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陵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在咸阳机场东线专用公路南侧,有一东一西两座皇陵,与原畔渭河电厂那几座雄伟的冷却塔互争高下,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合葬的长陵。在西汉帝陵中,长陵第一个在咸阳原上建立陵邑,开创了覆斗形封土为陵,陵旁建庙设园的汉代帝王丧葬礼仪,也是第一座帝后“同茔不同穴”的合葬墓。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皇帝,他出身下层,知人善任,所以原为项羽所用的人才多投奔他的麾下,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刘邦称帝后,因秦都已毁,原想建都洛阳,后因娄敬、张良建议说“秦地披山带水,富饶膏腴,天府之国”,遂迁都咸阳附近的长安。前196年,刘邦死于长安城中,葬于今渭城区窑店镇汉陵村附近,取名“长陵”。因封土高大,又叫“长山”、“长陵山”。
据史书记载,今长陵陵园中西边大陵为刘邦陵冢,底边长一百二十步,实测为153米;高一十三丈,实测32.8米。东边200多米处陵冢为吕后墓,底边长150米,高30.7米。大约因吕后生前长期控制朝政,与一般后妃不同,故封土与刘邦相似。
二千多年前的长陵,有巨大的长方形陵园,周长3150米,坐西朝东。四面墙垣中各辟一门,建有四座角楼,陵两侧修有寝、庙。陵园北面1.5公里处设立面积达27万多平方米的长陵邑。史载刘邦的功臣密戚如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王陵、张良及戚夫人等皆陪葬于长陵。唐代诗人叹道:“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垒垒尽列侯。”站在长陵顶上举目东望,只见大小陪葬墓一直绵延至泾河南岸,长达7.5公里。
如今,陵园建筑虽已损毁,但陵寝、陵庙的建筑遗址仍清晰可辨,先后出土有“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等文字瓦当及柱石、五角水道、排水圆管等。特别是1968年,在吕后墓附近的狼家沟出土了一枚“皇后之玺”玉印,方形,边长2.8厘米,虎钮云纹,洁白晶莹,与《汉书》记载完全相符。
长陵更令人惊奇的是1965年在陵东杨家湾陪葬墓出土的彩绘兵马俑群,包括1965名武士和583个骑兵俑,以及1000多枚陶盾牌和兵器、车马饰物,一时轰动海内外。其中有红、白、黄三色服饰和黑色铠甲的步兵俑,身着红、白、绿、紫四色服饰的骑兵俑,坐骑则分黑、红、紫、白四种。据考证,此陪葬坑旁两冢当为周勃及周亚夫父子的墓葬。
面对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长陵,想起当年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古人的诗句在耳旁不断回响:
高耸长陵逐群雄,长陵如在砀山中。
明烟不觉趋跄下,想见当年赋大风。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