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曲艺 > 柞水渔鼓

柞水渔鼓的基本特征

柞水县剧团

    渔鼓在历史上又称渔鼓道情或道情渔鼓,它既是本艺术表现形式所用的乐器名,又是本艺术的称谓,柞水当地简称为渔鼓筒子。它与本民族其它各类乐器在外形制作上有较大的区别,打击节奏较为简单,取材十分便利,制作工艺简单,普及性、大众化功能强。渔鼓因演唱时所用乐器而得名,它属于说唱艺术,有别于戏曲、舞蹈、民歌。渔鼓历史悠久,柞水渔鼓经历二百多年的植入、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柞水渔鼓特点,形成了以柞水方言语音为音调基准,以柞水民歌小调为基本唱腔形式,融合南渔鼓主要传统唱腔特点的柞水渔鼓形式,柞水渔鼓是江汉移民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而衍生出的具有浓郁陕南特色的说唱艺术,兼民间歌舞。

    唱腔保存的有[哭录腔]、[观音腔]等早期道教曲牌,随着历史的衍变,沿袭这几种唱腔的人已极为少见。在当地流存的唱腔中,还有“道士腔、运魂腔”等道教遗留腔调,昔日道人所唱之:“四江月、耍孩儿、清江引”等腔已被当地人的“哭腔(孝歌腔)”和俚俗小曲演变而来的“悲腔、平腔、琵琶腔”所替代。现在的腔调都是根据上传下来的声腔与当地民歌小调相融合脱胎而来的产物。

    柞水渔鼓音乐有宫、商、角、征、羽多种调式,唱腔柔和,委婉,旋律平稳起伏不大。目前,经过整理挖掘出柞水渔鼓音乐有多种腔调,渔鼓有腔有调,渔鼓腔以道士腔为主吸收柞水民间的筒子戏、八叉戏等拖腔形式,在民间统称为九腔,有男平腔、女平腔、丑平腔、男花腔、女花腔、丑花腔、男悲腔、女悲腔、丑悲腔等。渔鼓调以柞水民歌小调为主要音乐调,有几十种之多。

    渔鼓唱词是渔鼓表演的文学部分,因它属说唱类艺术,在演唱中加有白口,分为散白、韵白,散白以叙述故事情节、摹拟人物的声态语气,衬托故事情节;韵白有叙事及代言两种,讲究声调抑扬语气顿挫。区别散白的重要一点是,伴以云板(简板)打击节奏,韵味十足。

    白口一般为引诗开篇,或有简单对句,为引语或故事主旨,引诗有2、6、8等偶句,唱词的句式结构有七、十字句,间有少量的五字句等形式。唱调无名称,有二句式,也称为上下句结构,即一个上句、一个下句为一段。十字句都是上下句结构,有四句式,即四句为一段的结构,多为小调或民歌改编而成,四句结构的音乐多为起承转合的四乐句单乐段结构。无论七字、十字还是五字,基本词是以七字句为基准而变化。演唱时一般为音随字走,腔随情变的方法反复演唱。

    渔鼓演唱除引诗前语,正腔唱词外,还有锁口,即结尾,多用四句小结结束全篇唱文。

您是第 位访客!