕城而过,而显得古朴而生动。县城是蓝关古道在蓝田境内最初的起点,秦汉时的蓝田县城尚在今址的西北方向数十公里处。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常常如磁石般地吸引着许许多多的蓝邑学人和游子。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刘裕北伐时到达蓝田,见这里面对峣山,又遍地植柳,遂命名此城为峣柳城。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又移县治于峣柳城。(《通典·元和郡志》)后来,又在峣柳城东南隅改筑新城,即今址。《太平寰宇记》所记亦与上同。根据这些史书的记载,今天的蓝田县城至今已有1438年的建城的历史,它是一座享誉三秦的历史名邑。而蓝田县名的历史比起这座城池来,更为古老与悠久。春秋时期,周安王二十三年(即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这里已开始置县,因其地盛产美玉而被命名为蓝田,县名同中国四大历史名玉蓝田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至今已有2390年的悠久历史。蓝田是三秦大地上最为有名的古老县份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置县较早的县份之一。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